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是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邓中夏的名字分不开的。从大罢工的发动、罢工工人的组织、罢工策略的制订、罢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至大罢工的经验总结,所有这些都凝聚着这位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的心血。今年是省港大罢工的六十周年,本文拟探讨邓中夏对省港大罢工的贡献。前赴香港发动罢工省港大罢工是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而发动的政治性大罢工。以香港工人为主,也包括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2.
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权这一问题 ,我党历史上有许多同志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工人运动的杰出代表邓中夏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建设作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他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建设的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2 0世纪 2 0年代我党领导省港大罢工运动时期他的一系列讲话和文献中。192 5年 5月 ,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前 ,邓中夏在《中国工人》第 5期上发表了《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军 《船山学刊》2010,(4):44-46
邓中夏不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完整的工运理论,同时也是早期青年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在创办进步团体,组织并领导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唤起中国广大青年的觉醒,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体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寻找救国真理、经世致用,主张知行统一等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呢,还是领导各革命阶级进行民主革命?这是划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现在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5.
邓中夏(1894——1933),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对此有所了解的人却很少,因为长期以来,仅见肖三同志主编的《革命烈士诗钞》上选有他三首短诗。近年,《邓中夏传》的出版,有关革命回忆录的印行,尤其是他的长诗《孤鸾曲》(四川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因此,研究他的诗歌创作,就成为一件颇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及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党的早期领导人、革命理论家、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无论是在革命实践方面还是在革命理论创造方面,他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邓中夏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英勇奋斗、奉献青春的一生,沿着青年邓中夏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轨迹,可以看出,在其青年时期,他的思想经历了三次伟大的转变。这三次转变,使青年邓中夏最终从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旧式知识分子转化为一个完全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8.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革命家、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权、中国革命的动力、对象、前途、历史进程、民主革命的政权、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工人运动的原则、工会的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的这种探索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使他能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徐改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众所公认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之一。可是对胡适在这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学运动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人们的评价却不那么一致。这其中政治因素党派立场起了极大的干扰作用。胡适在中国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年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是在实践中艰苦探索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的光辉成果。对此,不少革命先辈作出了贡献。邓中夏是这一思想的首倡者和积极的宣传者。毛泽东阐述了这一思想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使之成为科学的指导思想。但是,史学界对这个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看法,较为集中地反映在空间是邓中夏还是瞿秋白是这一思想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寻觅青年恽代英的思想轨迹时,不难发现,新文化狂飚在他心中引起的强烈震撼和共鸣。同时也不难发现,他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中,用那鞭辟入里的政论震聋发聩的呐喊,睿智思辩的光焰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光彩,表明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最杰出的斗士之一。  相似文献   

12.
桐城派末流虽然是新文学运动致力批判的对象.但近代桐城派诸人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改革、以古文翻译介绍西方文学的努力,确实为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新文学运动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与台湾省新文学运动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第一页。五四,凝聚着中国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化的可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五四,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上所进行的文学革命业绩永彪史册。台湾省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直接受到五四的战斗洗礼,它的成长、壮大,又以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相关联。如果台湾省新文学和大陆新文学要寻根  相似文献   

14.
论张我军与台湾新文学运动林炳熙20年代初,台湾岛内外一批热血青年由于受到祖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蔑视日本殖民当局的恐怖统治,面对军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掀起了旨在认同祖国、捍卫汉文化,抗拒殖民同化政策的台湾新文学运动,使台湾的新文学在极为严峻的政治、文...  相似文献   

15.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的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要求所决定的.外国文学的影响则是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鲁迅曾经指出,"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由于新文学运动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土壤,它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必然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和理论家,生前遗著300余万字,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收集、整理与研究恽代英遗著属于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就恽代英遗著收集、整理与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也是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的早期哲学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阶段。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他迅速地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一系列宣传唯物主义,特别是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于当时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宗教唯心主义,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反  相似文献   

18.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学衡派”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在一个新的历史层面确立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文章指出,“学衡派”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它与形形色色的所谓新文学“逆流”具有本质的不同。在“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之间,真正的差异是对文学创作实践中文学传统修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理解。文章还指出,“学衡派”竭力强调文学观的全面、宏观与公正,这确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也不应简单认同当下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皇皇高论,而应充分认识到“学衡派”思想体系的若干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19.
王金双 《齐鲁学刊》2012,(4):143-147
受"劳工神圣"、"平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五四新文学对人力车夫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中的"人力车夫情结"。人力车夫是五四知识分子与城市底层劳动者生活联系和情感联系的一条纽带和重要触点,五四作家通过人力车夫这个群体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和思想,他们的平民意识、平民文学观念也在描写人力车夫的作品中得到明确的表现。同时,五四文学将人力车夫奉为道德楷模,也与"改良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20.
当陈独秀在国内创办《新青年》的时候,胡适恰在美国把“文学革命”当作中国的时代新潮进行热烈的讨论。一开始胡适就是与众不同地以实验的、讨论的和研究的态度带领这一运动前进的。尤其在白话新诗的创作与讨论中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他并没有为“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所局限,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了“诗体大解放”的精神,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五四高潮中倡导悲剧观念与易卜生主义,对于整个五四新文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对待传统上,胡适是当时新派人物中较为慎重而稳妥的一个。他的“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思潮的重要内容在当时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