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惨命运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艰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到了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的时候了,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哩!”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梅尔帕梅纽斯·琼斯先生的遭遇  相似文献   

2.
亲密规律     
和一个朋友在饭店小聚,朋友的手机响了,他没接。我提醒他接听,他说:“没事,无关紧要的电话。”喝了几杯后,他的手机又响了,很固执。我说:“会不会是你家人打来的?”他却接通手机对着话筒就喊:“你烦不烦啊!”说着关机。我目瞪口呆,他说:“一个朋友,我早知道是他。听铃声的长短就能猜到。”  相似文献   

3.
在公众眼里,王志东似乎显得有点运气不佳,两度在瓜果飘香的时刻被迫离开他一度劳作过的果园。但他自己却说:我觉得我很幸运。 从“新天地”到“四通利方”——“新浪”再到如今的“点击’,经历了三次创业辉煌过也伤痛过的王志东心态很平和,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更洞悉自己的弱点,他说,我不怕从头再来。 如果说“人生如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王志东的这盘棋走得很有规律,总是在第七年时走出最关键的一步——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而他正好踏在第六个七年的第二阶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不过三”,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六六大顺”,不知王志东的第六个七年能否双双应验。  相似文献   

4.
孙道荣 《社区》2014,(20):24-24
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忽然约我喝茶,向我大叹苦经。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幽幽地说,虽然自己喜欢交际,朋友很多,可是,大多数朋友,都只是在需要他的时候,才想起他。他举了个例子,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有一天突然打电话给他,听出朋友的声音,他很激动。双方寒暄了几句,对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明了用意,原来是有事要请他帮忙。他说,那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5.
宁艳萍 《社区》2003,(19):44-44
不久以前我向一个好友打听一位很久不见的同伴,得到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好友对我说:“他忙着工作呢。他干得很好,一路高升,都快被捧上天了。”这些话让我听了很是高兴,因为我一直觉得那人是个优秀的人才,有前途,有创造力,总是不停地在工作。但下面的话却让我十分担心。朋友说:“但他和妻子之间似乎有很大的问题,他很难两者兼顾。事业上的成功似乎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要么是健康,要么是家庭。”  相似文献   

6.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什么玄机.这几天连续接到几个做公司的朋友的电话.而电话的“主题”几乎都是同一个:叫苦叫累。甚至一位网友半夜打来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说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公司里有那么多问题等着他去处理,就感到“害怕活着”。我告诉他.这已经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了.不赶紧设法放松自己.后果不堪设想——其实也不难设想.那后果很明确,就是“自杀”。  相似文献   

7.
没有想到,我苦等几年,竟也成了一个新世纪的“秦香莲”。我对爱情的印象,原来是很浪漫很纯真的,只是很多时候,发觉嫁人是为了嫁给房子,至于男人的能力、长相或者脾气,都无关重要,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伟大”,我为没有任何物质做准备的爱情相守了很多年。我和金子至多算是校友,他是从某个学校调来的,高三的时候插班到隔壁班,那时我们彼此还不认识。高中毕业之后,我们都没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他不得已去了那家愿意录取他的职业学校,而我,选择了高复,因为我爸爸相信我很有潜力,我自己也这么觉得,我的英语与数学,不管在班上或者在学校,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我之所以考不好,纯属意外。  相似文献   

8.
改变     
《阅读与作文》2011,(1):30-30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裕的王国。一天,他到王国的偏远地区旅行,回到皇宫后,他抱怨自己的脚很疼,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并且那些路都崎岖不平,到处都是石头。于是,他就下令把王国的所有路都铺上皮革。毋庸置疑,这将需要成千上万头牛的皮,更要消耗很多费用。  相似文献   

9.
聂绀弩 《社区》2013,(5):56-57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要不是亲耳听见,决不会相信有那样的人,谈那样的话的。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索性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女神》中大部分诗作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研究《女神》,人们一定要把它和“五四”运动的时代联系起来,这诚然很有必要。因为郭沫若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女神》就是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产物。但还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应忽视的,就是郭沫若在创作《女神》的那个时候,正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虽然他已知道自己两耳重听,不可能行医,虽然他也已决定走文艺的路,但他毕竟还是天天在接触医学知识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在此之前,他也学过不少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说,他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年胡适留美七年 (1910 - 1917)的思想草创 ,“回到现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关注他声名鹊起的论辩演讲。从留学前期的热衷政治 ,到后期以及五四期间的选择文学 ,青年胡适走的路看似跨度挺大 ,其实这与他在青年留学生圈子锻炼的论辩演讲息息相关。而且 ,论辩演讲还促成了他“研究研究”的学术习惯 ,这就自然而然带动和丰富了青年胡适考据实证的训练 ,甚至促使其投身到具体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四个小木偶     
从前,缅甸有一个制造木偶的工匠,他有个儿子叫艾昂,父亲希望义昂能成为一名制造小偶的手艺人,可艾昂觉得这根本小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艾昂决定离家去闯荡。父亲悲伤地看着他,说:“如果一定要走,就带上我给你准备的同伴吧。”  相似文献   

