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湘平 《阅江学刊》2022,(1):44-52+172
"元宇宙"的火爆为人们整体反思智能数字虚拟技术对当代人类的影响提供了契机。元宇宙在为人类打开新的可能世界的同时,也因极致的现实倒置、所谓"增强现实"的遮蔽导致原初现实的隐退,世界及世界中的人都被改写。在元宇宙,人们把握世界更多依靠感性的知觉,对象则是信息化、符号化的观念,而把握的主体日益变成孪生的数字分身、数字人。元宇宙将带来公共生活的部落化、公共空间的领主化、公共领域的非批判化和价值共识的"粉丝"化,构建元宇宙秩序本质上是对人的想象进行治理,这将要求政治哲学转向。元宇宙是所谓技术"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日益"宅""卷"在意向性世界,为工具理性所支配,反智和愚钝化,这些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悖论的体现。个体意向性与外延性的交互关联,技术创新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使得个人的自由选择都牵涉存在问题,必须吁求再道德化,再道德化的基点则是个体修养。哲学工作者面对元宇宙既要坚持开放的态度,又要保持思考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产业元宇宙是元宇宙“由虚向实”的核心形态,是基于“元宇宙+”所形成的与现实世界虚实映射、叠加、联动的数字新世界,拥有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三栖体系”,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终极形态。产业元宇宙通过技术聚变改写传统生产力的“三要素”,重新定义生产工具,推动智能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开发机器人、数字人与数字替身等“数字劳工”新阵营,重构生产关系,并裂变出全新的“第四产业”。产业元宇宙仍处于起步期,须构建从关键认识到接入路径、场景应用、主体培育、融合生态的链路,驱动各行各业融入元宇宙新空间,布局“元宇宙+”新赛道,构建以虚补实、以虚强实、以虚优实的实践进路,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新序幕。  相似文献   

3.
白龙  骆正林 《阅江学刊》2022,(2):68-77+173
被视为技术奇点和终极媒介的元宇宙备受青睐,通过第三代互联网迭代升级创建的大型交互式集体共享虚拟空间,成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平行世界。元宇宙的沉浸式网络是重返人性和亲密社交的全新数字连接,数字分身成为自我的克隆翻版和身体的象征性代理,形成信息多重映射和数据化盈余。代码构建的元宇宙世界成为身心世界映射的媒介隐喻空间,桥接虚实的混合式第三空间实现人类意识的延伸。用户因过度关注分身而陷入数字纳西索斯效应,无法分清数字假象与现实社会的区别。数字分身反作用于人,演化出的变异数字物种会颠覆、威胁人类本身。数字社会的黑箱控制依然会存在,个人可能沦为数字佃农,空间随时会出现社会失序和沟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张玉洁  潘妍 《阅江学刊》2022,(5):72-79+174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AR技术的日益成熟,人类的宇宙观向数字宇宙转变,“元宇宙”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作为互联网新一代的发展趋势,虚拟社会兼具沉浸式体验、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性。然而,虚拟主体的多样化、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和交易安全问题、元宇宙信息过载等问题衍生出一系列法律风险,主体多重身份引发的犯罪问题、数字资产交易的缺乏保障、信息过载导致环境的高度自治等潜在风险对虚拟社会的基础秩序提出挑战,亟待法律界对此进行回应。为了确保虚拟社会的有序发展,必须在风险范围内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则,以技术和法律双重规制为原则,实现虚拟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霍翠芳  唐子超 《阅江学刊》2022,(6):138-147+171-172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技术复合而成的符号化概念表征,对未来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教育元宇宙处于肇始阶段,以全面育人、面向社会、寄寓未来为现实意蕴,以期重塑教育形态、促进教育公平与正义、引领教育提质增效。教育元宇宙以具身学习、终身学习、全域学习为理论基础,在教育体系中实现人、时间、空间的融合。在教育元宇宙发展的雏形期,必须思考人的忧虑、技的掣肘、社会的困厄等问题,防止道德的僭越与主体的迷失,解决硬件的限制与软件的欠缺,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发展的正义。在教育元宇宙的发展过程中,要解蔽外在炫技的工具性思维,规避风险,适时纠偏,回归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质量内涵式教育服务的本心。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的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挑战。从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元宇宙可能威胁到公共性这一基础性政治价值的实践地位。公共性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进入政治实践,得益于权力的国家化与国家的公共化两方面的发展。同时,现代社会中的一系列特殊条件也为公共性的持续存在提供了基础。随着元宇宙的兴起,这些条件受到了冲击。首先,元宇宙会造成人的全面零工化,使得人们无法作为一个集体开展行动,无法作为一个集体来寻求公共性所需要的政治平衡;其次,元宇宙会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存在,从而动摇公共性所需的平等意识形态;再次,元宇宙意味着消费主义的扩张,结果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家转向元宇宙市场,进而引发越来越多资源从国家向元宇宙市场的转移,不断蚕食国家这一公共主体存在的物质基础。要在元宇宙时代维护公共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家的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吴承笃  王颖 《阅江学刊》2022,(3):148-157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非遗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空间缺失、与现实脱节、难以为继等问题愈发严重,火热的元宇宙概念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对元宇宙的未来构建图景及非遗发展现存困境的分析,从变革传承模式、提升用户地位和拓展变现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非遗实现数字化生存的新思路。试图以打造具身化的拟真虚拟非遗体验来提升用户的话语权、编辑力、体验感并探索非遗的变现机制,进而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让非遗在促进现实问题解决、赋能区域发展的同时,成为未来中华民族情感连接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8.
