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接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官场小说热,马笑泉近作《迷城》也以反映官场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此前官场小说叙事逐渐固化的“成长叙事”“官场探微”“腐败揭秘”等叙事模式相比,《迷城》之叙事有较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在马笑泉将官场叙事的情节置于传统文化的根柢之上,将文学创作与文化影响相结合。《迷城》之叙事,不仅让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叙事的根底更为雄厚,而且还改变了已有官场小说叙事模式的单一化局面,兼容了更为广阔的思想与人生之“思”,实现了“官场”与“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为后续官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2.
《国画》向来被视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但《国画》绝非一般 所理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有着过于丰富驳杂的小说内涵。以 官场为题材、以官场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国画》的诉求和心思却远 在官场之外,浸透着对于人性、人情、世情等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呈现, 从而成为一部书写官场“内心”的力作。在这个意义上,《国画》拓展 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内涵,成为官场小说辉煌的起点。在《人民的名义》 风行之时,再思或重提《国画》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梁振华、龙其林《权力那些事儿——肖仁福笔下的权力江湖》一书,对肖仁福官场小说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追问和思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官场小说研究,就其命名而言,重"小说"(叙事),重"官"(权力、人性等),但是不重视"场"(关系网络)。因此,将《官场现形记》和《国画》这两部官场小说代表作中的主要官员的交际关系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中亦可审视小说的审美、文化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官场小说”更多接续的是通俗文学的资源,但这种运用平民 视角的叙述方式又导致了“官场小说”叙事伦理上的紧张。由于丧失了 过去和未来的维度,《国画》等系列官场小说,着眼于在“1970年代末 期”即改革开放以来官场游戏规则“猎奇式”的揭示,始终无法树立起 正面的人物形象。《国画》中强调的“人”和“人性”,于叙事中被逐 渐发掘,人和官场的关系,也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6.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通过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希望,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7.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跃文率先在其官场小说中塑造了朱怀镜、关隐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官员形象的陈旧书写模式,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身陷权力场的知识分子身上人文情怀和官场规则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他们在矛盾纠结中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人格分裂,深刻批判了官场权力对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和理想追求的的侵蚀异化,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长廊。  相似文献   

8.
尽管《黄粱梦》与《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小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在《枕中记》中,作者通过揭示官场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士子对功名利禄无比热衷追求的思想,对封建社会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以及封建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由于道家思想对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采取的人生态度是对现实矛盾消极回避。而在《黄粱梦》中,芥川龙巧妙地构思作品的立意,通过对过去和现代人不同想法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因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对《枕中记》与《黄粱梦》中的人生态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周建新的小说《国企》作为现代官场小说代表力作,叙述了企业家丁人众的成长故事,作者作为看客式的叙述者,生动反映官场生态环境,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文章将对作者叙事态度、角度、方式等创作特色及其所凸显的多重现实意义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意义在于高尚的追求--读路遥《人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对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还相对闭塞、贫瘠、落后的西北高原农村的几个青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某些新特点和存在的矛盾。小说创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失败的描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3.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女同志》不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官场女性的成长史、挣扎史。官场女性被权力挤压着、异化着、蜕变着,她们承受着人性的撕裂和道德的丢失。她们记着自己的女性身份,但并不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她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花朵。花朵绽放在男性属性的官场,呈现出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肖仁福的小说创作聚焦机关,正面表现各级官员如何当官,书写他们在常态人生下的人生进退和命运沉浮。他以平常心看待机关和官员,其作品扬弃了清官与贪官、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模式,真实表现了当代官场作派和官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小说官员形象的“官本位”意识的描写源自历史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官场中强烈的权力本位主义欲望的影响。绝大多数小说官员形象或多或少都有官本位意识 ,区别官员好坏的标准 ,不在于他们是否追逐权力 ,而在于他们是否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 ,以及对权力进行利己性操作。小说官员形象的“官本位”意识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刻意追求权力 ;一是肆意地扩张权力  相似文献   

18.
肖仁福长篇小说《位置》塑造了沈天涯这一作为政府核心部门里的核心角色的官场文人形象。与同类官场小说不同,对于最终从权利中心走向权力边缘的沈天涯,肖仁福既无褒扬亦无批判,而只是通过对机关零距离的写实,来呈现沈天涯式的精神困境,并以此表达自己对转型期官场体制的反思和对官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20.
方方《风蒂》记录了汉口铁路边一家棚屋平民的命运变迁。因为不同的人生境遇,两代人选择了他们各自的活法:父亲沿袭了祖父的活法,以力气大拳头狠立身;二哥背叛了父亲的生存理念,以追求知识与爱为宗旨;七哥以婚姻为筹码,把权力作为目标;五哥、六哥辞职干起个体户,以金钱为目的。不同的人生选择,构成不同的人生风景,寄予了作家对现实与生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