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化过程来看,唐人传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处于雏型阶段的六朝小说,存在着以志怪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志人为主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基本倾向;不过当时的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是在从事小说创作,当然更谈不上自觉地运用某种创作方法。在小说领域中,作为一种成熟的、完整的创作方法,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都是到了唐人传奇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化过程来看,唐人传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处于雏型阶段的六朝小说,存在着以志怪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志人为主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基本倾向;不过当时的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是在从事小说创作,当然更谈不上自觉地运用某种创作方法。在小说领域中,作为一种成熟的、完整的创作方法,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都是到了唐人传奇才形成的。明人胡应麟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下称“两结合”)在文艺界颇受一些同志的冷遇,反对者不少。有的人认为这个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创作上也没有真正体现这个方法的作品。有的人认为“两结合”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1958年大跃进时期和“四人帮”横行时期,很多所谓“两结合”的作品,都是瞒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邵荃麟同志,在四月二十三日,来北京大学作了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问题的专题讲投。中文系、西语系、俄语系、东语系等全系师生以及北师大,北京师院,河北师院,北京师专、人民大学等校部分师生,北京几个报刊的记者,都来我校听取了这个报告。这是作家协会为中文系开设的文艺理论讲卒的第三次讲授,在此以前,已由周扬同志作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与政治”两次专题报告。邵荃麟同志一共讲了六个问题。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一问题提出的意义。荃麟同志指出,这不是新的问题,在理论上说,高尔基早已提出过,毛主席在延安也早已有所阐明,第一次文代大会时周总理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个精种;而在创作实践中高尔基的《海燕》《母亲》以及苏联以后的优秀作品《夏伯阳》、《铁流》等也都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中国,毛主席的诗词首先体现了这种结合,以后的《白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诞生之初,人们就注意到了它的创作方法的独特性,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几十年来,学术界却对此众说纷坛,各持一端,如有现实主义说,自然主义说,浪漫主义说,意识流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说,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并用”说,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三调和”说,写实的象征主义说等等,意见越来越多,分歧越来越大,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一篇六、七千字的小说,仅仅在创作方法问题上就出现如此之多的不同意见,确实是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恐怕绝无仅有。它说明了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内容的深广…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思想活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文艺理论的讨论中,不少同志论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问题。对于这种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怀疑或否定它“能成为独立的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断言古今中外没有一部作品、一首诗歌是“两结合”的,进而认为这种创作方法的提出不仅不是对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四人帮”的极左文艺思想中,提出了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口号,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所谓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究竟指的是什么样的现实主义呢?有的同志指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但有的同志却指的是一般的现实主义,认为对革命文艺无须再提革命现实主主义创作方法。这种看法把革命现实主义简单地归结为现实主义,并当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总的创作方法加以提倡,这不仅在理论上混淆了二者的质的区别,而且对文艺创作也是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四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从此之后,围绕着这个问题,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例如,西方某些人就扬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斯大林制定的模式,认为这种纯属个别人物主观臆造的东西,同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格格不入的;在苏联,也有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叫做"斯大林的公式".其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不是斯大林制定的模式,也不是其他个别人物的主观臆造.和文学史上任何一种创作方法一样,它也是适应一定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根据我们现实的特点和要求,科学的概括了人类全部文学艺术的经验而提出来的最先进最优秀的创作方法。在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全部经验当中,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经验又占着头等重要的地位。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已经萌芽了。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一个创造性的继承和伟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3月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对文艺历史上先进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创作方法的产生,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应当提倡的一种较好的创作方法。但近几年来,有的同志否认这一创作方法的科学性,认为它没有存在的基础,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其至有的同志还认为它是“左”倾思潮的产物,对社会主义文艺起了很坏的影响。对这种否定“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意见,我不能苟同。本文想就这一创作方法产生的基础,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屈原诗篇在创作方法上的根本特点,各家文学史和有关论著几乎一无例外地都把它归结为浪漫主义。的确,浪漫主义在屈原的光辉诗篇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单止浪漫主义远远不能概括屈原全部创作的特点。统观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可以看出,无论在创作方法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浪漫主义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讲法,认为是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例如,一九五九年何家槐同志就提出:“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所采取的写作方法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一九七九年,唐弢同志进而提出,《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一九八一年,王士菁同志也认为,“这八篇小说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其实,这些概括未必符合《故事新编》的创作实际。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故事新编》里的多数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或者说,它的创作方法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历来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创作方法,古往今来的文学家基本上非此即彼。然而这两者在毛泽东诗词作品中竟得到了和谐的融汇。以此为基调,毛泽东创作出一系列光辉灿烂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提出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承继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来的.毛泽东1939年的题词和1958年的讲话,都没有明确把“两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后来之所以变成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与1958年的中苏关系有关.作为一种文艺理论,它主要由周扬等人阐释而成.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更强调革命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5.
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曾有过长期的讨论,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对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时代?它的文学理论成熟于哪个时候?它与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何区别?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今天重新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入: 首先,要克服以往讨论中存在的偏向:一、不能拘泥于恩格斯的定义。恩格斯在给哈克纳斯的信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下的定义提到“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主要是对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创作经验所作的科学概括,而不是一切国家、一切时代、一切样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曾有过长期的讨论,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对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时代?它的文学理论成熟于哪个时候?它与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何区别?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今天重新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入: 首先,要克服以往讨论中存在的偏向:一、不能拘泥于恩格斯的定义。恩格斯在给哈克纳斯的信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下的定义提到“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主要是对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创作经验所作的科学概括,而不是一切国家、一切时代、一切样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周扬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我们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提倡社会主义文艺表现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承认正确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对的……我们要提倡我们所认为最好的创作方法,同时更要鼓励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不应强求一律。”现在,文坛思想活跃,思潮并起,而且又有比较舒缓宽松的环境,各种创作方法正好展开竞赛。钟情于自己创作方法的人们,正可以全力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理论的跨学科引介,不仅掀起了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而且刷新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建构而成的文学思潮史开始受到普遍质疑,许多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纷纷涌出历史地表,包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重新界定,解除"创作方法"论对它们的障蔽,也包括对古典主义的辨析和对启蒙主义的发现,填补原来思潮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论王鲁彦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隋清娥王鲁彦是“乡士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但并非这一特定领域里最早出现的作家.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并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将其艺术脉胳加以梳理,可发现,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20.
近一、二年来,我国文艺界有不少同志否定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存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绝然对立”,“不能混同”的创作方法,两者是根本“结合”不起来的。2、一种新的创作方法的出现,必须有体现这种新的特质的作品作基础,而“两结合”的提出,没有作品依据,不过是一九五八年我们党在经济工作指导上所犯的“左”的错误在创作方法上的反映。凡按此方法指导创造出来的作品,几乎全是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