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词章     
在昔帝王陵廟历代领于祠官。春秋蒸尝守土共其祀事。是以鼎湖已邈。桥山犹掩其衣冠有鲁遂荒。大庭不泯其封树。粤维虞舜首出群伦。稽古同天。上啓洪荒之会。  相似文献   

2.
融考据辞章义理于一炉──评《初唐四杰年谱》王兆鹏初唐四杰,才高位下,虽声名远播,然生平事迹,多湮没不闻,以致于明代专研唐诗的胡震亨也慨叹:“四子轶事,不少概见。”(《唐音癸签》卷二十五)自有清至当代唐诗学者的相继努力,四杰事迹方渐彰显。清人姚大荣的《...  相似文献   

3.
词章久雨欢     
去冬无雪亦无雨。今岁季春雨无止。云幕低垂不会捲。满天冥晦遍万里。有时淋漓连夜下。立刻汇集盈沼沚。有时濛濛随风舞。绵绵欲断还复起。是时谷种初侵成。早者茁苗遲坠水。旬余不覩阳光面。或则惨淡或则死。况复温度日低落。一线生机无所企。农夫搔首问苍天。斯民何辜竟如此。服田力穑徒自苦。他时何以活妻子。吁嗟乎。恒雨恒旸自古有。克尽人事災亦弭。天心由来主仁爱。扫开阴霾在变理。  相似文献   

4.
《孝经·开宗明义章》义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统治者把它视为"治理天下"的思想政治圭臬,普通民众将其视为"立身行道"的行为准则。《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起始章,蕴含义理有三个:一、"无念尔祖";二、"孝为德本";三、"孝始孝终"。研读《孝经》,发掘其深层智慧,赋予"孝"以现代内涵,运用其义理可以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予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衡阳西乡高节里。姜斎先生旧居此。我来瞻谒值深秋。寒潭澂清暮山紫。缅昔朱明鼎革时。朝政日非鲜公是。蜩塘残局正难支。鹬蚌私争偏未已。先生遭罹百六会。痛心国事难为矣。窜跡永郴涟邵间。独全大节恥登仕。最后定居石船山。闭户著书觉后起。力与圣学扫粃糠。岂徒高蹈慕黄绮。当时二曲亭林辈。同与先生遘屯否。虽亦著述老林泉。尚有公卿知姓氏。志节易显书易行。固应赫赫在青史。谁意埋名一老翁。遗书传播无窮纪。良由天柱与地维。赖此一篇不倾圮。迄今相距三百年。树木犹  相似文献   

6.
清人治学,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善为用,影响深远.后来,学界视考据、辞章为小技、末道之风渐盛,以致空疏学风泛滥成灾.编辑,特别是文史哲编辑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学养,在审稿和编辑加工时,应正确对待和认真查考核对论者所用材料、引据以及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以努力编出精品.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对乾嘉汉学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考据派在治学上的态度立场、价值关怀等持批判态度。徐氏认为考据虽可解决细微局部的问题,但崇尚考据的学风,使许多学者丧失思考力,造成思想上的贫乏,导致学术经世功用缺失,无益于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想问题的解决。他以思想史的路径切入到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探讨,主张思想与考据相结合,在治学上反对悬空立论,强调以考据作为治思想史的起点。在考证方法上,他提出文献线索考证法和思想线索考证法,而此两种方法都是建立在穷其思想源流、发展演变的视角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义国是之不可不定也。邪正之不两立也。黑白之不可淆也。冰炭之不相容也。薰莸之不同器也。国是不定则民之视听乱。心志惑视听乱心志惑而望宇内清和咸理无有邪氣姦于其间者是求焰之熄而益其薪。觊水之清而投以濁也鸟可得哉。孟子闢杨墨世称好辨而七篇将终有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之语是何意耶。  相似文献   

9.
侯曜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校园剧”作者,和二、三十年代新派电影编导与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然而长期以来却因为“边缘化”而被部分“模糊”或“遮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侯曜1924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修科,是南京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他酷爱戏剧,热衷电影,为人生而艺术,因编导抗战电影1942年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10.
考据的作用     
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必須尽可能地詳細掌握古代历史資料,但是我們在运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却碰到許多障碍。古代书写工具困难,文献記载非常簡略,而在口授传抄过程中,又不免产生訛誤。原先記录历史的人們,从其阶級利益出发或者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事件的記载  相似文献   

