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立”的观点和行动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因为中立与折中主义相同。实际上,“中立”并不等于折中主义,有它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立”。当然,允许“中立”存在,不等于提倡“中立”,有的要坚持“中立”,也不等于要把“中立”绝对化。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成为“三个模范” ,这是对当代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员干部要提高对这一要求的思想认识 ,并且要努力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 ,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的最终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则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评价标准的历史性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都强调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都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等。其发展性则主要体现在“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三个统一”.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中的主线.是实现“三个统一”的理论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其中的红线.是实现“三个统一”的实践要求;“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是其中的总线.是实现“三个统一”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心理学独立于哲学并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心理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也许并不应该完全由方法来界定,我们应该对现代心理学对“法”所保持的不理性的热情持几分慎重和担忧。事实上,就现代心理学而言,一旦“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心理学的发展就已经步入了“后法”时代。“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应该始于机会,必须要和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要对各种研究方法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收入、接待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九五”期末翻了两番,旅游业对商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我市旅游业发展与兄弟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十一五”期末建成旅游经济强市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拼搏进取,不断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要实现“十一五”旅游目标。当前重点要做到“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临湘的“三下乡”与扩大内需的专项调查研究,从政策的制订一宣传推行一落实一反馈这样一种路经来分析当前该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可以建立国家、消费者厂商以及销售商四位一体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两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发展问题的结晶。它的提出 ,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 ,我们要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 ;发展要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核心 ,同时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竞争和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该文在对三创教育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学科实验实习基地在三创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学科及专业的途径,提出了依托学科专业实现三创教育下实验实习中心的“六个结合”、“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许多教师在回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中“推”与“敲”的优劣时,往往以故事的演进、情节的展开为依据,他们认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只不过在叙述着贾岛自己一段拜访友人的经历,情节之外所有的诗性因子就这样被他们一一抹杀。其实,《题李凝幽居》的主题应该是突出李凝居所远离尘嚣的岑寂,在创作方式上存在着“妄想揣摩”的可能性,并非一定是其行程的实录。  相似文献   

17.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并不相同。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主义同时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价值体系的稳定性。在其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情感认同过渡到与国家根本属性的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现代涵义,呈现出以地域意识为核心、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为表现形式、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特征,并形成了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利益认同三个层面的互相叠加、互相包容的语义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