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普特南内在实在论的真理观念的根本特征,在于凸出了真理的属人本性。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学说,分析评价了这种内部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2.
基于普特南的意义理论在当代语言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引发的广泛争论,有必要进一步对其给予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以澄清各种误读与错解。论文试图依据普特南的原典,阐明其意义理论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说明其之所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普特南在分析和批判传统心身观的基础上,提出功能主义心身观,即心理状态不是物理状态而是功能状态。普特南的功能主义心身观既具有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优势,同时又存在诸多的困境:心灵的本体地位问题;电脑类比人脑问题;感受性质问题;功能主义与语义外在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普特南在近十几年的研究中特别关注价值问题、伦理问题的分析,根据哲学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将其概括为一种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并非突然发生,有明确的思想来源和时代背景,既受到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也受到新兴哲学思潮的冲击。这主要表现为:回归实用主义传统、关注政治哲学兴起、批判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融合分析哲学和实践哲学。普特南个人研究兴趣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哲学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普特南的科学哲学思想由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到最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实在论,其哲学立场虽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但是一脉相承,即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其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来的不可译理论强调不同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形式的差异而产生了翻译障碍,从而否定不同语言之间完备翻译的可能性.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中以生活实践为立足点,阐明了其语义外在论观点,从中可窥见其对不同语言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同时做出完备翻译的不可能性的部分认同,但其出发点却与传统不可译理论大相径庭,结论则是翻译的开放性而非翻译的不可能性.文章试图超越纯粹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外在论的视角来讨论不同语言之间翻译的可能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内在实在论是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所提出的一种很重要的学说。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反对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力图在内部解决实在论问题。由于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误认为是一种相对主义,这是普特南不愿看到的。所以,普特南着重强调了内在论与相对主义的区分。但是,二者的差别如此模糊,他的辩护并不十分成功,而且普特南对相对主义的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普特南哲学对事实与价值、理论和诠释相互依赖的整体论认识观出发,根据普特南合理的可接受性、概念的相对性和观念的可错性三大实用主义哲学原理,深入审视中国传统翻译史、翻译理论和译作文本分析研究。合理的可接受性强调了翻译史研究中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概念的相对性强调了译论研究是事实与理论的不可分;而观念的可错性则强调了译作文本分析研究中事实与诠释的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伯纳德·威廉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围绕"世界的绝对观念"的论辩是晚近重要的哲学争论。普特南对"绝对观念"的批判试图在保留和重述威廉斯的基本洞见和区分的同时拒斥其有害的理论和实践后果,其实质是要在一个已然世俗化却又复魅的世界,提出一种不承诺任何前现代认知或规范性的模式,提供一种既反对客观主义又避免相对主义的思考范式,从而重新审视我们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0.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普特南哲学的终极命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是普特南哲学的内在追求。普特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由科学实在论向内在实在论转变 ,再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向生活实践的进一步皈依。内在实在论由于尚未真正摆脱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思维方式 ,故显出自身学理上的不融贯。而自然实在论在生活实践的层面上纠正了传统二元式的思维方式 ,坚持了实在论的追求而又抛弃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的包袱 ,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寻得了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意义与指称、意义意向和意义充实等方面讨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核心主张  相似文献   

12.
机器功能主义是功能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对心灵的本体论问题和其它心理属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的,克服了逻辑行为主义和类型同一论部分困难的哲学理论。但机器功能主义虽然作为一种主流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在解释感受性质等问题上具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她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体现。本文采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意义研究方法,对小说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片段进行及物性分析,发现显性心理过程和隐性心理过程的使用使人物心理活动对象化,物质过程的使用使景物描写和社会现实心灵化,并得出结论这种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在表现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理念和强化小说象征意义方面有突出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考察逻辑式在生成句法自管约论始各阶段的理论发展与变化,其特征为论元量化语义运算与句法结构左向拓展,本质上是句法-语义接口解读方式的不断深化。逻辑式在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中经历了概念的演变和表达形式的变化,致使人们对逻辑式的认识产生迷失。结论有助于说明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应有的地位,澄清一些认识问题。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朱敬则是盛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长期以来,对其史学成就,史学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其史学成就长期淹没。本文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其史学成就进行了总结,以期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6.
对成语“拈花惹草”,几部常见常用、影响很大的辞书,将其词义释为“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或狎妓”“比喻(男子)挑逗、勾引异性”。这些释义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够准确的;它与一些典范的作品的用例是不相符的。这样的释义会误导人们对“拈花惹草”的正确运用。“拈花惹草”的词义可补释为:拈,用手指夹、捏取物,引申为“习弄、摆弄、玩弄”;惹,招引、挑逗;花、草,借指异性。比喻挑逗、玩弄异性;今多比喻男子挑逗、勾引、玩弄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重妙悟、倡兴趣、标举盛唐“气象”,极崇李杜,亦激赏孟浩然,独于王维很少涉及。拟从严氏理论与王维诗歌的离合入手,浅论《沧浪诗话》不论王维的原因:在根本上,严氏的用世之志与王维诗中佛理禅意具有隔阂;在风格上,严羽推崇雄壮之美,激赏李白的豪迈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而对王维诗“不落人间声色”处,则有意排斥;就人生体验看,严羽身处季柬,布衣一生,其个性气质、人生境遇与身处盛唐、“富贵山林两得其趣”的王维迥异,而更接近于“不才明主弃”的孟浩然。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理论辩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贡献论才是社会公正理论之真理,而其他社会公正理论皆为谬误。但这些错误的社会公正理论,没有一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不论哪一种,不论如何错误,却毕竟都确立了某种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只不过,这些正确原则或者无不属于贡献原则,或者无不可以从贡献原则推导出来。首先,平等主义所主张的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最多,如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以及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诸原则。这些原则在平等主义论者那里虽然并非皆由贡献原则推导出来,却都能够从贡献原则推导出来,因而都可以属于贡献原则范畴。其次,需要论所主张的正确社会公正原则最少,只有一条,亦即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原则:这一条原则实际上乃是按照每个人同样缔结社会的贡献分配人权,因而属于贡献原则范畴。最后,自由公正论所主张的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两个平等原则--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因而也可以属于贡献原则范畴。所以,贡献论囊括了全部正确的社会公正原则,因而堪称社会公正理论之全面真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微博问政"这一主题,在有关微博问政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权利保障、独特优势、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当前学术界认为微博问政在实际运行中致力于保障人民的四种基本权利,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参政形式,其理论研究在广度、深度和纬度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还有巨大的拓展和深化空间。通过对上述各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微博问政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