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率军围攻樊城、襄阳,是为樊城之战。曹操、孙权暗中联合,徐晃正面紧逼,吕蒙背后偷袭,两面夹击之下,关羽兵败身死,痛失荆州。此战疑点颇多,近来讨论热烈,研究逐渐深入,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文章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史料,从战前形势、战役进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尝试对有关疑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关羽水军南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羽在收编刘表、刘琮襄阳水军投降将卒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水军,并从樊城南下,经襄阳、汉津、寻口三大战役,摆脱曹军的追击拦截,胜利地到达夏口,为刘备保存了军事主力,使其得以联吴破曹,拓定荆州,进取益州,与曹、孙形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3.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率军围攻樊城、襄阳,是为樊城之战.曹操、孙权暗中联合,徐晃正面紧逼,吕蒙背后偷袭,两面夹击之下,关羽兵败身死,痛失荆州.此战疑点颇多,近来讨论热烈,研究逐渐深入,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文章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史料,从战前形势、战役进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尝试对有关疑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秋之际,关羽兴师北伐曹魏,率众攻曹仁于樊,斩将虏兵,威震华夏,曹操急令群臣计议,准备徙都以避其锐,关羽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性。但是战局的发展,力量对比的变化,却与关羽的主观愿望相反,出乎关羽所料的是曹操与孙权密谋采取联合夹击的战略行动,致使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于是年12月被孙权部将所擒斩,关羽父子双亡。荆州之失,使诸葛亮《隆中对策》“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战略计划,彻底付诸东流,使力图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蜀汉政权的命运,遭受极为沉重的打击。迄今对这一古代战史—荆州之得失,进行再研  相似文献   

5.
考诸史料,“借荆州”实有其事,不光孙吴如是说,刘备、曹魏也不否认,陈寿、司马光亦予肯定。“借荆州”指孙权将南郡的江陵、夷陵等地交由刘备管辖和认可刘备对“江南四郡”的占领;将南郡江陵之地称荆州为当时的习惯。之所以要“借荆州”,是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失去了在孙刘联盟中与孙权的平等地位,荆州事务的处置权不属荆州牧刘备而属徐州牧孙权,刘备通过“借荆州”摆脱孙权的限制,使自己“名”与“实”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一、《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并非绝对相互排斥而是仍有共存的一面。赤壁之战前后,孙吴不仅是联盟的首倡者,而且对维护联盟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认识,对刘备亦持扶持态度。刘备入蜀后,双方在荆矛盾加深,但只要曹操这一主要威胁继续存在,双方均不敢轻易破坏联盟抗曹大局。二、如果不是关羽一系列失误给孙权提供了最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孙权不敢贸然进攻荆州,因为他既无必胜把握,更不愿两败俱伤而让曹操坐收渔利。刘备荆州之失并非是由荆益之间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所“注定”,而是在“人谋”上输给了孙权。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的基本倾向分不开,和历史上朱然截杀关羽、追杀刘备等事件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千里走单骑     
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无不为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喝彩。“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讲的是:公元200年,曹操与刘备交战,刘备战败与结义弟兄关羽,张飞走散。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曹操,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曹,但有三个条件:降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并非绝对相互排斥而是仍有共存的一面。赤壁之战前后,孙吴不仅是联盟的首倡者,而且对维护联盟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认识,对刘备亦持扶持态度。刘备入蜀后,双方在荆矛盾加深,但只要曹操这一主要威胁继续存在,双方均不敢轻易破坏联盟抗曹大局。二、如果不是关羽一系列失误给孙权提供了最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孙权不敢贸然进攻荆州,因为他既无必胜把握,更不愿两败俱伤而让曹操坐收渔利。刘备荆州之失并非是由荆益之间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所“注定”,而是在“人谋”上输给了孙权。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2):15-16
