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头师专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五年增刊发表过沈文玉副教授的《包头方言本字考》,包头师专《阴山学刊》,一九八八年第二期又发表了卢芸生、史震已两位先生的《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本文仅据个人考证所得,作点补充。一、本文所考的是目前包头方言词中一般人会说不会写的方言口语词,本字不明,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1):69-76
汉语方言调查中有音"无字"的现象大抵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方言中的某些词语实际上也见于普通话或汉语其他方言,只是这类词语在该方言中的音(义)与其在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中的音(义)失去了对应;二是某些词语不见于普通话或其他一些方言,但过去曾被普遍使用。濉溪方言中写不出本字的词语或者是发生了特殊的音变,或者产生了特有的意义,或者保留了古汉语中的词语。方言本字考证需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并可用方言间的相互比较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3.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神话学家。他虽然活了不到五十岁,但其文化成就却是多方面的。郭璞一生的著述很多。《晋书·郭璞传》说:“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仓》、《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十万。到了唐代,魏征等修撰《隋书》,《经籍志》里仍著录有:《尔雅注》五卷,《尔雅音》二卷,《尔  相似文献   

4.
潮汕方言无疑是汉语方言中既古老而又很有特色的一种。对这样一种方言,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引起人们注意,有人为它编纂方言词典了。早期对潮汕方言感兴趣的首先是西洋传教士,1847年曼谷教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由GODDARDJOSIAH编的《汉英潮州方言字典》,大概要算是最早的一部潮汕方言工具书了。接下来又有几本以“十五音”命名的潮汕方言著述陆续出现,如1913年张世珍编的《潮声十五音X、1915年江夏越亭氏编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1921年落儒林编的《潮音十五音四卷》等,此后,以十五音为纲而编纂出来的一些潮音字(词)…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古音”,音韵学上一般指上古音。在音韵学的应用中,上古音知识所占的分量比较重,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通假字的识别和同源词的推求。下面就谈谈这两个问题。一、通假字的识别通仅又叫通借,是指在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不用本字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通说下》中说:“盖无本字而后假借他字,此谓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就是说,除了无本字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9世纪末叶《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和西文《中西字典》(1891)、《厦门音新字典》(1913),深入仔细地比较研究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方言音系。全文四个部分:一、清末民初台湾三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简介;二、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中西三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最后,我们的结论是:台湾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音系对导致台湾"混合腔"乃至"漳泉滥"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马重奇先生研究方言的又一新作,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源流清晰、值得语言学界重视。一、观点新颖。研究福建、台湾的方言专著不少,加上各省县志中的方言志,不下百种。在如此众多的方言专著中,如何研究才有新意?作者独辟蹊径,从方言比较这个角度来进行闽台方言的深入研究,颇具新意。前此研究闽台方言的都是对某一方言的具体研究,如台湾学者竺家宁的《台北闽南语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是专门研究台北闽南方言声韵调系统的,台湾学者洪惟仁《台湾十五音字母》(1995年复兴…  相似文献   

9.
一、本文所考的字,是包头市(包括所属旗、县)汉语方言中一些常用的单音节词或词素。凡呼、包两地共有而《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中有的,本文不再收入。二、文中以“~”代替字头。三、文中未加考证的方言字,仍沿用通用字形;有音无字者,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实在找不到同音字的,用“□”号代替;需注释的地方,用括号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通过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大概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角度看张九龄籍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飞 《学术研究》2004,(9):136-137
关于张九龄籍贯 ,历来有范阳 (今河北涿州市 )、始兴、曲江 (二县均为今广东省韶关市属县 )三说。这三种籍贯说表面都有很硬的证据。说张九龄为范阳人者 ,有唐徐安贞撰《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 (张九龄 )公阴堂志铭》 (广东韶关市张九龄墓掘出 ,以下简称《徐志》) :“  相似文献   

