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声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155-157
梁振华、龙其林《权力那些事儿——肖仁福笔下的权力江湖》一书,对肖仁福官场小说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追问和思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艳红 《今日湖北(理论)》2007,(3)
本文从新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出发,对以王跃文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晚期以来的官场小说进行分析,从作家所关注的对象及其生存处境出发,揭示官场小说的创作原则与新写实主义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张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3):41-45
“官场小说”更多接续的是通俗文学的资源,但这种运用平民
视角的叙述方式又导致了“官场小说”叙事伦理上的紧张。由于丧失了
过去和未来的维度,《国画》等系列官场小说,着眼于在“1970年代末
期”即改革开放以来官场游戏规则“猎奇式”的揭示,始终无法树立起
正面的人物形象。《国画》中强调的“人”和“人性”,于叙事中被逐
渐发掘,人和官场的关系,也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4.
武斌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6):8-13
接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官场小说热,马笑泉近作《迷城》也以反映官场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此前官场小说叙事逐渐固化的“成长叙事”“官场探微”“腐败揭秘”等叙事模式相比,《迷城》之叙事有较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在马笑泉将官场叙事的情节置于传统文化的根柢之上,将文学创作与文化影响相结合。《迷城》之叙事,不仅让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叙事的根底更为雄厚,而且还改变了已有官场小说叙事模式的单一化局面,兼容了更为广阔的思想与人生之“思”,实现了“官场”与“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为后续官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5.
于莉萍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09-2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显示出了非凡的生命活力,作品层出不穷.然而,当代官场文学作品数量的众多并没有在质量上酝酿出新的特质,反倒形成了庸俗化书写的倾向.力图从迎合读者迎合市场的倾向、过度描绘权术的倾向、情节化、娱乐化创作倾向及女性形象模式化倾向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当代官场小说的庸俗化书写. 相似文献
6.
试论当代官场小说的渊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声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38-41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小说题材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晚清谴责小说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官场小说的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讽刺小说和讽刺喜剧有力地推动了官场小说创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主旋律派”和“官场写实派”两大流派,标志着官场小说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郑国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80-82,85
王跃文官场小说以文化为支撑,对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官场亚文化进行了文学化的透视,对官场人格文化模式进行了艺术性的探讨,真切地揭示出了官场权利文化的魅惑性。在对浑浊官场看似漫不经心的文本叙述中深藏着作家深深的文化隐痛和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末涌现出来的新官场小说 ,其审美宗旨是呼唤和谐。作品对当下现实关系中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人性自身内部关系的失调状态作了客观的反映与准确的解析 ,并通过揭示人的失败、人的孤独、人的矛盾来加以明确的审美判断 ,通过否定现实关系的不和谐来表达呼唤和谐美的时代性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9.
陈兴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57-61
王跃文系列官场小说以对官场道德沦落的尖锐批判、对官场人物心态的细微刻画、对官场文化价值的深刻剖析,使作品具备独特深厚的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国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33-139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大放异彩。但是同一名目下的文学命名,难以对官场小说形成统一、清晰的审美概括和价值估衡。因此,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官场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归纳成某种类型的官场小说审美形态已经显得非常必要。通过辨别、分析,我们归纳了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的七种基本形态,并对每种形态的官场小说进行了"症候式分析",在有针对性的考察中,给各类型官场小说的审美属性予以了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邵国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77-79
反腐败文学面临着一个亟待克服的难题: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的纠结。批评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歧异,导致批评的混乱。这种纠结不清是现实、作家和批评家的共谋造成的。这让我们不仅仅拘囿于评论界而是去思考来自现实、批评家、作家等各方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评论、现实和创作等各方面的情形。努力克服这个困难,目的远远不是满足于给这两个命题下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杨建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64-568
官场小说是当下文坛的一大热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等社会思潮的同生共存,使官场叙事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尴尬错位现象,叙述的故事是现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而作品描述的官员的执政方式、官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作家的创作思维却是前现代的,是与现代民主和法治制度相背离的。新世纪以后官场小说从日常化和世俗化进一步走向大众化与娱乐化,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官场小说的现代性还未完成,已遭消解。 相似文献
13.
蔡河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3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兴盛发展的官场小说,其存在价值在文学批评界一直评价不一。本文从理论界与作家自身对官场小说的不同评价入手,分析官场小说作家自身的认同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存在差距的原因,强调官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的现实性和启蒙性。 相似文献
14.
王跃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5-8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对微妙、尴尬且不乏荒诞的当代中国官场进行了冷峻的观照和审视,并通过官员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命运际遇的演绎,对中国国民性予以深入的解剖和挖掘;作品以爱为底色,对于当代官场反复上演的人性悲剧心怀悲悯,其内涵温暖而深情。 相似文献
15.
石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118-121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心事浩茫连广宇”——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感伤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108-111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中萦绕着一种感伤情调。王跃文对官场中人怀着一种悲悯,对他们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为他们吟唱了一曲官场悲歌。其官场小说呈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正是这种感伤性情调,使王跃文官场小说从对官场生活的体验性内涵提升到了价值性话语的表达高度。 相似文献
17.
罗杰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
约瑟故事是一个传统的男性成长故事,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探讨该成长模式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成长形象、成长过程、成长性格、成长环境等几个方面影响到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创作模式,并都试图以信仰追求来启示在成长中塑造健全正常人格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8.
龚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3):32-36
《国画》向来被视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但《国画》绝非一般
所理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有着过于丰富驳杂的小说内涵。以
官场为题材、以官场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国画》的诉求和心思却远
在官场之外,浸透着对于人性、人情、世情等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呈现,
从而成为一部书写官场“内心”的力作。在这个意义上,《国画》拓展
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内涵,成为官场小说辉煌的起点。在《人民的名义》
风行之时,再思或重提《国画》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2007),并通过主人公布里奥妮的成长以及其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认知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根据科恩《自我论》中所揭示的成长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发展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她所造成的影响,分别探讨了布里奥妮在这三个阶段中的自我定位、个性特征的变化以及其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揭示了一个人从无知少女到成熟作家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黄声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91-94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