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唐高道叶法善临化前所咏《留诗》,简要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胸臆之所向,被学界视为叶法善的代表作。用符合文字本意以及当时时代语境的语言对《留诗》进行直译,从格律上,《留诗》应为古诗而非五律,宛利城为有待于法音充满之城,叶法善不事著述乃是因为履行道常无名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比较南北《西厢记》的宫调曲牌组合形式可知,北《西厢记》采用的是依宫调联套的组合方式,而南《西厢记》往往依据特定情节和人物来选择曲牌组合方式。与北《西厢记》相比,南《西厢记》的这种组合方式更适应戏曲的发展,对戏曲的传播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3.
词是配合音乐的文学,故称"音乐文学"。它与此前音乐文学的区别在于以辞从乐。词人选择某支乐曲之音谱依照其节奏、旋律与声情而配制歌词,此为"倚声制词"。宋人完整的词谱或歌谱,它们是按照燕乐宫调分类的,每宫调之各词,其词字之右旁标注有燕乐半字谱。乐工与歌妓依据这种谱便可合乐演唱。宫调具有确定某乐曲——词调的音高与调式的作用。同一词调可以存在不同宫调的音谱,而各谱之旋律是稳定的。由于词乐的散佚,今存宋人词集仅有个别词人将作品按宫调分类,而一般的作品则未标注宫调。乐工与歌妓对常用词谱是熟悉的,他们见到某词调之词,即可合乐演唱,故多数宋词作品不必标注谱字与宫调。宋词的发展虽然存在纯文学之作品,就其基本情形而言,它仍是音乐文学,而且有稳定的音谱,因此与宫调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经典,其中屡次提及《霓裳羽衣曲》。通过分析可以得知,《霓裳羽衣曲》在戏曲中的分布呈对称形态,它本身就是李、杨爱情故事之外的另一条线索,同时又构建了一个和人间相对应的天宫,两个世界的交融又使得《长生殿》的主旨更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二泉映月》作为华人音乐经典 ,永远闪耀着生命之光。从《二泉映月》的内涵探讨入手 ,分析其乐章的意蕴生成 ,可以看出乐章依次生成转换的内在逻辑结构 ,即从“个人身世感叹” ,向“不幸社会告白” ,再向“生命家园建构”超越 ,其基点是对人生命运的搏击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10):28-31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崂山华楼宫外凌烟崮上全真道士词《酹江月》石刻因刻写者水平、风化残损和道教术语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在不同文献中于词作断句、辨字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而在词义阐述等方面更无详细研究.考据该词创作时间、作者身份,辨析词作断句、格律和用字,进而阐述全真道教修行求道的观念精神和法门途径,对了解元代崂山道教的内外交流、门派归属和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完善崂山区域金石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丰富崂山人文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提炼学术的手段和眼光形成创新思维,在《文心雕龙》的内在思想和外在框架上将刘向父子由重经学到重诗赋的文章学观念转变进一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其文章文体学、文体史学等观念亦深受《汉书·艺文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陈风·月出》对后世咏月诗赋的影响较大,后世诗赋中不论是写月下美人,还是借月写相思之情,从中都可以看到《月出》的影子,月亮已成了相思离愁的象征物,另外,《月出》对一些赋作的意境构设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基《郁离子》的创作,在取材、构思、立意诸方面,对古代的寓言、重言、卮言皆有借鉴,但毕竟不是同一水平的回归复显。它已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上了时代烙印,富有创新意识,为寓言艺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物理小识》东传日本后引起了日本知识界的广泛重视和推崇,对当时日本的洋学主流——兰学学派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物理小识》所主张的自然科学观、经验实证研究法促成了兰学条理思想的成型和实学认知论的发展;而文中有关宇宙真理矛盾石油望远镜体质等新式科技词汇的日译也为日本近代学术用语的生成与建构打下了基础。兰学学派对《物理小识》的引用、模仿和阐发,表明了中国曾是日本汲取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近代科技的重要窗口,这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重视。通过实证性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提供叙事结构框架 ,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史书《资治通鉴》;不宜简单地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倍仲麻吕去世130年后,日本流传一首《明州望月》诗。仲麻吕随日本使臣回国,在明州海边望月思乡,吟诗作赋。这一名作留下诸多谜团,引来争议不断。文章对《明州望月》诗的诞生做出史学考证,指出历史真实与文本传承的相关性,诗歌创作地原本在苏州,文化的力量使之移至明州。  相似文献   

15.
刘宋中期文学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从客观描摹向主观抒情的方向发展,二是在体制上更加注重骈化。谢庄《月赋》营造出清雅冲淡的意境,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骈俪特征明显,声律和谐,音韵流转。《月赋》既标志着咏物赋向抒情赋的转变,又实现了古赋向骈赋的转变,推动了刘宋文学的变革,赋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韩愈《鳄鱼文》文体的认定历来有多种说法。有的将它看作是游戏文字,有的看作是祭文,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篇用来驱除鳄鱼的檄文。其在修辞手法上,与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所收的檄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非常相似。而其直接灵感来源,很有可能是南朝竺道爽的《檄太山文》。该文收于《弘明集》,与《鳄鱼文》一样,其所讨伐的对象与一般檄文不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敌方,而是自然界的神灵。韩愈虽然排佛,其实佛教对其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已有论者指出,《弘明集》是他所喜爱的一本案头佛教读物。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通过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中南朝道教渊源的辨析,揭示这部经典在承袭魏晋以降南方道教各派教法的基础上,受到当时玄学风尚的影响,借鉴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和中观学说,对中国固有的道教传统教义的哲理化改造。作者指出这种改造实际上反映了中古道教在道家精神和佛学智慧的交互启迪下消除巫术,追求理性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现象学倡导回到事实本身,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苏轼选择了赤壁,融入自然山水。水与月,人与景,融化成幽深而唯美的境地。中国美学的"即景会心"与西方现象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赤壁赋》在现象学的阐释里,水月自然在与诗人的意向性中显现了美丽的形式、纯粹的情感和生命的哲理。无论是形式、情感和人生,自然本色永远是最美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