刘永强  陈子轩 《阅江学刊》2023,(4):75-82+172
自2021年以来,元宇宙无疑是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定义众说纷纭、言人人殊,但学界与业界在一些元宇宙核心属性的界定上已达成共识。倘若不能对元宇宙道德、伦理、法制等人文精神层面的建设加以重视和监管,元宇宙便很可能成为资本与权力阶层控制和剥削大众的帮凶。具体来说,一方面资本与权力阶级很可能利用元宇宙制造出更加精准的虚假需求,从而使大众沉迷其中,变为“单向度的人”;另一方面,资本运作下的元宇宙很可能代替个人成为图式化运行的载体,为大众提供一个精心设计过的感知框架,从而剥夺大众的自由意志并瓦解大众的主体性。那么,曾被寄予厚望的所谓的“去中心化”不过是“再中心化”的预演,“永生”“自由”等响亮口号也不过是欺瞒话术,其背后是更为隐蔽的操纵和剥削手段。在此语境下,元宇宙最终将沦为文化工业2.0。  相似文献   

9.
刘永谋 《阅江学刊》2022,(1):53-58+172-173
可以从技术、艺术、话术和学术四个方面来理解元宇宙的概念。要警惕有关元宇宙的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思考如何使元宇宙造福社会。本质上说,元宇宙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没有主体的想象力,虚拟交往无法实现。虚拟现实的发生原理在于深度沉浸,元宇宙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沉浸。在全身沉浸中,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沉浸的更高阶段即全身沉浸,直观地表现了这种绝对现实如何走向自身的反面。元宇宙崛起根源于现代性危机。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并不能真正代替人的生活。元宇宙的崛起再一次彰显和加剧了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蒋建国 《阅江学刊》2022,(1):59-63+173
尽管元宇宙可能会带来技术和消费革命,但从文化模式的角度看,元宇宙并没有导致社会情感结构的显著变化,元宇宙仍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形态,它强化视觉体验,弱化触觉、味觉、听觉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元宇宙最大的特色就是视觉文化的暴力,它使"光韵"消失,使人在仿真的世界中形成同质化体验。因此,我们对"元宇宙文化"不能迷信和盲从。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技术促进了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既能推动商业、金融等社会领域变革,也能对法律规范等上层建筑产生结构性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在当前的实际运行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规范功能,但政府却未创设相应的完备法律规制与监管体系,使得区块链技术的价值由于缺乏法律支持而难以完全实现。这不仅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效用,还带来各种社会安全问题,也导致技术自身发展迟滞。促进技术与规范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出发观察分析其风险与价值,再从法理上厘清技术与规范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最后分析论证构建规范法律性代码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框架,形成务实科学、多方联动、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机制,引导、促进、规范和监管区块链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爱军  刘仕金 《阅江学刊》2022,(1):64-75+173
元宇宙因其巨大的功能想象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模式,并具有政治上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元宇宙有利于创新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政治的传播能力。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导致政治权力转移,垄断张力下元宇宙可能发展成为资本剥削的新场域,自由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入侵的新工具,沉浸叙事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导致政治人出现巨大的精神危机。基于此,政治权力具有延伸到元宇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领域的结合,在给金融发展带来新模式和新机遇的同时,在多个层面上也出现了新的风险,如数据与隐私方面的安全风险、经济与法律层面的风险以及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强化技术研发,满足区块链金融技术需求;构建严密的区块链监管体系;加快区块链金融立法,弥补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14.
