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从大学生年龄特征看,他们仍处在获取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在重庆市高等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完成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藉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工作方法重灌输、轻疏导等问题.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专业化的视角看,社会工作方法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所以,应将社会工作方法、价值以及实践引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面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智感、审美感等社会情感,加强和拓宽对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培养,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生社会情感具有理想化、情绪化的特点,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自我培养应该完善自身人格方式,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应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确立自我统一性;专业教学要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加强文化艺术熏陶,培养学生高尚、丰富的情感及健康积极的审美精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学术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大学生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崇尚法律、秉公守法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尚法理念目前还未能在大学生中普遍地生成,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失误是导致这一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合理建构大学法律知识课程内容,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新形势,具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国家主权,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民族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心智成熟等多角度分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深究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国内外变化趋势、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新特征带来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探索理性看待国外新的变化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加强爱国主义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等有效对策,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语言是高等学校几乎各个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作为计算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语言知识外,还应当关心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作到教书育人。为实现上述任务,几年来在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结合计算机的发展认真讲好每一节课德育和智育是人才培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欲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将二者融为一体,其必要条件是确保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生动、丰富、新颖的计算机知识,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计算机知识的传…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两课"中思想品德课的子体系,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渠道,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大学生的成长年龄和成长过程紧密相连。就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负担的责任与教育方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提出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点,以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树立,借以推进大学生荣辱观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公共课)教学功能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它具有知识教育、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树立科学世界观三个基本功能.三者之间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是核心,树立科学世界观是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本文就如何充分理解和实现这三个基本功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新时期的课程教育不仅应符合传统的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信用管理学作为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大学生信用教育领域具有许多教育功能.如果能在教学工作中将思政与信用管理学很好的融合,将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