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篇翻译将语篇语言学、功能语法和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从情景语境三要素--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讨论语篇翻译中情景语境的重构对保证译文质量和实现原文交际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的非常规用法,在一定情景语境中发挥其特定功能,并体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具有一定的文体效应,在语篇解码与翻译中必须予以重视。从功能文体学的视角,分析了标点符号的文体效应,并探讨了这种文体效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提出译者必须尽量使原文情景语境中具有文体效应的标点符号在译文情景语境中发挥相同或相似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有标记主位结构的文体功能,探索其翻译原则与策略。通过有标记主位在上下文中发挥文体功能时英汉语言差异的对比分析,发现发挥汉语优势可以传递原文中有标记主位的文体功能。结合实例提出其翻译原则为译者应尽可能地使原文情景语境中的有标记主位结构在译文情景语境中可以发挥相同或相似的文体功能,并提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在它的多种功能中,对翻译影响最大的是其制约功能。由于构成语境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这些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也体现在翻译的不同层面。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原语物理语境对原文文本语义的制约,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及译入语社会语言语境对译文文本译语的制约等。充分认识语境的制约作用对于成功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境顺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 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6.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并将其理解据特定的翻译目的用目的语语篇表达出来的过程、程序、产品.逆向汉英翻译者须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表现上的异同,预测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贯彻句法翻译法并在内容、结构、文体等层面上实施相关、一致的补偿,以建构基于原文连贯的译文语篇连贯性,使读者建构译者期待的译文语篇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7.
语域翻译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语场、语式和语旨三方面探讨了它们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 ,能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 ,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8.
主要受英国、德国功能语言学派及篇章语言学的影响,人们已经逐渐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向语篇,传统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的翻译研究及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向,开始关注与探讨语篇翻译的策略。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对于特定语篇翻译时,我们必须首先结合语篇语境深入分析和理解原文,考虑其文本类型、文本功能与目的、语法衔接手段及语篇连贯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于译文谋篇布局,时刻注意考虑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而使译文文本能够恰当传递原文文本的信息,并从整体上展示其相应功能,达到与原文文本相似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主要受英国、德国功能语言学派及篇章语言学的影响,人们已经逐渐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向语篇,传统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的翻译研究及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向,开始关注与探讨语篇翻译的策略。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对于特定语篇翻译时,我们必须首先结合语篇语境深入分析和理解原文,考虑其文本类型、文本功能与目的、语法衔接手段及语篇连贯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于译文谋篇布局,时刻注意考虑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而使译文文本能够恰当传递原文文本的信息,并从整体上展示其相应功能,达到与原文文本相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研究离不开语境,语境对翻译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缺乏敏感的语境意识,译者既不能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意义和功能,也无法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语境可划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必须进行语境分析,译者通过分析各种语境来选择词义,并考虑原文的文体特征和言外之意,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译文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中,语境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翻译活动中,正确分析和理解一个词、词组、句子、段落,往往需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语境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语境的内涵、种类和功能探索,试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阐述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得出语境在理解原文时对确定词义、解读句意起促进作用,在表达译文时对译文文体风格、遣词造句和篇章修饰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一种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互文作用,而这种互文关系也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互文性活动,涉及原文和译文一系列的语境,对于译者,尤其是正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译者而言,则要求他们对母语和目的语、原文和译文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解,尽可能掌握二者的相互匹配的互文本,这样才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和中式英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语境对广告语篇的重要意义,避免因忽略语境因素而导致的误译,采用文献研究与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地剖析了影响广告语篇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归类说明忽略这些因素会引起的误译现象。指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细心忖度每一种语境因素,使译文清楚地传达原文语言内容、交代广告相关背景、迎合目的语受众心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商业目的;同时,关于广告翻译研究方面的著述也应提供必要语境信息,使读者更多地受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尝试研究《傲慢与偏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分布与理据。研究发现:译文多采用意译策略处理原文模糊语言,目的是实现与原文的语用功能对等。此外,《傲慢与偏见》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出现范畴分化现象。对于译者如何处理特定语境下模糊语言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元功能”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把各项元功能细分为若干子功能;进而从语类、翻译目的、语境和词汇语法四个方面分析原文各种元功能及其子功能在译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译者要根据这四个制约因素来确定译文的表达,而不是一味追求“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7.
科技语篇翻译中的连贯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单位。语篇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文章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结合科技语篇翻译实例,探讨了在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为了达到译文语篇的连贯性,译者通常采用的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言具有多样性.语言本质上是一个变异系统,变异是常态而非例外.语言变异归纳为两类:方言和语域.语域用不同方法表达不同的事情,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随情景变化而变化.在英译汉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语域"现象,在语境中考察语言,使译文更地道,更妥帖.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语类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在词汇组合、句法结构、语篇结构、叙述模式等多层面上偏离常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理解意识流语篇的前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和选择理论、语境理论、功能理论,我们认为意识流语篇的前景化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共同作用于语言形式的结果。变异的语言风格是小说家参照语境参数在语言意义潜势网络系统中进行的有意义的选择。语言和文体上的"前景化"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语篇在语言层面上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非常适合对人物纷乱的、飘忽不定的意识流动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语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语篇观指建立在语篇分析基础上的有关翻译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实现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之间的整体语义对等离不开译者在原文接受过程和译文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语篇分析.翻译的语篇观主要表现为整体观、语境观以及对比观.整体观强调语篇自身的有机统一,语境观重在语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对比观表现为对译文与原文语篇篇内及篇外因素的异同的认识,这三者贯穿于翻译交际的整个过程,共同制约着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