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部真实的历史一幅动人的画卷一位平凡的画家最近,看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扎藏布同志创作的反映锡伯族到新疆伊犁戍边历史的巨幅浮雕壁画《西迁》,我带着几分敬意拜访了这位锡伯族画家。他向我介绍了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和壁画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青藏高原各大藏区的僧俗群众中,在当地美术界,人们纷纷传扬着一件新奇的事:一百五十多位优秀的藏族和土族民间画家正集合在青海“热贡艺术”的故乡同仁县,绘制一幅宽2.5米,长五百多米,题为《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以下简称《大观》)的巨幅唐卡。 “唐卡”包括壁画和卷轴画,是藏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只是供  相似文献   

3.
李士杰 《中国民族》2007,(12):40-42
1985年,他的《正气篇》如长虹贯日,礼赞民族脊梁,中国画坛一片赞叹之声,邓颖超欣然为之题词“中华正气”。 1997年,他的国画巨制《魂系山河》横空出世,中国画坛再次为之瞩目。这部作品被美术界誉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 “《魂系山河》画卷以及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创新作品,使美术创作在表现时代生活、画家意象和表现手法,都有新的张力和成就。”中国文联的工作报告这样评价他的作品。 不仅如此。 法国总统希拉克赞赏他是“富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天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慨叹他的作品具有“美妙意境”。 他是谁? 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的艺委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画家、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  相似文献   

4.
现藏故宫疇博院的《万树园赐宴图》,是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奉清高宗弘历之命创作的一幅大型绢画。作品长4.19米,高2.21米。画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为背景,描绘了弘历设宴招待杜尔伯特部(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三大台吉(汉语“太子”的转音,是蒙古爵号)的盛大场面。图中的树木、穹幕、山水等为中国传统画法,人物头像为西洋画法,是一件中西合璧、别具特色的优秀  相似文献   

5.
《九色鹿》是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20世纪80年代的本土动画电影。敦煌壁画故事较为丰富,为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了较多的素材,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强烈的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本文以《九色鹿》这部动画的风格作为切入点,从创作背景、传统元素、宗教神话影响等不同的角度剖析敦煌壁画对这部动画影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增扎西 《中国藏学》2023,(5):11-20+211-212
钦·索南本是西藏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在夏鲁寺佛殿内绘制的7铺壁画被誉为具有尼泊尔风格的典范之作,7铺壁画均署有钦·索南本的名字,因此他也是在作品上留名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藏族画家之一。文章以《钦氏诸格西历史》和《钦·南喀扎传记》两部藏文历史文献为材料,对夏鲁寺元代壁画作者钦·索南本家族、居住地以及画家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证。钦·索南本出生在古老的钦氏家族,在邦国时期钦氏是工布地方的首领,因平民起义迁徙到雅隆;吐蕃时期钦氏与王室联姻成为吐蕃豪门贵族,为“三大外戚家族”之一,显赫一时;吐蕃政权灭亡后,钦·相布拉迁徙至后藏年堆达策地方。此后钦氏致力于佛学和讲传《阿毗达摩俱舍论》,成为年楚河流域六大书香门第之一,家族中涌现出了钦·南喀扎等多位著名学者,钦·索南本或是钦·南喀扎的弟弟。  相似文献   

7.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在画论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首次在我国绘画史上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创作和品论他人作品的不变标准,改变了中国绘画在魏晋之前作为附属品的地位,使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放在绘画艺术本身,使中国画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由顾恺之“传神论”带来的艺术风貌的觉醒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摆手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摆手”在永顺县土家语叫“舍把”,龙山县叫“舍把日”,古丈县叫“舍把把”,在保靖县的一些地方叫“调年”。因它以摆手为基本动作,有歌有舞,故叫“摆手歌舞”。清代有《竹枝词》云: 摆手堂前艳会多,姑娘联袂缓行歌, 冬冬鼓杂喃喃语,煞尾一声嗬也嗬。摆手歌舞从形式和传统习惯上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主要祭祀八部大王,小摆手主祭土司王——彭公爵主。在土家族一般较大的村寨或较集中的  相似文献   

9.
“我朝思暮想的吊脚楼/我朝思暮想的龙脊山/昔日梦想风雨桥/今日踏上故乡路/看似亲切又陌生/多少往事涌心头嘿三十年前离家乡/浪迹天涯和海角/离别了心爱的木楼/离别了心爱的姑娘……”2000年12月,吴金敏根据侗族琵琶歌创作的侗族通俗歌曲《阿妹,开门》,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流畅的曲调,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骏马杯”提名奖。说起这首歌,吴金敏感慨万千。1986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上,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带领的中国演唱队,以一曲深情、婉转的《侗族大歌》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一举夺得了金…  相似文献   

