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秦史探索的漫长历程中揭示秦兴亡的历史奥秘曾是一个恒久主题。近年勃兴的秦文化研究为全面审视秦史开拓了新的主题和视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种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客观罗列某些局部文化表征的事实判断层次,也不应局限于那种以成败定优劣为研究终端的运思方式和片面评价尺度,而应当全面揭示秦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动态演化模式,寻绎其特征、因果规律,并对其历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研究,进一步唤醒人们深刻认识它们的文化意蕴和人文价值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孙敬明,徐鹏志莒为山东先秦东夷古国,其于春秋时期曾一度与齐、鲁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对其历史的研究,不但对于探讨先秦时期中国东方濒海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与内涵,而且对于科学地认识当时古国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互为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建立起山东古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中有相当数量的鬼戏,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曾长期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但在“左”倾思想统治文坛艺苑时,却遭到全盘否定和彻底批判。本文认为鬼戏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幻想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涵着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其中的一些精品杰作,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暴露了剥削社会黑暗、腐朽、罪恶的现实,批判了人世间的不平等,并通过对鬼魂形象的冥问世界的描绘,宣扬正义,讴歌美善、鞭挞丑恶,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作用。而且,鬼戏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的积淀,不但可以为研究文化艺术史提供某些思想艺术资料;而且也对哲学、宗教、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无可取代的参考价值。总之,在克戏研究中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或,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力求公允。  相似文献   

5.
张礼刚 《理论界》2008,(4):177-178
单士厘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知识女性。作者根据她的著作,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了她对犹太问题的一些看法。她在认识犹太人这个问题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中西对比,不但对西方的犹太文化与历史有着系统的认识,而且对开封古代犹太人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的认识开风气之先,爱国之情浸染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东青年状况调查”相关的调查内容为研究材料,从青年的科学文化 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当代广东青年的科学文化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比较意识和性别意识,都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也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然而这两股在人类历史上绵长的"意识"之流,在20世纪迅速拓展的人文世界的时空中,却像长河流人大海,浪激波涌,海啸龙吟,以海洋般的博大弘深与磅礴气势,猛烈地冲击或消解着民族的壁垒、文化的隔膜、两性的鸿沟以及其他种种人为的阻碍,从而为人类拓展出愈益宽广的崭新的人文视野。与此相应,这两股"意识"之流的汇融和增势,也对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男女性际关系,特别是认识女性曾被压抑遮蔽的一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在文学…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的古典神话学主要把神话看作是野蛮人慑服于自然威力和由于经验匮乏所产生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世界采取的阐释方式。而二十世纪人类学家们,由于他们更深刻地研究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现实,看到原始神话不是前人所说的仅仅作为幼稚的联想,而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现象,因此提出,神话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手段,一种需要。神话作为与宗教礼仪和世俗生活相辅相成的特殊“意识”形态,不但表现为观念形态,具备某种文化特性和社会意识的历史特征,而且还代表了某个自成一体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形态或文化体系。二十世纪的神话研究把学者们带入巫…  相似文献   

9.
东南文化经济是中国文化经济整体网络的重要区域分布,其沉浮兴衰直接影响到全国文化经济的生态结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东南区域的文化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地形成。当今社会,东南区域已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经济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国文化经济生态的运动趋势。从这个角度看,东南文化经济实际上成为人们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解剖这种独特的文化经济生态结构,不但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的主体创造精神,而且可为未来的社会素质教育服务。因此,进行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特点余经林,江汉卿中国法律思想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广博,特色鲜明。本文就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特点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一自先秦...  相似文献   

11.
陈倩 《学术论坛》2012,35(7):197-200
陆贾作为汉初刘邦集团的重要谋士,为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者关注。学者们因其所站立场不同,对陆贾进行了不同派别的划分,或称其为儒家,或称其为道家,亦或称其为杂家、纵横家等,然后多从哲学角度对其思想进行研究。文章将社会学的社会控制理论植入史学研究之中,认为陆贾思想就是有关社会控制的思想,它从根源上不是为了崇尚某家某派,而是利用、综合各派思想治理国家,从而对陆贾思想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结构论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如同任何进入人们视野的研究对象一样,从其内部逻辑关系方面,是可分的。认识这种可分性,是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剖析眼光和操作意识。换言之,对文化结构的解剖,是宏观文化研究的首...  相似文献   

13.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研究宗法制度不仅对了解历史上的中国,而且对认识现实的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过去对宗法文化研究,往往局限在古代和汉民族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民族的宗法制对少数民族是否产生过影响?如果少数民族有宗法,其形态又是怎样的?这些宗法是否发生过变异?特别是像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各民…  相似文献   

14.
许震 《南方论刊》2011,(11):64-66
本文以赫哲族萨满教的历史文化与服饰、歌舞等艺术形式两方面为着眼点,总结、梳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这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通过对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归纳与辨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其文化意象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综合了现代管理哲学、企业群体意识和精冲追求以及企业特定生活方式等诸因素的统一体,在我国受到理论界、企业界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本文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谈点看法和认识。一、现代企业必须走“经济文化一体化”之路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都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经历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商品经济高度…  相似文献   

16.
超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普遍的现象。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野蛮走向文明,都是人的超越意识和超越实践活动,推动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果。因此,超越意识是人类特有的超越现实、超越历史乃至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人类才不但能认识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近年来,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领域中,“超越”似乎成了一个热门概念。有些文章片  相似文献   

17.
张保权 《兰州学刊》2010,(11):41-44
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想看做是唯物论,并由此引发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尖锐对立根本上说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在坚持物质对于意识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强调了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反作用,不但给意识对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而且把物质、意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既建立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也取得了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胡铁强 《船山学刊》2006,(2):138-140
文学人类学批评是一种同时具有人类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研究方法,它不只着眼于对神话、仪式、民间故事等文学范畴的揭示,而且应当挖掘出作家创作的文本下潜藏的民族文化心态。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正是从历史意识、宗教意识和性文化意识等方面对藏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深入剖析,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神话宗教原始宗教──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高福进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每向前走一步,总要回头看一步。要想真正了解现在认识自我并指导未来,那么就必须研究历史及其文化,而且要从古代历史开始。原始宗教与文化便是一个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宗教的价值与魁力在...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总结     
所谓历史总结,实质上指的是行为意义上的评价,即对于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历史行为及其结局(包括已然结局和可能结局)的考察。在这里,历史研究不仅体现为主体意识,而且体现为社会实践;它不但具有特殊的历史学方法论意义,而且具有普遍的哲学方法论意义。一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所谓历史总结其实是一种正本清源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人们已经记载的事实和正在经验的行为,都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