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诗歌意象是一首诗歌的核心,它能成为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一个外在参照物,大多诗人都是在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意象丰富和寓意的深长而著称,也正是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弗罗斯特更为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诗歌有两个诗学源头,一个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是西方现代诗歌。它们对现代汉语诗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从传统诗学的角度,对"新归来者诗群"的代表性诗人雪丰谷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诗歌题材拓展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思想和观点在其诗歌艺术创作之中表现出来.本文仅以其诗歌来窥视其观点和思想,为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提供些许研究素材和浅薄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4.
爱默生主张抛弃经验,凭借直觉去感受世界和追求真理。他坚信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个象征体系。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个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惟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本文旨在考察爱默生超验主义诗学理论所包含的代表性人物、智性感受、化石的诗歌和催生韵律的主题等四个基本要素在惠特曼、弗罗斯特、庞德、奥尔森等现当代重要美国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进而揭示爱默生对构建美国诗歌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自然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他的诗歌以在传统中创新为艺术基色,其诗歌艺术的两大表现手法是比喻与象征,经过精心设计,用传统的形式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美国诗歌的发展史中,罗伯特.弗罗斯特占有一席之地。在由惠特曼滥觞的近代自由诗写作大潮中,弗罗斯特诗歌的形式备受争议。文本细读表明,在多元化文论趋于更理性的现当代,弗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罗振亚的诗学理论研究和诗学批评,尤其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流变、对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内在模式和流变规律,以及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走向,做出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中外诗歌艺术传统的复杂关联,发现并把握中国先锋诗学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批评文字中蕴含深邃的诗学价值,充满对现代诗歌坚韧的、满怀敬畏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一位学者的诗人情怀和深邃气度。  相似文献   

8.
道禅思想或直接性地、或间接性地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桥梁影响和推动了美国诗歌的改变。道家"无为"思想拓宽了美国诗歌题材;道禅"得意忘言"的诗学理念促进了美国诗歌语言、技巧的变革;道禅和谐美的内涵则为美国诗歌提供了全新的物我观。从而使美国诗歌更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之上,倡导物我分离,与注重天人和谐的中国传统有机自然观形成尖锐对立。这两种自然观的差异充分地反映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之中。众多学者对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对话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国传统有机自然观如何影响美国现代诗歌中人与自然关系之建构,并为后来生态诗学和生态批评的崛起所做的铺垫尚未有足够的探讨。研究费诺罗萨和庞德这两位在英美诗歌领域引领中西生态对话的先驱人物,分析其在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西渐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自然观对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时间意识是诗歌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诗人对于时间的具体感受.弗罗斯特诗歌在表达沧桑感时,很少借助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很少对人生较大跨度时间内的表面现象的改观作直接的描写,而是往往通过对一些相对静止的、无生命事物的细节描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风、雪、雨水、鸟、落花等都不是现代诗歌所说的意象,而是真实的、可感的、不需要诉诸于理性的事物,但它们也并不仅仅是它们自身,甚至可以说,它们并不以自身为目的,它们都不过是时间的种种形态,它们带给读者的是时间和生命在循环中变化、在变化中循环的奇妙感受.弗罗斯特还擅长通过声音、形象等不同介质,将诗歌的质量感微妙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近几十年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近几年的研究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综合评析了各家之言,分析了研究空白与不足之处,以期对于中国学者的弗罗斯特及其诗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推崇的伟大诗人。他诗中的意象均来自简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但却蕴含着严肃而深刻的哲思与智慧。从原型及隐喻的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平经历,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木原型,从而加深对他诗歌的理解,拓展其作品在我国的研究和鉴赏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诗歌中,大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从"大地"意象出发,选取不同时代活跃在美国诗坛的三位诗人——惠特曼、弗罗斯特、斯奈德。这三位诗人在诗歌中所展现的"大地"意象繁多且各不相同,其诗歌又在同时代极具魅力和代表性。通过观照三人的诗歌中"大地"的意象来剖析此意象在不同时代分期中对于美国诗歌史的意义和深层的隐喻空间,并由此展现美国诗歌中的家园意识和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是荷尔德林诗学最初和最重要的背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多从早期荷尔德林的文本出发,考证了其古希腊学中提出的现代诗歌应当在诸多方面模仿古希腊诗歌的古典主义诗学观点,却没有谈到这种模仿的某种不可逾越的界限及其展现出的某种超越古典主义的现代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荷尔德林中晚期几个讨论"古今之争"的理论文本,以及他对古希腊悲剧的理论阐释中。在荷尔德林原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贝尔多、拉库-拉巴特与达斯图尔等学者的研究,从诗人与城邦,诗歌的简短性、公共性、思想性以及现代诗歌模仿古希腊的局限性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荷尔德林的古希腊研究对他的诗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对古希腊诗学与艺术的接受程度和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新诗的散文化问题颇受现代诗坛关注,尤其是在当下,诗歌创作遭遇许多困境时,重塑诗歌规范也颇受争议.一些学者开始极力倡导现代诗歌应该回到格律,回到古典诗学理论.传统诗歌固然有其经典传承之佳作,也不乏沁人心脾之意韵,然而主张将现代诗歌回到传统,笔者认为这规避了对现代诗歌的重新认识与阐释,不但不能解决现代诗歌目前遭遇的困境,甚至会将现代诗歌的发展引入歧途. 持有返回传统诗歌主张的人大多认为格律诗才是有节奏的诗歌,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否定了现代诗歌的节奏.一般来说,节奏可以分为客观节奏和主观节奏两种.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运动产生的是客观节奏,而人类大脑所产生的节奏感是主观节奏,主观节奏是体现在人的感知过程中的一种较强的主观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英美现代诗歌以意象见长,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经典。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是弗罗斯特最偏爱的两种意象,频频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笔者通过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意象经常相生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两种意象独特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恰恰揭示了在弗罗斯特明白易懂的诗句中隐藏着某种可怕的神秘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戏剧布景是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其诗歌中的许多戏剧布景是由人造意象搭建的。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造意象主要有楼梯、房舍、灯、(炉)火、墙等。这些人造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戏剧布景,使诗作具有戏剧效果,也构成了诗歌的有机结构,规定着诗的情景和发展方向,使其诗歌具有极强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诗歌节奏与心理节奏、生理节奏如何联动和互动?这牵涉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节奏乃是一种心理体验,即物理事实节奏经感知而生成心理事实,二者存在不对等现象.人的生理特质也影响了诗歌节奏的构型,诸如呼吸节奏、视觉机制等一方面随诗歌节奏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也制约着诗歌节奏的表现辖域,同时也带来诗歌节奏审美方式和观念的变异.对中国现代诗歌来说,节奏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为现代诗歌节奏的创作、传播、接受提供了公共生理与心理基础,同时,现代诗歌节奏又丰富了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心理与生理感受.现代诗歌节奏研究亟盼引入实证实验研究,方能有助于诗歌节奏诗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诗人情感表现与外泻的最佳方式,情感的颤动也随着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诗歌表现方式.作为美国诗坛上一个著名的"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以不同的抒情诗歌方式来表现了自己的情感颤动.本文就弗罗斯特的几首较为典型的抒情诗歌来浅析了弗罗斯特情感的颤动与外泻.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