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城市和乡村的恋人们:故事一》中,作者纳丁.戈迪默将南非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作为黑人和女性所承受的种族歧视以及性别歧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女性悲惨的境遇与生存状况图景,揭示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残忍。  相似文献   

2.
南非是当前世界上种族主义最为猖獗的国家。三百年来,少数白人对广大黑人进行残酷的种族主义统治,广大黑人为反对种族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目前,南非的种族对抗出现缓解的趋势,但要彻底结束种族歧视、种族隔离还要经过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种族主义     
南非少数白人统治者的种族主义制度是非洲大陆上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的策源地。这种种族主义之所以在非洲得以存在,在于它得到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帝国主义集团在财政经济和军事政治上的支持。种族主义制度本身就是殖民主义的特殊形式。南非共和国有85%的居民——非洲人、有色人种、印度人都处于它的压制下。种族隔离的拥  相似文献   

4.
纳丁·戈迪默的第十四部小说《新生》,聚焦于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南非白人如何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主题。随着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社会矛盾的隐匿化和复杂化,戈迪默从现实主义手法转向隐喻和反讽等手法的使用,以此探讨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白人的角色定位、赎罪心理和关系重构等社会问题及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南非是世界上唯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这种政治制度的反动性,是导致旧南非必然破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种族隔离时期在白人范围内实行的政治制度相近于西方的民主宪制模式,这在某种意义上为新南非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南非延续三百多年的种族主义统治的结束,临时宪法的拟订和实施,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的成功进行,新旧政府的平稳更替,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以及新南非建立后的政治发展,表明南非正在向种族平等、民主和健康的社会进行着成功的历史性转变。南非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人中产阶级与南非民主进程张忠祥引人注目的南非民主进程开始于1990年。在此之前,南非是一个严格奉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1990年2月到1991年6月,德克勒克政府相继解除党禁,释放了纳尔逊·曼德拉等黑人领袖,取消全国紧急状态,废除300多...  相似文献   

7.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相似文献   

8.
实现了种族和解的新南非,为弥合白人统治时期因长期奉行种族隔离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分裂,迅速提升黑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保护社会的宗教、语言多样性,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这个多种族、多族群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治愈的。当前,黑人的贫困和失业、艾滋病肆虐以及周边国家大规模人口入境谋生等严重社会问题依然困扰着南非。  相似文献   

9.
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库切作为一个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流散作家,以超验他者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种族隔离制度给南非的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铁器时代》一书中,库切通过运用超验他者视角,不仅颠覆了由殖民主义所建构的主体/他者的二元对立,而且让卡伦太太讲述了白人和黑人在种族隔离制度走向衰落之时易地而处的困境.最终库切借超验他者视角下卡伦太太无声的涅槃,表达了一个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家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库切以作品《耻》分析和讨论了南非白人种族在后殖民和后隔离时代的南非社会中所遭受的人性耻辱。他们像狗一样毫无尊严地生活在南非这片土地上。尊严的丧失是人性耻辱最鲜明的体现。男主人公职业生涯的堕落和女主人公的被辱和委曲求全是本论文主要讨论的两个方面。南非的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是造成主人公尊严丧失的深刻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是整个民族关注的中心,美国黑人整体上处于一种"边缘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克兰的短篇小说《怪物》中的边缘人亨利·约翰逊的分析,来展示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种族歧视。旨在突出在白人具有民族优越感的环境下,边缘形象亨利所忍受历史带来的恶果: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  相似文献   

12.
库切的小说《耻》表现了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殖民后文化冲突,特别是在白人特权消失后的社会里,黑人与白人的人性扭曲和道德伦理的严重错位。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更能透视出作品的悲剧意识和对南非文化人生存窘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最后作品《新生》没有沿袭她以往作品的反种族隔离主题,而是讲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该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当下南非人的生活,尤其是白人家庭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批评视角,分析《新生》在特殊的伦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依存的三重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作者:[南非]曼德拉(著)谭振学(译)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201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祖马宣布,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岁,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的自传,详细记录了曼德拉斗士般的经历:他出生在南非一个部落酋长的家庭,家境优越。但当时的南非,实行的是种族隔离政策,土著的南非黑人是二等公民的代名词,只占3%人口的白人却拥有着绝大多数的财富,伴随着黑人一生的只有  相似文献   

15.
为库切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基础的《耻》是一部思想深刻的作品,小说以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为背景,讲述了白人卢里和露茜父女深陷生存困境的故事。他们的遭遇如实地展现了生活在新南非的白人如何一步步丧失话语权,陷入生存“耻”境,最终难逃历史性悲剧宿命的图景。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性的思索和对个体生命历史宿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南非白人女作家纳丁·戈迪默的长篇小说《我儿子的故事》通过一个黑人家庭的解体和性爱描写 ,揭示种族隔离政策的罪恶 ,小说视角独特 ,艺术性强 ,给予读者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掀起全民热议的美国佛格森镇白人警察威尔逊枪杀黑人布朗案引起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些思考,通过对案件涉及的种族歧视存在的问题,从宗教伦理、殖民扩张、种族隔离后遗症、黑人自身的能力、司法系统的局限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几点改善,试图从中探出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库切的作品《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一部具有明显寓言式写作特征的杰作,透过寓言化的主题,叙事结构和怪诞的想象,借助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南非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日益激化的背景下的时代画面,让读者听到了最难以辨认,却最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的种族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已经不多见,另一种新形式的消极的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在后民权时代出现,并不断加强。对于政府在取消种族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强烈抵制,并重新接受了对美国黑人消极的看法。他们否认歧视是一个现行的社会问题,不仅听任底层黑人处境的恶化,而且将黑人不利处境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黑人自身,从而使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参与美国体制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南非共和国以其自身的地理、历史、政治因素造就了如今不同肤色、多个族群共存的社会状态。1994年,南非结束了长达48年的种族隔离政策,各肤色人群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然而,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并不等同于族群问题的消失,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族群之间的隔阂乃至分层仍然显而易见,在人口密集、社会交往频繁的城市地区尤为明显。当这一问题与城市中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影响,开普敦城市中的有色人"镇区"现象就是一个典型。"镇区"这一城市空间规划从种族隔离时代残留至今,作为某一群组聚居底边社区而被人诟病。该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南非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也表明其族群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