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辩证 (法 )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对前者的认识与运用。  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思维范畴 :辩证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而思维辩证 (法 )则具有客观性 ;思维辩证作为一种方法论类型 ,其本身具有普遍性 ,而辩证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 ,只有掌握了思维辩证 (法 )才能进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2.
论三种辩证思维方法刘楷如辩证思维方法,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所揭示的客观关系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很多,本文仅限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  相似文献   

3.
(一) 人们都承认,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可是当提到辩证思维有没有自身特有的基本规律时,意见就不一致了。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一直有许多人认为,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同时也就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此外辩证思维就不应有独特的基本规律。列宁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和恩格斯关于辩证法规律同辩证思维规律“彼此一致”、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的著名观点,往往就是这种主张的立论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4.
追寻世界的本原,探索存在最普通的本质根据,是本体论哲学亘古悠远的永恒主题。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不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又都用同一个范畴来表述自己关于本体的思考,这个范畴就是实体。实体构成了哲学史发展的基本链条,它把哲学史上所有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哲学联贯成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体恰恰构成了从古到今所有以实体为核心范畴的哲学体系之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因此,用实体来指称这种思维方式应是顺理成章的。哲学最深刻的进步莫过于思维方式的变革,作为这种变革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实体思维”究竟是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区别?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出自西方哲学,意指以普遍概念或范畴的逻辑推论为形式的纯粹思辨的哲学;而在中国哲学中,形而上学被理解为关于道以及为达到道的目标而进行的超越经验的追求的体验或学问。前者是以本体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后者是非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本文通过对中西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的比较研究,指出二者的共同点与差异之处,探讨了它们对科学文化的不同影响及各自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有两种思维的综合,一是形象思维综合,一是抽象思维综合。某些人认为,思维的综合只有一种,就是用概念进行抽象的综合,也就是抽象思维综合。还有些人,虽然承认形象思维也要进行综合,但他们认为这种综合也是用概念进行抽象的综合。这就把形象思维综合和抽象思维综合等同起来了。在我看来,形象思维综合和抽象思维综合,它们之间是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的。这种共同性和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传达以后,举国上下衷心拥护,推动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是深受鼓舞,纷纷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文章,就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中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笔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探索建设和改革中的新问题,概括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经验。本刊从众多来稿中,陆续选载部分文章,供读者在学习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清海同志对什么是辩证思维作了如下的说明:“思维反映对象只能依照它固有的逻辑规律、通过概念的形式来进行”,“事物是具体的多样的,概念作为大量事物的缩写则略去了它的丰富的内容”,“思维反映对象也只能利用这样的简约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11.
李桂琴 《理论界》2005,(10):37-38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科学的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现,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典形式逻辑的创立者,也研究了辩证思维的一些主要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辩证思维思想。他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时,首次论述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肯定了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并对运动进行了分类,而且他还首次试图把运动与静止结合起来理解;另外他创立了潜能与实现这一对范畴,把运动看成是潜能之实现的过程;在人类思想史上,他还首次论述了“一”与“多”等一系列矛盾概念和思想,为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思维思想是不自觉的,也是不成熟的,还只是处在萌芽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孙显元在《现代思维的辩证特征》中,概括和论证了现代思维的三个辩证特征,提出要突破严格的必然决定论,给或然决定论以一定的地位,对辩证逻辑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自己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分析了思维的辩证法与辩证的思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论证了它们皆属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一、辩证思维方式的界定  恩格斯曾经说过:以往的全部哲学,都随着黑格尔的体系没落了,但是它却“留下了辩证的思维方式”①。然而,何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把它理解为“辩证的思维”,他认为,所谓“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对于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着的由于对立而形成的运动的反映而已”②。列宁把它理解为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③。这些概括的深刻性和重要性在于:它们指出了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基础,这就是辩证思维方式。然而,对此,人们却形成了很大的误解:不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辩证发展观随着科学技术及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从矛盾发展观进到系统发展观再进到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态演变。三种形态的发展观各自都有其特点和它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逻辑界,有的人根本否定辩证思维形式的存在,有的人主张从辩证逻辑中把有关思维形式辩证法的内容剔除出去,更多人则把二者混淆在一起。这都是笔者所不能同意的。下面谈些个人看法。一我们认为,辩证逻辑同普通逻辑的区别首先在于对象领域,不能把这二者的对象混为一体。辩证逻辑研究的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并不是把辩证法贯穿进去来研究普通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客观地讲,是因为世间存在着辩证思维,所以产生了辩证逻辑,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文化的不同类型。 这所谓的文化类型是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的。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既有时代性,也有民族性。资本主义文化不同于封建时代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这是时代性的差异。同属封建时代的文化,而不同民族之间也表现了一定的区别,这是民族性的差异。中国从秦汉至明清时代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西方中世纪文化也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是两者有显著的不同,这是民族性的表现。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不但有民族性的差异,而且有时代性的不同。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异,只是相对的,各民族间还有一些共同性,这表现了文化的普遍本质。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思维与精神文明建设郑湘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讲师宁波315010)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的干部,特别是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辩证思维的训练,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多年来,干部头脑中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观念已导致实践中“顾此失...  相似文献   

20.
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自我”作为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历史潮流。只有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才把它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有些进步作家虽然在指导创作中也谈到“表现自我”问题,但主要是指作家个人最初创作尝试的一种规律性表现、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和作家创作中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而言的,反映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构思和典型塑造的规律。粉碎“四人帮”后,重提这一口号,与批驳“四人帮”推行的政治法西斯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有关。它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作家对深入和贴近生活、对创作社会责任的淡化和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