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恩格斯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认为,这个历史是以金钱来描绘的,金钱是《人间喜剧》所表现的最广泛、最成功的主题。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作家通过对乡村鬼文化风俗的书写,展现了其中蕴含的血泪悲剧,揭露了宗法社会暗藏的"鬼"影.这些又是和乡土作家的创作意图、身世背景等密切相关,乡土小说里的"鬼"文化逼视,体现出乡土作家"别样"的现实关怀,并且"启发"了后来的乡土小说的"鬼"的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3.
白天光的小说透过现实、历史和人性的诸多途径,负载了风俗画卷一般的生命情态和内涵。其中渗透着民俗风韵、乡土文化的气息还有个性化人物的丰富光彩。他的作品重返中国小说的古典叙事风范,并且兼具现代生活的感性意识,透射出丰厚朴实的乡土本色、民生情态和风俗史底蕴。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位作家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量化研究,意在彰显其创作中业已形成的在幽默、戏仿和拼贴里勾勒转型期中国民间社会的诸多悲喜剧现象的视角、特色和才华,进而展开挖掘这位作家不平凡的艺术追求的精神境界还有其作品中显见的缺憾和弱点。  相似文献   

4.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将是能够表现20世纪时代特征的新小说.新小说的"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注重写物、迷宫式的情节、零度写作与读者参与.新小说派作家对现实、物化、以及主观性和客观性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新小说从它诞生之初就有人宣告它的死亡,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新小说派作家却仍然在创作…….  相似文献   

5.
南非当代白人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是一个具有双重乃至多重文化品格的作家,南非的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这种独特的文化品格使得他在创作小说《耻》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和叙事视角。从叙事策略上来看,这部小说既立足于再现当代南非生活,又在表现的深度上超越了纯粹南非现实生活的羁绊。从叙事的视角来看,他借对作品的主人公卢里———一个白人殖民者后裔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窘境的描写,力图真实地记录南非消除种族隔离这个特殊的历史变革带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上的改变和冲击,其中一个个瞬间的生命感受组成了一种特殊的历史质感。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小说艺术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小说叙事形式逻辑与历史意蕴逻辑的对立统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小说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的破碎、零乱、古怪、荒涎、奇异所揭示出的多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本然真实.其次是小说人物遭遇、故事发生的突兀离奇、模糊不清、怪异无比所揭示出的多层次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卓越阐释.其三是小说人物选择、故事结局的荒谬悖理所揭示出的,以"原罪"问题为其标志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深刻说明.  相似文献   

7.
奥诺莱·德·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当过律师、投机商人、军粮供应主任和杜尔市的副市长。1819年,巴尔扎克毕业于法科学校,但是他对法律不感兴趣,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他离开父母,独居小楼,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从事创作。从1820年起,他关起门来,化了几年时间,先后写了四十多部情节离奇怪诞的小说,这些小说脫离现实,写海盗、仙女、鬼怪以及凭空想出来的凶杀案等。巴尔扎克自己也不滿意这些作品,写信给妹妹罗拉·休尔斐勒说:这些作品都是“地地道道的文艺拉圾堆”,“我希望靠这些小说致富,多么堕落!”由于为发  相似文献   

8.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万玛才旦小说将人物所处的现实背景和心理画面平行并置,在"梦醉"叙事中分别存在着人物、作家和读者三个层面的"意象对话"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深层象征性结构。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表层的魔幻感,又有深层的真实感,折射了小说的诗性思维和藏民族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汪曾棋是一个士大夫式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对美好人性的自觉追求、对理想人格的讴歌决定于他所接受的以仁为核心的内圣外王的传统士大夫精神和内儒外道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方面使汪曾祺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题材,另一方面使他的创作表现为对现实的逃遁.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平民化立场的私人叙事,乔良1986年发表的小说《灵旗》明显突破了"十七年"以来文学历史话语的正史意识,历史进步论观念引导下的战争的合理性受到了人文主义的严峻挑战。《灵旗》充分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在回忆中使现实和历史交叉闪现,偏重意识流和幻觉化的叙述使得这里叙述的历史成为主观化的个人史、民间史,由此对最一般的人性、人的生命力进行体察和展现,从捍卫人生价值的视角去思考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从作家的现实精神迷狂、灵魂焦灼、民族历史梦魇、价值危机与时代文化整合,以及作家所采取的文化心理对策和小说叙述策略、语言艺术创造性成就,系统地透示彝族青年作家巴久乌嘎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旨归  相似文献   

14.
泰华作家郑若瑟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且创作不辍.他一方面承袭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情"字为核心或链条来毕现世间百态;一方面又具有现代商品意识的敏感,对转型期的泰华社会尤为关注.他的微型小说由于题材贴近现实生活,主题严肃、以情感人,避免了微型小说所忌讳的空洞无力轻飘等弊病,显示了微型小说快捷简练地捕捉世情众相,迅速有力地讽刺丑恶针砭时弊的文体优势.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通过小说展示了"威塞克斯"乡土世界的民间活态文化.民间歌舞既反映了乡村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完好,也诉说着乡村生活的情趣、人际交往的淳朴;节日活动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体现了民间活态文化的丰富与厚重.哈代在小说中着力书写"威塞克斯"民间活态文化,蕴含着作家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体现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对待民间文化的积极态度,对于当下传承和保护民间活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作家大"下乡"的时期,乡土作家蒋牧良用亲切的方言土语,质朴的民间歌谣,激活了湘中独特的风俗人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蒋牧良记录着湘中一段历史,历史也记录下了蒋牧良.  相似文献   

17.
作家老藤的《北地》《北爱》《北障》是以东北为创作背景的三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随着东北文艺复兴的提出,老藤作品愈加引起学界的关注。他的“三北”系列小说将现实映入文本,揭示了个体在时代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藤也为读者再现了东北的发展历史,他的小说是对东北当代社会现实的观照,是东北现实主义创作之典范。老藤的小说通过地缘美学密码为山林文化立传,具有独特的东北地域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8.
"父亲"形象的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醒龙小说世界里的"爷爷"、"奶奶"是作家理想中的乡土社会的象征,是作家的生命理念.刘醒龙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有一种道德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家朴素的道德意识和人生理想.刘醒龙对"父亲"们的命运的表现,采取的是一种诗意化、道德化的表达方式.他的创作明显缺乏历史理性.坚守传统的道德理想是刘醒龙最基本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作家传播史实,翊扬教化和抒愤寄志等创作思想,揭示它们赖以产生的历史、现实根源,并评价这些创作思想对小说创作和接受所产生的积极、消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楼拜小说"真实"艺术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楼拜的文化人格不同于巴尔扎克以及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比他们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母体的心理眷恋,更多地蕴涵了现代文化基因。本文拟就他的“真实”论作现代性阐释,指出他是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