11.
传统考据的现代阐释--古典文学考据方法论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据作为研究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学科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考据作为学风,是以求真崇实为特色的学风,对于蹈虚浮薄的学风具有纠偏扶正的意义;考据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具有科学的、批评的、开放的和人文精神诸层面.古典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理性与诗性、文献学与文艺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汉宋之争是中国学术史尤其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学界一般认为,宋学主义理,汉学主训诂,但这个预设的理论框架是主观的。汉学、宋学虽有消长,但并非全然对立。汉宋之争始于清,但清人治学并不分汉宋。考据学者多主张本根在义理,戴震也惑于汉宋之间;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学者,解经虽重经义阐释和发挥,并未摒弃训诂和考据。汉宋之争的本质是研究方法的主从之别,二者并无天然的鸿沟,更不存在这样两个对立的学派。清代汉宋之争的原因与科举制度关联度很高。  相似文献   

13.
依然带砺好山河。有险难凭百二关。一曲悲笳胡塞上。千秋浩刼汉陵间。心惊鹤唳声声急。血认鹃痕处处殷。天下忧怀犹未解。将军何日始开颜。蜿蜒万里号长城。容易胡来树璧旌。世乱已知无义橹。军威难得有胸兵。秋深洛下风经厉。浪涌泾阳水俟清。报捷不书回纥字。中原寇贼属谁平。洛阳风紧感狼烽。寂寞天阊到九重。余烬势能延北极。丸泥计可达东封。疮痍未愈  相似文献   

14.
卢萍 《船山学刊》2006,(4):175-177
黄震承袭了朱熹的考证之法,通过本证、他证、理证、存疑等多种方法,对史籍文字、史事是非、史书真伪、地理等多所考证,澄清了很多史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写作目的:(一)只是说明胡适的考据方法本身彻头彻尾地反科学性;至于胡适提倡并卖弄考据的阴险的政治企图,及其流毒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同志加以严正的批判,本文不再申论。(二)划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在考据方法上的思想界限:一方面对于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胡适的反科学的考据方法,再加以摧毁;一方面提出代表工人阶级思想的合乎科学的考据方法,是唯物辩证的运用过程。但本人的认识水平不高,不免有错误之处,希望读者多予指正!  相似文献   

16.
考据一称考证,是自汉以来学者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整理文献的技能或方法,至清而成为专门之学——考据学。关于考据的兴起、发展以至成为专学等问题,我已在《清代考据学述论》(《南开》学报1983年第3期)一文中有所论述。现再就考据的基本方法及如何看待这一门学科略陈臆说。 (一)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与乾嘉考据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章学诚是被现代学界推崇备至的学者,对他肯定的多、批评的少,尤其是章学诚对同时代的汉学家的批判,后人也多加称道,这缺少具体分析.章学诚对汉学家们反对宋明理学礼教思想的批驳,反映了他维护封建礼教的落后思想意识.在学风上,对考据学多訾毁泄愤,而自己却孤高自誉,与汉学家相比较,其学风不足为训。在章氏著述中,空言多而实学少,“硬伤”百出,失之严谨,见讥后世,与乾嘉汉学家相比,其学问也远逊一筹,可非议之处颇多,因此对章学诚的学术地位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井卦》的卦义随着儒学的嬗变而不断衍生,是《周易》义理阐释史的一个缩影。孔子“观其德义”的精神主导了《井卦》的阐释,后世遂据此逐渐衍生出君子修德、修德养民、长养人才三种意义。汉代的井法观念也进入《井卦》的阐释,《井卦》又流衍出执法公正、谨守法度、井田制度三种内涵。宋学兴起以后,《井卦》的诠释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北宋新学认为《井卦》以井喻性,程朱理学进一步认为《井卦》所言为性之体用,陆王心学则认为《井卦》的卦义是心之体用。《井卦》的九种内涵互相交织,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学术观点渗入经典阐释的动态过程,体现了经典注疏的复杂性,对我们认识经典阐释史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考据学发展的兴盛时代,考据学作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学术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间宋代学者还撰写了一系列考据笔记.笔记因创作形式具有体例随意、不拘篇幅大小的特点,受到宋代知识分子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作为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宋代考据笔记具有考证繁杂、不只专注于经史、考证中夹杂议论、考据与实证相结合、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相互之间多有学术共鸣与争鸣等特点.宋代考据笔记对中国古代考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考据笔记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在昔右军流肠结芳轨于泰路。定武刻石。启令序于宣游祈休吉祛百疴酌羽爵以交酬献遐寿于无极咨其凯迈蠲彼音塵。靡不扬造化为波澜植理寓为根柢风骚斯擅体缋亦工时而静(?)澹沱趣极夷旷境外踡促夐乎尚焉矧兹风日清和水木明瑟三泖九峰之地胜擅湖山红樱紫笋之天异罗蔬馔循考往迹抗瞩幽遐佳想逶迟延赏袚饰匪传简楮奚永快游会稽山阴兰亭者。浙东之胜区也。尔其溆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