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全球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标志性特征。全球化问题由西方学术界提出和讨论之后,很快就成为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论域,并且构成了近20多年来国际学术界最为重要且最具热度的论域。以全球化时代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全球化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法律与全球化研究,更是当今国际法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中心。在这些国家,由于法学各学科和各学派的学者纷纷把全球化作为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法律与全球化问题不再像十多年前那样主要由国际…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阶段:前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后法治国家依据英国学者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中的观点,全球化大体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而与它们相适应的法律形式可以分别确定为前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和后法治国家。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发展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趋势,从本土到国家到全球,其中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主要依靠畜力的前现代人们生活的领域一般不可能超出本土,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工业革命和机械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球化和信息产业的出现息息相关。但是,这并不是说,…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和潮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的挑战。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在坚持国家主权至上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全球化论题开始成为学术界最为重要且最具争议的一个论题,而且从21世纪初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发展来看,该论题将继续成为21世纪的支配性论题,尤其在中国加入WTO等国际组织以后,全球化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然而,这一事实性的时代论题,并没有当然地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而形成中国法学研究的理论问题。全球化问题本身也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认识它及其他问题的框架。因此,我们需要对“全球化”本身进行理论建构。对“全球化”的理论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下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受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走向统一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反思法律全球化的重要理论法宝。中国应以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为指导,勇于投入到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法律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努力由法律全球化中的学习者成长为法律全球化中的引领者,担负起法律全球化世界性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人权全球化是以人权制度的全球性拓展为基础的,包括人权思想的全球性传播、人权意识的全球性扩张、人权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人权理论的全球性交流、人权规范的全球性认同、人权体制的全球性运作的过程与模式。人权的全球化与经济的全球化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整个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是核心、是基础。全球化以经济活动的跨地域开展为核心,以谋取利润的原初欲望为基础动力,在贸易、投资、公共事务等领域取得了大范围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在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并没有形成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倒是在人权领域萌生了一些国际强行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是对传统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超越。全球化对国际体系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物质层次上,更重要的是在互动过程中对世界各国之间的观念重塑和建构。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变革必须要处理好三对关系:(1)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关系;(2)新旧安全观、利益观的关系;(3)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也必将给法律制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法律制度、特别是经济贸易法律制度将逐渐表现出共通性。探索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共通性的命题成为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