刘备即皇帝位不到一个月,就要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蜀汉大臣包括赵云在内,都出面谏阻,唯独诸葛亮不表态、不谏阻,原因何在?根据魏侍中刘晔的议论,推断诸葛亮不谏阻的原因有二:一是诸葛亮自知与刘备的关系,不如关羽与刘备的关系亲密,"疏不间亲",刘备要为关羽报仇,自己如持反对意见,必然引起刘备不满;二是刘备东征是向群臣显示"威武自强",表明刘备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这就使诸葛亮为避免阻碍刘备展示"威武自强"之心态,而不敢谏阻,也不敢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荆州这个重要地区,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所争夺,以至于公元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而最后取得荆州的是孙权。刘备的失败,是由于诸葛亮战略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关羽失荆州,败死麦城。致使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横跨荆、益,分兵北上,统一中国的战略宏图化为泡影,“天下之终归于曹氏”,①对此,历来史家评论颇多,一般多责备,“关羽大意失荆州。”笔者认为,将荆州之失,归之于关羽的疏忽大意,实是皮相之见。其实失荆州原因远非如此简单,它是刘备集团在军事、政治、外交、战略、战术、用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措置失当而造成的。其中既有关羽本人的责任,亦有刘备、诸葛亮的失着。本文试图就此作较完整、系统的研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破解关羽败亡的千古疑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为实现自己长期主政当蜗角宰相的一己私心,违背自己在隆中所拟正确方针,不惜损害蜀汉集团大局,在明知条件不具备时,怂恿刘备下令关羽以一偏师北伐襄樊,借曹操、孙权之手排除自己政治上的强劲对手,对蜀汉集团从兴盛转向衰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可算是名马的“形象代言人”了,这匹三国时期第一名马和当时的一些战将、谋士一样几次易主,最终寻得武圣人关羽,然后一心一意陪随左右,直至关羽被东吴俘获斩首。随后它被孙权赏给了在麦城擒获关羽的东昊将领。不过名马终究是名马,赤兔马感念关羽的仁义,在其死后绝食而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不仅塑造了义薄云天的关公形象,也塑造了一匹忠义神驹赤兔马。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述了隋唐以来,关羽一人而渐次集有儒家之圣人、佛教之守护神、道教之帝君、民问之财神等数道光环的历史文化流程;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关羽现象”,且具有独特性;“关羽现象”的产生,是文化“变异复合”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三国人物相貌及举止入手,通过刘备、关羽、孙权和曹操相貌的分析描述,再通过夏侯惇拔箭啖睛、曹操杀孔融、弥衡裸衣骂曹操的言行阐释,说明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作者笔锋功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刘备、关羽、张飞是人也是神。考察他们由人变为神的异化过程,探讨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很有必要的。鉴于关羽不仅在与刘、张的异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性,而且后来成了众神之神。为了论述方便,我们先说刘备、张飞,再论关羽。一刘备出身贫寒,“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果想全面地理解《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就不能只注意他的“过五关、斩六将”那类赫赫武功,也应该研究一下他最后是怎么“败走麦城”的。以《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为中心的这段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共计有五回书,从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七回,写的是“英雄”的惨败。是关羽奉命从江陵北上,和曹魏集团争夺襄樊一带,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声中,一旦风云突变,荆州失守,迫使他不得不退保麦城,夜走临沮,终于为孙吴集团的将领所俘获的经过。这一失败,不但关羽个人丧失了性命,刘蜀集团失掉了荆州,而且导致嗣后“彝陵之战”刘备的再败,给这一集团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也给整个三国对峙之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关羽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惨败呢?《三国演义》的作者,虽然受前代口头文学“尊刘抑曹”的传统的影响,对关羽抱着歌颂的态度,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近实地反映了他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揭露了他的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关羽北伐是对《隆中对》思想实践的产物 ,失在时机的选择不当和退却不及。但刘备缺乏权变 ,丧失了对荆益二刘的取代先机 ,蜀汉汉中、东线、关羽三路军队未能统筹策应 ,诸葛亮前期不甚为刘备倚重 ,联盟破裂 ,是关羽北伐毁败的重要原因。随即刘备夷陵战败 ,诸葛亮治国的思想不得已由“跨有荆益”嬗变为渐取陇右、蚕食雍凉、东和孙吴的务实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