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满目疮痍,前途未卜,思想界普遍地陷入迷茫。如何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成为日夜困扰旧中国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们的最大难题。实现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自由平等的正义社会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也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在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开拓型探索,在经历了三次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转变为坚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斗士。  相似文献   

2.
学衡派浅析     
学衡派是二十年代在南京出现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因东南大学的几位教授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吴宓、胡先辅、梅光迪、刘伯明、柳诒徵、汤用彤、缪凤森等。《学衡》杂志从一九二二年一月开始发行,到一九三三年七月停刊,存在十二年之久。 学衡派这个封建复古主义派别在林琴南等人的复古主义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之后,出现于二十年代,究其原因,是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形势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丰富多彩,渊源久远。《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礼运》等典籍均论及大同思想,许多农民起义都提出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大同口号。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中国社会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旅程。这一过程既是不同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的复杂过程,也是中国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大同理想的曲折过程。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为代表的先进人士,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中汲取丰富营养,对未来社会前景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构想和憧憬,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将对近代…  相似文献   

4.
唐明邦 《船山学刊》1996,(2):158-168
魏源生活在中国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的历史转型期。他是在中国人民经历长期闭关锁国之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历史人物。魏源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饱受传统儒学教养。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举起近代早期启蒙思想的大旗,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呼号社会改革。他的经邦济世思想,深深打上《周易》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权力及其理论基础孔孟之道的反动本质。作为封建统治权力之一的族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权力,是地主阶级政权的重要支柱。它同神权、夫权相结合,在宗族范围内积极维护封建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  相似文献   

6.
一般中国近代史著作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论述,曾经都把冯桂芬放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范畴里。但1956年王栻先生写的“冯桂芬是不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改良主义者”一文,认为冯桂芬的《校邠卢抗议》,“只能代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初步发展,因而改良派还没有从洋务派分化出来以前的思想”。这就是说冯桂芬的思想属于洋务派。因此近两三年来,有关论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发展的文章中,就很少看到冯桂芬的名字了。冯桂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就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环节,特别是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展的过程来看,他的思想体系到底属于洋务派还是改良派,仍不可不论。这里关系到如何理解一种思潮产生的最初形态。约在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交叉中,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本引起人们重视的书,一本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一本是冯桂芬的《校邠卢抗议》;前者是向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提出的政治革新主张,后者是准备为清朝封建统治者采纳的政治改革主张。两者的政治立场是对立的,而主张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旧政的精神,却有相同之处。侯外卢同志曾经论证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改良主义思想,颇有道理。但是洪仁玕是要求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革新,和冯桂芬要求清政府的改良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要求革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两番拜读高文远先生所著的《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运动》(以下称《反清运动》)一书后,深感此书主编公正,博征广引,钩沉致远,文笔流畅,是一部值得认真一读之力作。关于《反清运动》一书的史学价值、体裁构架、内容布局等方面,已有学者余振贵、马汝衍诸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评论,标高在先。我不避浅陋,试就《反清运动》的现实意义,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得之见,求教大方。一、《反清运动》以广大西北地区为舞台,大跨度、全景式地描绘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移植;西北穆斯林各民族反抗清廷的远因和近因,特别着力地阐述了各路反清队伍…  相似文献   

8.
<正>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我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我国的经济形态也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思想界也突破了几千年封建的传统观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拟对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界关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等思想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醇儒”人格的反思与批判——唐僧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北宋以后,随着封建汉唐盛世的不再,封建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然要求弱化民族个性。与之相适应,便是程朱理学的兴起。程朱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其最高目标,提倡“醇儒”式的理想人格,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在这种思想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53页)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八年的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他们相互勾结使中国处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同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工人  相似文献   

11.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到戊戌变法(1898年)的将近四十年中,是我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国内经济关系与国内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反映在我国当时思想界也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既有坚持封建阶级利益和封建传统教条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思想,又有反映买办官僚集团利益的洋务派的思想;也出现了代表刚从地主阶级中转化而来的早  相似文献   

12.
罗峻 《船山学刊》2003,(4):69-72
19世纪的近代中国相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大同理想,一种是以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为代表的农业社会主义,建立在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一种是以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工业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两种大同理想在继承古代大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平等思想的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两人具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和西方思想渊源,两种大同理想在基本观点及对未来的设想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过:“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以下试将《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作一个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政制史研究来说,封建专制君权的发展是一个几乎关系着全部重大问题的课题。本文愿在祝总斌先生《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一文之后,来继续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末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是西学东渐大潮的重要内容。以《百年一觉》和《极乐世界》为典型代表的域外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病,描绘了一个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民主平等、文化上繁荣兴盛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乌托邦小说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相契合,与西方16世纪以来的乌托邦思想一脉相承,也是受到马克思学说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影响的产物,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想社会的范本,为他们书写中国理想社会的现世乌托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邹容是辛亥革命前重要的革命家,以著《革命军》名震中外。他在孙中山先生公开提出三民主义前,已大致确立了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的基本思想,成为系统地从理论上阐述民主革命思想的第一人,同盟会成立前中国思想界的泰斗。一、邹容的民族革命思想邹容的民族革命思想就是革命排满和革命排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他提倡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邹容在《革命军》中,用大量篇幅揭露了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上及历史上的杨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剃发令等父兄“亡国”之仇;下及满清缺制、驻防制、司法制和种种卖围罪行。邹容把中国丧国辱权的根源归诸满清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他认为“倘使不受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诸恶贼之蹂躏,早脱满人之羁缚,吾恐英吉利也、俄罗斯也、法兰西也,今日之张牙舞爪以蚕食瓜分于我者,亦将屏气敛息,以惮  相似文献   

17.
一 《矛盾论》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 近代中国是古老的封建社会濒于灭亡的阶段。政治腐朽,经济萧索,思想沉闷,民不聊生。在哲学思想上,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像一条沉重的精神锁链,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说,在宋代以后,为封建统治秩序作论证,又有了许多新的解释。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对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人物朱熹,把维护封建统治就是“存天理”的哲学思想,和纲常名教直接联系起来,说什么“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比较完备的哲学体系,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领域,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危害甚大。这种思想统治,一直延续到清末。 开始冲破封建儒学形而上学禁锢的是从西方输入的进化论思想。鸦片战争的失败,逼着人们了解西方,研究西方。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翻译、编著资料、文献,介绍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其中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影响较大。它的传入使人们  相似文献   

18.
秩序化是儒家不懈追求的理想。北宋起,中国转入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为维护封建秩序,二程从“天理”着眼再造了“安礼和乐”的外在控制和“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内在控制思想。本文试从二程“天理”的角度来探析其社会控制思想,以阐示二程在社会整合,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过程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比较完整的革命理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平民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目的是在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他主张进行平民革命首先必须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平民政权,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土地革命消灭封建的经济基础,并对文化、教育及社会进行彻底的革新。邓演达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最高水平,但他对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其主张不免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清初的伟大文学家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到底有没有民族思想?一九八○年九月,在山东淄博市举行的全国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上,“有”与“无”两种意见各执一端,相持不下。在研究者中,彻底持否定态度的、影响比较大的是兰翎同志《〈聊斋志异〉的“民族性”在哪里?》(1956年2月5日《光明日报》)一文。该文全面否定了何满子、任访秋等人的观点,并指斥何、任的观点为胡适和胡风派观点。八○年学术会上,有人写了《〈聊斋志异〉中有反清思想吗?》,重申兰翎的观点。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讨论下去,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正确评价问题。为此,草成一文,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