曹克亮 《阅江学刊》2022,(2):78-88+173
元宇宙即将开启一个新的虚拟“数字共同体”网络空间。数字个体与平台资本的博弈引发了“共同体”去中心化与建构中心化的讨论。共同体概念具有多维视角,马克思、滕尼斯、安德森等都对共同体进行了不同的阐述。马克思用“抽象或虚幻的共同体”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本质,滕尼斯用“想象的与机械的构造”揭示共同体与社会的区别,安德森用“想象的共同体”阐释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问题。随着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逻辑”都在从不同视角确证着数字共同体去中心化与建构中心化的矛盾统一,去中心化以凸显主体身份认知、塑造独特交往实践、建构数字伦理得到确证,中心化以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数字中心化”,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关系中心化”得以确证。  相似文献   

15.
王运武  王藤藤 《阅江学刊》2022,(6):127-137+171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世界主要国家已实施了数字经济和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数字产业正在成为第四产业,改变了传统三大产业的格局。数字教育经济形态包括数字教育产业、教育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教育治理和教育数据价值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产业化催生数字教育产业生态链,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力量。数字教育产业生态链需要数字教育产业系统各要素高效配合,并发挥协同效应。尽管数字教育产业政策日趋完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仍存在治理难度大、未能较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不规范、产品同质化严重、泄露个人隐私与危害数据安全、研究较为薄弱等六大现实困境。必须优先发展数字教育产业,加强监管与治理,实现数字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数字教育行业自律,加强数字教育产品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提升数字教育产品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超前谋划数字教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民币是重塑支付新格局、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实行数字人民币是出于防范第三方支付带来的风险、打破非银行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抢占数字货币竞赛先机等现实需求,其发展充分把握了中国主权信用优势明显、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壮大、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参与度高等时代机遇,其发展价值体现在弥合数字鸿沟、打破数据资源垄断、带动多元主体数字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消费“引力”,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赋能慈善捐赠,助力公益事业;进一步激发绿色金融价值,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融入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数字平台滥用数据、算法与市场权力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损害风险,“命令—控制”型监管方式已经无力对之有效规范,将规制视角由外部转向内外协力,对平台课以超出现有规范框架之外的加重义务,透过平台义务性规则的设定实现与监管机制的有序互动,有助于优化我国平台治理的实施绩效。从理论依据看,建立在角色职责和能力职责之上的数据信义义务、负责任算法与数字平台守门人等理论资源,可以为数字平台加重义务提供理论证成。我国现有数字平台治理规范在企业法与数字法层面均未对数字平台权力滥用风险予以适应性调整,也缺乏生成平台加重义务的解释进路。为构造稳健安全的数字生态,应当通过统筹立法或分散立法的形式塑造以数字安全保护义务、算法风险防范义务和竞争状态维持义务等为核心内容的平台加重义务体系,并调适其中可能存在的规范冲突,实现数字社会平台经济的合规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风险监管: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虹 《日本研究》2009,(1):18-25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仍在持续,无论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均呈自由落体式下跌,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次贷危机形成的预期损失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恶化。因此,可以说危机将全球金融市场卷入了一个几乎无法解脱的困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负面作用相互影响,使市场在不断恶化的局面下无法对风险重新定价。更令市场恐怖的是,这次世界性危机何时结束,至今仍无人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本文仅就日本在此次危机中所承受的冲击,结合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探讨金融风险监管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证券化金融商品信用评级中的风险,强调完善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抵御金融风险的应急措施,而且是提高金融业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瑞静 《社会》2020,40(1):45-74
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哈尼族阿卡人的整体宇宙秩序为观照,运用文化阐释方法剖析其病痛观及相应医疗实践,以理解其“药礼结合”的治病方式,并挖掘阿卡社会医疗体系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阿卡人认为人包括人体与人魂,有些病痛只是身体的病痛,可以用药物治疗;有些病痛则被视为人与不可见的灵、鬼、神、老天爷等非人存在物互动交流的渠道,是人违背宇宙秩序招致的惩罚,需诉诸献祭仪式以求病愈。社会—宇宙的集体道德通过这些病痛被内化到个体当中,后者在不确定的病痛及相应治疗仪式中反复确认和维护宇宙秩序的权威,维持了社会—宇宙的更新与延续。正是“药礼结合”的多元实践,保证了阿卡礼成功以病痛作为落点来整合社会—宇宙秩序,从而保证了阿卡礼的持续运作。  相似文献   

20.
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提高网络运营系统安全、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等方式弥补共享经济发展困局,并在共享经济中的数据共享领域、知识技能共享领域和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区块链应用于共享经济会出现共享经济风险和区块链风险的双重风险叠加,具体表现为监管失灵风险、平台弱化风险、数据权属风险、信用修复风险和技术限制风险.共享经济中的区块链应用风险法律规制需要在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的法律规制原则指导下,依靠公共规制机构的强制性与禁止性手段和共享经济平台及其协会的自治能力来实现,并运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评估法律规制绩效,同时注重区块链技术规制与规制区块链技术相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