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是全面提出对外开放理论、政策、措施、办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思想是他“振兴中华”爱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和长期存在的闭关主义思想而提出来的,并从多方面对闭关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尖锐的批判。 孙中山先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提出开放主义的,一方面是观察到当时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①,而这种变化是由于“泰西各国体恤商情”,顺潮流实行开放,对“外出经商”之民多加保护,致使“百货畅流,商贾云集,财源日裕,国势日…  相似文献   

2.
<正> 学习西方,赶超西方,把中国建成欧美或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近代先进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早在甲午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指望这位清朝“中兴名臣”、洋务领袖把他的改良祖国的主张化为实践,使中国在二十年内“能驾欧洲而上之”.第—次世界大战后又提出为实现祖国富强宏伟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建设蓝图,这就是著名的《实业计划》.本文企望通过对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和《实业计划》的分析,从一个侧面认识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他提出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工业化国家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他的实业救国思想集中体现在《实业计划》、《建国大纲》等著作中。本文谨就孙中山关于现代化的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在《实业计划》中,他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图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使中国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规划。《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内容有:1.在中国北部…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化发展"是贯穿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与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孙中山即用英文撰写《实业计划》,正式提出这一主张。《实业计划》的英文书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译作"中国国际化发展"或"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可能更为合适。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严谨、细密、科学并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全国工业、交通规划,不如说是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设想。《实业计划》是近代以来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提出运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中国的战略。然而,这一理想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并未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晚年面临着极其错综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希望向英美寻求资金支持,以和平、渐进、开放的方式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却屡遭挫折。面对困境,他外争主权、内争政权,选择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力争完成国家统一。孙中山逝世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国人对《实业计划》的解读亦常常忽略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思想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与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 “建设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这一宏伟目标,是本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提出的,并为之奋斗终生.早有“再造中华”之志的孙中山,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他创立“三民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欲求“打平”民族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和经济的不平等使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跃入世界先进之列:以至“驾乎欧美之上”.当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东亚大地建立之后,孙中山便专心致志、呕心呖血地去勾画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创立中国近代最完整最系统的经济建设理论,并提出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的具体的策略、措施和方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建国方略之二》,即“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但还可上溯到他早期的《致郑藻如书》、《上李鸿章书》等函件.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前后积极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其工业化构想集中体现在民生主义学说和《实业计划》之中。他不仅在宏观上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避免垄断和贫富分化的主张,还在《实业计划》中具体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孙中山逝世后,执政的国民党宣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其工业发展政策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构想大体相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另一层面看,其过分强调发展国营工业,虽然避免了私人资本垄断之弊,但国家垄断业已形成。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国工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嘉璈与利用外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璈,又名张公权。他是一位有影响的民族金融家,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从事银行金融工作,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裁、总经理和总裁职务,并于1935年至1943年担任国民政府的铁道部长,负责抗日战争前夕及战时的铁路建设事业。他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提出的在中国利用外资修筑大规模铁路的设想、并为此身体力行,不仅遵循孙中山的遗训,推行利用外资,努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而且在理论上作出了新的阐发,著有《中国铁道建设》一书。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与武汉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远东时报》6月号发表了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建设国家的宏伟计划─—《建国方略·实业计划》①,这是孙中山为谋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赶超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强国的现代化道路的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孙中山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为一个可与纽约、伦敦相媲美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本文拟从孙中山注重武汉现代化建设的原因、武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利用外资进行武汉现代化建设及其建设武汉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正在开放和崛起的武汉现代化建设起到资鉴和鼓舞作用。一、武汉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实业计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抱有强烈的信念.他1919年主持编著的《实业计划》,是一个包括六大建设计划的中国大规模发展实业的宏伟蓝图.他认为,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苦于商品销售困难,大批工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急着找寻新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如果中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规模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就能够很快振兴实业.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些同志认为,孙中山的这个利用外资以振兴中国的实业计划,“不具备实现条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1,3(1):54-57
