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9)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谈仁、谈礼、谈信等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同时孔子在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一生极为重视礼乐教化,且终生积极躬行。孔子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后世的想象,而且他的音乐思想对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5)
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提高人们认识音乐教育功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二者的音乐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都强调和谐思想,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把音乐教育做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所决定,柏拉图的思想具有世俗性、开放性的特点;孔子的思想深受宗法、神权法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伦理思想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种思想有很多的异同点,相同观点在于都要求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好度,避免过或不及,目的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因两种思想所处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又有很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7)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而在这一过程中传媒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传媒业市场化运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猎奇求偏、过度娱乐化、监督权力扩张等等一个个问题不断侵蚀着传媒形象。为了重塑传媒业,也为了传媒业能更好的完成它传播信息、舆论监督和道德引导的良好作用,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思考和审视变得异常重要,本文就旨在探讨传媒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1)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孔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是我国千百年来孔子思想的分析中,能够更加精准的了解和认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14.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实践。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在保罗.朗格所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两书出版后,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所谓终身教育,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教育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大教育思想,其蕴涵体现在:教育实施主体是开放的,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公共关系思想博大精深。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西方,但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了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孔子坚持仁义忠信,提倡中庸之道,强调德治,重视民心向背。孔子学说中的这些思想反映了我们祖先公关思想的痕迹,它对我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或是教育方法上都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启发的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促进因素,从而不断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6)
语言的功能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语言的结构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样传统的观点仍然需要再审视。本文试图引入大语言这一概念,与小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对语言从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再审视。从功能上看:小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表达思维的工具;大语言是人与动物广泛采用表达思维的工具。从结构上看:小语言的音义结合可为指号,可为符号。大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多为指号,少为符号。大语言从指号走向人的小语言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9.
20.
孔茜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4):51-52
由于学术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传统礼文化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尤其新的更多材料得到正确认识,特别是新出土的早期的简帛思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及一些被疑古思潮中确认为“伪书”的原典的重新认识,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原始儒学的认识也更为全面,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孔子礼教思想能够得到重新认识变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