10.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赵德平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当代农民作家。他4年创作了4出现代戏:《嫁不出去的姑娘》、《啼笑皆非》、《罪人》、《男妇女主任》。这4出戏在京、津、唐30多个市、县的200多个乡、村演出约800多场,观众达80余万,纯收入18万元。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在京召开了“赵德平戏剧创作讨论会”,探讨了他的创作经验和特点。在全国省剧(院)团长学习会上,赵德平应邀作了专题报告,同大家一起探讨了目前办剧团的“四难”问题——事难办、人难管、财难理、戏难演,介绍了他做这方面工作的经验,使到会者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3.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观念,既是创作主体进入审美创造的心理态度,也是创作客体与自然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观照。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在“虚静”观的影响下,以“虚静之心”作为察道观物的创作心理,将黄山实景与自我心境相结合,以“虚静”的审美意象展现了遗民画家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隐逸理想,在当前浮躁喧嚣的时代值得山水画家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将推出《中国民歌榜》栏目。用“排行榜”这一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来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从五十年代起,我国“新民歌”式的创作歌曲就拥有广大的听众,而民族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红珊瑚》、《刘胡兰》又把群众审美情趣提高了一步,在创作和演唱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年代,“新民歌”的创作又增添了时代风采,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宋祖英、张也这些民族唱法的歌手深受群众喜爱,其市场价值也绝不亚于任何流行歌手。“中国民歌榜”包括了传统民歌和…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0月,在首都出口展销会上,一幅长10米,宽5米,题为《滔滔金沙江》的彩色壁画,以磅礴的气势,绚丽的色泽,震惊了参观者,吸引了海内外客商。这就是由凉山州越西县蓝箭联合建材公司根据解放军美术工作者的设计,利用本地天然大理石生产的巨型彩色壁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观看后,欣然挥毫写下:“索玛石画”、“天工造聊,意境无穷”的题词,外商们竞相争购出价20万美元。最后,由国家陈列于北京亚运村,成为国宝。《滔滔金沙江》系选用五千块不同色彩、千姿百态的大理石精心拼制而成。凉山盛产大理石,尤以越西的资源丰厚而且独具特点。其质地细腻,似如玛瑙,光洁闪亮,花纹奇特,画面各异。有黄、红、粉红、紫、绿、黑等十多种色调。有的一色为主,各色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16日,为庆祝“两会”的胜利闭幕,慰问为此立功的公安干警,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的艺术家们与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民警、英模代表齐聚一堂,举办了“艺术家走进警营文化笔会”联谊活动。民族画院的艺术家们和西城分局的民警、英模代表一同观看了西城分局拍摄的反映他们真实工作的短篇《忠诚本色》。笔会上民族画院艺术家们和警营画家张朝群一起挥毫泼墨,艺术家们激情创作了六十余幅书画作品,并共同合作了一幅丈二尺巨制“松鹤长春”图,笔会自始至终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齐宝和,《中国民族》杂志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代,我就知道“森吉德玛”这个响亮的名字。我们的小乐队常常演奏《森吉德玛》这支歌,它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可是,很久以来,《森吉德玛》在我的心目中总是一个不太具体的、跟音乐紧密相连的听觉形象。今年年初,内蒙古鄂尔多斯歌舞团来到北京,为首都人民公演了他们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舞剧以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分别以“序幕”、“庙会钟情”、“悠悠情波”、“赤心同结”、“婚宴血泪”、“九泉重圆”多层次展开剧情。并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和独到的音乐手法,塑造出草原姑娘森吉德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代表团表演的依玛堪《天鹅姑娘的传说》,是根据赫哲族的民间传说和依玛堪的说唱表演加以发展创作的。“依玛堪”是赫哲族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散文与韵文相结合的民问说唱表演艺术形式。依玛堪在赫哲族民间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赫哲族人民喜闻乐见。传统的依玛堪节目是相当多的。据调查了解,大中小型依玛堪有五、六十部。已发掘记录下来的有《满格木莫日根》、《什么大鲁莫日根》、《木竹林》、《安徒莫日  相似文献   

20.
妙因寺万岁殿外回廊壁画是明初重要的藏汉佛教美术遗存.以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西壁佛传壁画内容及风格源流的探讨方面,尚未对北壁东段《一百本生传》壁画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辨识,同时也很少探讨其画风和画稿来源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藏汉文献和目前所发现14世纪在西藏(尤其是卫藏)地区流行的相同题材唐卡画作,对此进行探讨.经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该铺壁画在全画的整体构图和具体各个佛本生故事画面的图式特征方面明显受到了这些唐卡画作的影响,并由此认为,该铺壁画的画稿应是从西藏带来.从该铺壁画所呈现出与东、西壁汉传佛传壁画相一致的技法特征来看,该铺壁画应为一组同时也绘制了东、西壁壁画的汉地画家所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