孙中山一生的理论著述可分为三个时期,《建国方略》(含《实业计划》)是其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作.《实业计划》提出了建设近代中国的宏伟蓝图.发展交通运输是这个蓝图的核心部分,铁路建设是其重中之重.城市近代化的设想是这个蓝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发展,让人民享受近代文明之乐.对外开放是实施《实业计划》的重要条件.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试图为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作重大贡献.然而,它最终却只停留在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上,作为历史经验值得思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20世纪初首先站在革命潮流前头,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理论与实践中.其中包括他精心研制的《建国方略》。这部著作在孙中山的全部思想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为自己的祖国刻意绘制的一幅走向工业化的民主共和国的蓝图。本文拟从其中作为经济建设宏伟构想的《实业计划》这一著作来探究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战略构想。深邃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决策的纲和灵魂,它规定着整个战略的意向,要弄清体现在《实业计划》中的振兴中华的战略指导思想,就先要弄清…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他晚年回顾毕生事业时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蹟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他所说的吾国固有的思想,范围当然很宽,但其主流应该是十九世纪后期仍占主导地位的儒学。在孙中山的自传中曾叙述他“幼读儒书,十二岁毕经业。”“十八岁时……再往夏岛,数月而回,自是停习英文,复治中国经史之学。”“于中学则独好三代两汉之文,……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之华盛顿焉。”他在香港学习时,“见校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同时又是一位倡导"开放主义",勇于向西方学习的爱国主义者.本文拟从以下四方面论述张謇的开放思想及其对近代精神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一张謇开放思想的独特之点,首先在于他具有相当广阔的开放观念.在我国古文里,"开放"两个字本含"破启锢闭"之意.但它与现代意义的闭关(或闭关主义)相对而言,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张謇使用"开放"这个词,在他的著述中,首先出现于1913年.之后,在他关于教育实业的大量文章、演说中又加以阐发,出现了"乐于开放"、"受开放之益"一类词.他说的"开放"范围很泛.如《张季子九录》中,有以人与物的关系言开放,也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的社会主义思想,至今学术界论者不多。笔者拟对此进行探索,亟望能收抛砖引玉之效。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中国同盟会重要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胡汉民曾多次在《民报》上撰文主张社会主义,并将自己看作是社会主义者。如,1906年4月,他在《民报》第3号《民报之六大主义》一文中指出:在“近世文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言其大别,则分共产主义与国产主义”,他认为,同盟会所主张的“土地国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制定的《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全面、系统、庞大的经济现代化蓝图。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运用当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首次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将中国划分成三大经济区域,并对各区域内经济发展提出详尽规划;提出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发展以工矿业、交通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实现中国工业、农业的现代化;重视交通业的发展,以交通网络的构建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实业计划》处处体现出孙中山区域经济思想的独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远观历代 ,横览九洲”1,率先把开放主义与社会转型联系起来 ,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研究孙中山这份珍贵遗产 ,有助于透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 ,推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首倡借助开放推进社会转型孙中山生活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孙中山 ,而孙中山也以自己的言行为绚丽多彩的时代打上个人印记 ,成为“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之英雄”2。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是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按照日…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振兴实业和利用外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为了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变成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他一生艰苦奋斗,探求救国真谛,对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他说“政治和经济两个问题,总是有连带关系的”,这个连带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经济上的贫穷落后是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造成的;二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乃是经济建设的政治前提,所以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步是革命,第二步才是建设。“譬如我们要建筑一所新居,须先将旧有的结构拆卸干净,并且从地底打起地基,才能建筑坚固的屋宇”。孙中山对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是卓有见识的。在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解释三民主义政纲时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其步骤是破坏旧政权,建设新政权,“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同时进行经济建设,创造高度生产力,提高与改善人民的生活。如何来创造高水平的生产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实业,发达经济的《实业计划》。  相似文献   

19.
王林  颜春杰 《学术论坛》2003,1(1):114-118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开发西部的设想 :以铁路建设为主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以港口、铁路为纽带 ,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 ,利用国际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孙中山开发西部的设想虽提出在 80多年前 ,但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20世纪的第一个伟人,他所创立的民主主义事业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旧三民主义,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孙中山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为之献出了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