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 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亮  田强 《南方论刊》2008,(10):103-104
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语码本身的交际功能、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受交谈话题、交谈对象、交际场合、角色关系以及交谈者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反映出言语交际者心理、感情以及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研讨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对于正确理解方言和共同语关系.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住、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安全、崇外、尊重和避讳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简要概括语码转换,通过语料分析,揭示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际关系中的指示计,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用法随语境和交际意图灵活多变。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定社会集团人际关系规约,以表达特殊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语码转换的视角探究动态语境中称呼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及其社会功能——以《围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成为语言学的前沿课题。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很多语码转换的实例。以此为例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与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可以为人们交际用语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莉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35-136,138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的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双语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一种语言选择及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和湖南10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情况,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推行了"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语码转换的意思就是创造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外界环境,并以此促进外语习得者交换使用两种语言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它很灵活,学习者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整句或句群的形式表达意思,从而可以作为人民实现交际活动的一种语言策略。"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即课堂实现语汇、语句、语篇的适时适量转换,并创造外语习得的外界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沐浴环境中提升其双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英语的广泛使用,网络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愈演愈烈。从网络交际平台中选取一些实例来分析网络交际中的句内汉英语码转换和句间汉英语码转换的具体类型,并进一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析其所实施的方便快捷、填补词汇空缺、体现文化认同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急智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智应对是语智的一种表现。它体现了传播者有效地感知言语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的能力,是人的多种智能、多种素养的综合反映。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智,针对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相适切的语码,实现不同语码之间的成功转换,这是其在长期口语实践中的一种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1.
黄成夫 《学术论坛》2006,(12):177-180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来解释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认为课堂语码转换是双语教学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双方的语言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颇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在此以关联论、语用顺应论为认知理据,结合自然口语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三种主要的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揭示出话语标记语不但是动态言语交际中构建语篇的语言机制,而且是交际主体动态顺应策略的显性依据。同时,其语用功能也显示出交际主体对语篇、语境及交际对象等主要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体现人际关系的社会距离和身份,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三个不同研究角度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的内在联系:情景、隐喻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域"与社会距离和身份;有标记语码转换与社会距离和身份。文中阐明了社会距离和身份既是语码转换的重要内在动机之一,又是语码转换的主要目的之一,从而使之成为体现和鉴定社会距离和身份的一个隐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普遍的但又复杂的社会语言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视角探讨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所体现的社会动机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工业区因其独特的移民城市背景而呈现普通话和众多方言夹杂的语言使用特点。我们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调查了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东营市西城区的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情况,了解到:普通话是胜利油田的通用语码,而方言的使用人群、使用场合则相对有限;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主要出现在家庭域等私人场合,并呈现不同的类型、动因。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体现了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使用情况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言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以言语感知的生理活动为基础并作为准备阶段,然后进入言语解码的心理的语义重建过程。言语理解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言语分析可以有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信息的)各种方法,分析时参照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系统,这些知识系统构成了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言语理解时将分析后的单元语码经过语义重建之后又进行组合,从而理解句子和篇章的语义。人脑存储的认识系统则是语义重建的参照系,是语义重建的基础,它分为知识、语码和语境三个子系统。语义重建时,传来的语码与存储的三个子系统中的单元,即语义因子互相参照对接,对接契合了即为理解,对接不契合即可能造成不解和误解。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交际主体通过对文化、商务、语言以及具体场景交际规则等语境因素的认知,形成主体自身适应于交际活动进行的情感、态度,以构建恰当的语篇和恰当地理解语篇作为具体行为方式,从而推动整个交际活动的进行。交际主体作为实践主体,必须有实践能力,这是"行",主要表现为构建和理解语篇,进行交际;而其"行"依赖于对交际环境信息的认知,即"知"。良好的"情"能形成正确的"知",二者共同构成"行"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行"是"知"和"情"的体现过程,也是体现的结果。"行"能够通过交际主体间的互动,积极作用于"知"和"情"。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结果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诸多学科领域的重视。但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面语或会话层面,很少有研究从语码转换的心理机制对写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以藏、汉、英三语语码转换过程为基础,分析语码转换的心理机制在藏族大学生英文写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探讨应对措施,以期提高他们的英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之间,同样也表现在师生之间。以往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更多地是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分析其原因及影响,证明语码转换顺应论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而以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研究则很少。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崭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对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之间,同样也表现在师生之间。以往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更多地是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分析其原因及影响,证明语码转换顺应论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而以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研究则很少。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崭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对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