13.
邹敏并不讳言自己是属牛的,还说也许是属于“金牛座”的缘故吧,自己是个很追求完美的人。从学校毕业到出国留学再到如今创业,这些年来邹敏一直是忙忙碌碌的,周围的同学、同事大多已结婚生子,但邹敏觉得自己似乎还不能完全“停”下脚步,静心享受家庭生活,因为追求完美的她认为,前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个挚友的伯父,善吹奏笛子,曾做过笛子演奏家林乐平的老师。我由朋友带着去拜访过他几次。一日遇上卖竹笛的,我便顺手挑了一支,请老人家鉴赏。老人仔细看过后说:“这是支没用的。”我很奇怪,拿过来重新审视,并没觉得有何不妥的地方。老人吹了吹热茶:“这是用当年竹做的笛,经不起吹。”我知道这里头一定有学问,连忙请教他。  相似文献   

15.
清海博士: 几个月前,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来香港,言谈间,他知道我来自新加坡,问我可曾认识您?又说他读过了您的《两周金文语法研究》一书,觉得很有斤两!于是,我写信给您,信中用了“至堪佩慰”四个字。佩,是觉得以您的年纪,写出来的论文,竟能被语言学的权威学者认为是很有份量的著作;慰,是忝为您的朋友,觉得您的成就,我亦“与有荣焉”。吕叔湘先生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学者,决不说敷衍的话。  相似文献   

16.
学《归去来兮辞》,我照例要问问学生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选择。甲说:“这是一个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需要这一份俸禄,怎能说走就走?”乙说:“这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官员。他当官起码可以造福一方,为什么只考虑自己?”丙说:“陶渊明是个懦夫,遇到一点不如意就选择逃避。”  相似文献   

17.
古人的解梦     
分析困扰本身是表层的基础心理技能,激发潜在能量才是最终的解梦之道不久前,朋友说了一个关于梦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赶考。这个秀才去的时候,心里很忐忑,一直想会考成一个什么样子。结果就在赶考的前一天,他做了三个很奇异的梦,第一个梦是他在墙头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他在雨天出去,戴了一顶斗笠,还打了一把伞;第三个是梦见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女人,跟他背靠背地睡在一张床上。那么他觉得这三个梦都不同寻常,于是就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相似文献   

18.
刘静深 《社区》2005,(1):53-53
松江路与南京东路交叉口是我每天车回家必经之地,不止一次的,我看到一老先生趁着红灯时在车当中穿梭,并且着别人的车窗。刚开始我总担心他会不是精神异常,不知是否具有攻击性,所以一个反应就是赶紧锁上车门。但几次下 我只看到那个老人在险象环生的车道间游 当天晚上我忍不住打电话给朋友提及 走,即使有驾驶人把车窗摇下来回应他,也 这段“奇遇”,没想到朋友对我说:“这事儿 只见他简单地说着话,于是我开始好奇,期 啊!我知道,那位老先生姓陈,就住在我们 待有一天他会…  相似文献   

19.
幸运的一天     
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对雷格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一个大人了。”雷格说“:大人是什么样子的?就像妈妈一样吗?”妈妈说“:大人嘛,就是要自己独立去做事情。”第二天,雷格对妈妈说“:从今天开始,我去买早餐奶。”妈妈同意了。雷格走在大街上,心情非常愉快,他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可以独自去买早餐奶了!在大街的拐角处,雷格看到一位老爷爷站在那里,表情很痛苦的样子。雷格走了过去“:老爷爷,您需要帮忙吗?”老爷爷看着雷格说“:我…我需要喝一杯水。”“旁边有一家餐馆,那里一定有水喝的。”雷格说完,扶着老爷爷走进了餐馆。服务生很快把水送…  相似文献   

20.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艰难探索背后蕴含着实事求是、自主自强、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等成功精神密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自信,这既是我们党百年来“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新征程上继续“走自己的路”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