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成为农业融资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众筹是指发起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业项目,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帮助农业项目开展,并给予筹资人某种回报的运作模式。农业众筹在聚集人气和资金方面有巨大优势,同时能极大地包容各类众筹对象、发起人和筹资人,是农业项目融资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综合类农业众筹平台的农产品众筹蓬勃发展,未来还有可能在农业机械等方面展开众筹。目前由于法律制度限制,我国的农业股权众筹并不发达,也不存在真正的土地众筹,但是根据最新的政策风向和法律修正趋势,农业股权众筹和土地众筹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未来有可能得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众包(crowdsourcing)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我国,医学院校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众包模式教育尚无开展,且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基于此考虑,研究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开展众包模式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医学院校开展众包模式教育的可行性,对于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国标化标准培养以及相应众多后续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筹是指企业或有创意的个人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面向社会公众,聚合社会资本、智力等资源的融资模式。近年来,众筹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关于众筹的研究在国内几乎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基本上局限在众筹的内涵、风险、应对措施等理论方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文献述评和研究展望。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众筹研究的基本现状、重要文献,从众筹出资者、众筹筹资者和众筹中介机构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在各个维度下对参与方的参与动机、项目成功的决定因素、风险与法律框架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提升竞争力角度探讨众包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对企业的作用机理.基于众包理论及众包商业模式特征,归纳了众包商业模式在企业生产、 研发、 营销三个方面的应用,构建了众包驱动企业竞争力模型,分析众包对企业的作用机理,提出众包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共享经济正在中国崛起,悄然颠覆着以商品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零售业商业模式,给零售业变革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示.基于共享经济视角,在对共享经济内涵、共享经济模式、众包内涵及众包商业模式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零售众包购物模式出现的契机、零售众包购物模式、零售众包购物的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众包模式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众包模式在国内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鉴于众包模式在物流、新闻和翻译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分析众包模式在物流、新闻和翻译行业应用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有关众包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众包模式能够提高这些行业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但也存在着缺乏法律监管、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容易泄漏等问题;当前众包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众包质量、众包任务分配、用户参与意愿和众包风险等4个方面,未来众包模式研究应该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对众包的影响、众包任务的高效分配、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其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推动金融创新和生产模式变革。目前,众筹融资在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法律法规监管缺失;众筹资金缺乏有效监管;众筹投资者的保护难度加大;众筹融资平台风险集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瓶颈。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监管法律,明确监管主体、做好部际分工协调,加强众筹平台行业自律,建立小额投资者保护机制,防范、疏导众筹平台风险,加强对众筹创意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众筹融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数家有代表性的众筹网站——众筹网、 京东众筹和摩点网中上线的众筹项目有关数据进行研究,采用STATA分析国内众筹投资行为的特征,发现国内众筹投资行为羊群效应的存在,并利用众筹投资行为中羊群效应的存在对创新创业企业及个人创业者、 众筹网站、 大众投资者、 监管部门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采取领投人制度,即“领投+跟投”模式。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提出观点认为领投人制度是减轻创业企业与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一种内生性制度安排。基于国内8家较大的股权众筹平台的交易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领投人的存在及领投人在投资金额中所占比例与项目融资成功概率、项目的融资完成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从而印证了领投人制度在股权众筹中的积极作用。启示意义在于:股权众筹平台或项目发起方为了提高融资成功率和筹资数量,应充分考虑领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众筹是以网络为依托,借助信息平台和社交网络,实现投融资双方需求直接对接的新型融资模式。目前,交易成功率成为限制众筹发展的瓶颈。基于信任理论,构建众筹投资人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以“点名时间”为研究对象,验证感知风险、感知收益、信任度三个维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众筹成功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人的风险感知负向影响众筹成功率,融资人通过合理地缩减融资目标及期限能弱化项目风险。投资人对收益和信任度的感知能显著地促进众筹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质量、加强项目互动、丰富回报种类均能有效提高众筹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以其优雅自然的情趣和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形式,深刻影响着一代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影响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也要客观辨析出它的消极或者是负面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和富于创造活力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小打音乐为研究对象,对布依族小打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的组成进行分析,观察布依族小打音乐的活动情况,力图对布依族小打音乐的音乐文化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吸收军事密码学之方法论体系 ,促进乐曲考古学的发展。问题的提出源于 1981年叶栋的《敦煌曲谱研究》。基础概念之比较 :“破译”与“解读”为同义词。明文、理想译谱 ;密文、古谱 ;加密、古人记谱 ;解密、古人解读 ;密表、谱字表 ;加密变换、记谱变换 ;密码学、乐曲考古学 ;破译手段之比较 ;从密码破译之要素作比较 ;从使用频率特征作比较 ;从破译对象之开头、结尾作比较 ;从连接特征方面作比较 ;对作者之认定 ;暗号特征之比较。学科特征之比较。结论 :两门学科同大于异。  相似文献   

14.
贵州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黔南、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得以长期保持其原生态面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横贯黔南、黔东南的厦门到成都高速公路以及贵阳到广州高速铁路的开通,这里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生态的变动也会加剧,文化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令人关注,只有把握好稳定与变异的辩证关系,黔南、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才会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相似文献   

15.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在对整部音乐的乐曲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分别与纳西族本民族传统音乐、昆曲、伊斯兰音乐和蒙古族音乐有关。由此可以发现,“白沙细乐”这一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乃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我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发达,孔子乐论被认为是先秦音乐美学的创始,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吕氏春秋》吸收并糅合了先秦各家乐论。文章旨在将三家对音乐的缘起、本质、作用的论述作比较,以期清理出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传统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咏叹离别之情的音乐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钢琴曲与古曲在标题性方面具有一定的联系及相同的意境。钢琴曲以叠奏式结构原则发展而成,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思念之情这一人类普遍的情感,在独特的钢琴艺术形式中体现了"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过去那种随便简单地听几首乐曲的音乐欣赏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应是在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理念先进、内容充实、方法恰当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族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可以通过民族音乐进行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媒介和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对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