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侨之窗     
《华人时刊》2013,(5):75-77
菲律宾鄢市华教友好访问团感谢宿迁镇江外派教师为了感谢宿迁市外派华文教师对当地华文教育做出的积极贡献,4月2日至3日,菲律宾加牙鄢利奥洛市(简称鄢市)华侨侨领、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华教协会名誉会长、鄢市恩惠学校校长徐奋忠先生率领"感恩之旅——江苏行"华教友好访问团来宿迁市访问。2012年宿迁市共向菲律宾派遣了6名华文教师。宿迁市选派的华文教师素质优秀、表现出色,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访问团一行受到了赵丽丽副市长的亲切接待,市政府马  相似文献   

2.
《华人时刊》2013,(5):74
4月1日,江苏省侨办徐开信副主任在省侨办会见了菲律宾"感恩之旅——江苏行"华教友好访问团,并就省外派老师工作进行了座谈。近年来,江苏省外派菲律宾的华文教师为当地的华文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表达对江苏侨务和教育部门的感谢,菲律宾华教中心与鄢市侨校专门组织了"感恩之旅——江苏行"华教友好访问团,专程拜访省侨办,以及宿迁、镇江两市侨办和相关教育部门。访问团成员介绍了菲律宾华文教育工作状况,通报了江苏外派菲律宾特别是外派鄢市的教师的工作表现。他们反映,接  相似文献   

3.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中央统战部和江苏省委统战部选派赴泰国、印尼、菲律宾、德国等国家华校任教的40多名教师,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指示精神,引导海外华裔青少年不忘祖(籍)国,增进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感情,宣传江苏美好形象的同时,为中国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华文教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有效方式的当今时代,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开展提升安徽海外形象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海外传播实例分析,从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挑战入手,围绕安徽文化海外传播核心理念,培养海外华文教师特别是安徽籍华文教师,编写安徽地域文化双语教学资料,建设网络移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省内高校教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注重海外华人社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安徽开拓、包容和礼让的积极海外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15,(3):76
近期,宿迁侨办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整理汇总出《宿迁市2015年度中心城市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通过联系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在宿迁外侨网登载、以及向海外宿迁籍留学生发送邮件多种途径进行发布,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施展才华。据悉《目录》收录了当前  相似文献   

6.
"2013中国文化行——江苏营"活动于5月4日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开营仪式,来自菲律宾的28名华裔青少年在南京展开为期12天的文化之旅,学习中国历史、探寻华夏文明。开营仪式上,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献国宣布夏令营开营并为团组授旗。他希望华裔青少年通过十几天的参观和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通过学习中文,了解祖先在中华故土上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情感。并希望他们今后能成为中菲之间的民间交流大使。江苏省侨办副主任徐开信向营员们  相似文献   

7.
正7月26日,2016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江苏夏令营在南京启动,有35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了为期12天的活动。这次活动以"学习中华文化、体验美好江苏"为主题。营员们在南京集结活动之后,分赴常州、南通、宿迁开展参观学习。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王华表示,江苏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宿迁市侨办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为己任,牢固树立"大侨务、大开放、大发展"理念,按照"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夯实基础、立足现实、创出特色"的工作目标,积极发挥侨务"引导、联谊、服务"三大职能,努力开创宿迁侨务工作新局面,为宿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搭建工作平台,创新侨务工作模式。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侨务工作实践创新,多举措搭建侨务工作平台,不断增强工作活力。一是创建侨务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9.
五侨之窗     
《华人时刊》2011,(7):82-83
各地侨办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为庆祝建党90周年,更好地提升侨务干部的执行力、凝聚力,江苏省各市侨办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南京市侨办开展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苏州市侨办组织90周年党史竞赛,无锡市侨办组织桥眷属重温革命历史主题活动,徐州市侨办组织全体人员参观台儿庄纪念馆,宿迁市侨办开展"走进军营"支部活动等等。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受经济社会建设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侨办广大党员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华人综合)  相似文献   

10.
沈娟 《华人时刊》2010,(6):88-88
2010年5月19日,江苏省侨办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召开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联席会议。来自全省各市侨办、20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的负责人及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通报了全省华文教育基地开展工作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7月27日上午,以"相约南京·牵手青奥"为主题的2013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在南京晓庄学院莫愁校区举行。南京市副市长华静、江苏省侨办副主任徐开信出席致辞并为夏令营团组授旗。南京市侨办主任朱晓煜、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天、南京青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长丁铭、南京青奥组委文化教育部长焦勇等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泰国、老挝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营员共同出席了开营式。徐开信致辞欢迎华裔青少年朋友来江苏开展夏令营活动。他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希望营员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学习中华文化、领略锦绣河山、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淮安市外侨办党组书记吴勤率市华商会部分领导及有关县(区)外侨办主任一行15人,赴浙江杭州、金华、台州,福建福州、厦门、南平、漳州、莆田等侨资源丰富的城市,与当地的(外)侨办及侨(华)商会开展工作交流,并代表淮安市外侨办与金华、福州、厦门、南平、漳州、莆田等6个城市的(外)侨办签署了缔结侨务  相似文献   

13.
9月20日至25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印尼、巴拿马、泰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世界华文媒体负责人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和无锡市,参加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协主办的"2011年海外华文媒体江苏行"活动。世界华文媒体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侨讯乡情     
江苏省及省辖各市侨办侨联开展情系归侨送温暖活动 江苏省侨办、侨联精心部署、积极做好2005年春节期间困难归侨和侨界知名人士的送温暖工作。 省侨办主任韩健民就认真做好"情系归侨送温暖活动"提出了工作要求。他和省侨办副主任龚世贵、丁荣,省侨办领导班子成员侯永兰,省侨联主席郁美兰、副主席史宇代表省侨办、省侨联,冒着严寒分别到省直机关、高等院校,走访慰问了从泰国、马来西亚、朝鲜、印尼、印度、日本、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11个国家回国的76户困难归侨和侨界知名人士。走访慰问的归侨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最年长的归侨为96岁  相似文献   

15.
2月24日下午4点,2012国侨办外派华文教师培训班(江苏部分)结业典礼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务院侨办副巡视员汤翠英,江苏省侨办副主任丁荣,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建,以及来自上海、安徽、江苏三地的近50位优秀华文教师齐聚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结业典礼。典礼由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奚强主持。  相似文献   

16.
2月15日,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会见了来访的英国爱丁堡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许一倩女士。王华对许一倩来到江苏考察表示热忱欢迎,并向她多年来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许一倩向王华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以及爱丁堡中华文化协会的发展情况,特别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举办中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6日上午,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开班暨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艳、国侨办文化司副巡视员汤翠英、省人大民宗侨委副主任陈贵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等,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近百名华文教师和江苏省新增的9所华文教育基地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仪式由省侨办副主任丁荣主持。  相似文献   

18.
"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不久前在龙城大地开展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见证了侨胞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深情。常州第三次承办"留根工程""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是一项使海外侨胞传承中华文化的"留根工程"和"希望工程",受到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青少年的热烈欢迎。7月8日至22日,由江苏省侨办、  相似文献   

19.
9月5日上午,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罗宗正先生携十多位公会重要成员在江苏省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沈娟的陪同下参观了南京市鼓楼区汉江路小学。汉江路小学校长许彩霞带领嘉宾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并向嘉宾们介绍了汉江路小学独特的"水文化"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20.
建院以来,我院已连续三年选派优秀大学生进社区挂职锻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现了学院和地方“互惠互利、双向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