12.
屈大均原名绍隆,或作邵龙,以出生地自号翁山,一号冷君。广东番禺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年六十七岁。近人涂宗涛氏曾据《翁山诗外》撰《屈翁山生日考》一文,考订翁山生日为明崇桢三年九月初五日(1630年10月10日),全文载广东《学术研究》1980年第2期。撰者为明诸生。清兵围广州时,削发为僧,法号今种,字一灵,又字骚余,时年二十一岁。他一生不仕清朝,时释时儒,为清廷所嫉。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上谕中曾  相似文献   

13.
嘉兴庄一拂工诗词,善度曲,撰有《十年记》《鸳湖冢》《鸣笳记》传奇三种,又有《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等著述行世。他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海上曲坛,交游广阔,与赵景深、董每戡等俱有密切往来,却因某些原因湮没于历史风尘,少为人知。文章钩稽史料,发掘了庄氏的主要戏曲活动、戏曲交游以及不太常见的戏曲研究著述。  相似文献   

14.
<正>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小说写作的地理背景就在于鲁西——古东昌府一带,书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山东方言,这就为研究考证它的人提供了最重要的内证,它直接关系着成书与作者籍贯的考证判断。在所有方言中,亲属称谓方言更显的至关重要,《金瓶梅》中的“达达”一词就引起许多研究者的争论。著名学者朱星先生认为《金瓶梅》中有些方言词并非纯山东话,如“达达”吴中方言也有,常州人说“爹爹”(tia tia),宜兴人说(ta ta)即“达达”,可知常州人宜兴人所说的都是“爹爹”的转音。故而,对《金瓶梅》中山东方言的这种认识就成了他的论点——《金瓶梅》作者苏州人王世贞说的一个论据。  相似文献   

15.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上古音研究概述(一)声母研究1、关于复声母研究主要论文有:林语堂《古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4-24),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5-38),李方桂《几个上古声母问题》(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5-123),丁邦新《论上古音中带L的复声母》(赵秉璇、竺家宁主编《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0-89),柯蔚南…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研究”是詹伯慧教授负责主持的广东省七·五期间社会科学规划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个项目的成果——150万字三卷本《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第一卷《字音对照》、第二卷《词汇对照》、第三卷《综述》)已按计划分别于1987年、1988年、199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1988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评选1986~1987年全省优秀科研成果时,刚出版的第一卷《字音对照》就荣获二等奖。广东素以语言资源丰富,方言多采多姿著称,  相似文献   

17.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18.
赵兴勤  赵韡 《晋阳学刊》2011,(2):118-121
《西游记》的域外传播接受,因资料较难寓目,目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棘树散人撰《西游记骨目》一卷,不见于目前大陆已出版的所有《西游记》研究资料汇编,亦很少见于各家《西游记》研究著述。对此类资料加以蒐辑、整理和利用,既可拓宽文学史料学的疆域,又可使小说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对当下之《西游记》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5):125-126
敦煌遗书伯283《3文选音》残卷的作者,近人王重民假定为隋萧该——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清水淬其锋”,《(文选)集注》引《音决》云:“曹七对反,萧子妹反。”曹为曹宪,萧为萧该。此残卷作“之对、子妹二反”与曹宪《音》不同,又知非曹宪书。李善音间(于)《文选》注,许淹《音》盖已无存,而此残卷所载“子妹”一音适于《音决》所引萧该《音》合,余虽仅得孤证,在未见许淹《音》以前,无宁假定此残卷为萧该《文选音》也[1]卷五。周祖謨《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则非其说,主撰者为许淹——已而按核残篇,乃发现此书非萧该所作,王先生之…  相似文献   

20.
数百年来粤方言韵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方言一般又称广州方言。它的语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现代广州音系。广州音演变的确切年代,由于受材料限制,较难确指。但可以用反映中古汉语共同语的《切韵》或《广韵》音系作为参照点来考察它在中古以后的变化。当然,由于《切韵》音系不是粤语音系的直接祖先,粤语的某些语音特点可能比《切韵》音更早,但是,由于粤方言中古后受共同语影响相当巨大,所以通过与《切韵》音系比较,还是可以约略看出广州音的发展大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