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爱情观的分析,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指引方向。《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的分析,认为鲁迅的爱情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个性解放是爱情成长的思想基础;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相似文献   

2.
两个类似的爱情文本阐释了两种不同的现代爱情观.池莉在无情地解构爱情,“不谈爱情”是她的旗帜;王安忆则在热情地重建爱情的本质,“乌托邦诗篇”是她爱情观的象喻.不论是解构还是重建都是对传统爱情文本的颠覆,显示了走出传统泥沼的现代知识女性的成熟与自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基.德.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和短篇小说《保罗的夫人》中主人公的爱情遭遇来管窥莫泊桑本人的爱情观,继而得出莫泊桑宿命论的爱情观:他是幻想美好爱情的,但他对爱情所持的态度却又是悲观的;他是不相信爱情的,无论是否建立在婚姻上,因为在他眼里爱情就像一场虚无飘渺的游戏。  相似文献   

4.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们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婚姻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爱情婚姻教育的内容包括恋爱观教育、婚姻家庭观教育及现代性别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转型期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大学生爱情观的时代特征以及大学生当前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大学生端正爱情观,高校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爱情心理教育、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和加强爱情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理解爱的真谛、端正爱的态度、培养爱的能力、正视爱的挫折、注重爱的道德,最终形成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7.
分析指出,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中女主角华蓉的遭遇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在爱情问题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错位;她的爱情悲剧,折射了具有古典理想爱情观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坚硬的现代现实之前的溃败,和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对古典理想爱情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中西诗歌文化里永恒的主题,中西方诗人对爱情诗歌的创作更是丰富多彩。澳大利亚当代著名诗人格兰·菲利普斯的《邂逅》,以视觉诗为载体,诠释了他的爱情观:相遇、相依、惜别。本文旨在通过解读视觉诗《邂逅》,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澳洲的爱情诗歌,从而对爱情观获得一次全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让·雅克·卢梭是享有世界盛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在其《忏悔录》中,他描绘了自己一生中的主要爱情经历,蕴含着他的爱情观。因此,通过对卢梭的爱情经历的剖析,挖掘其爱情观,借鉴其精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理性认识的自觉,树立爱情中的信任和忠诚意识、责任和宽容意识、道德和选择意识。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主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一首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感伤诗。诗人的用心并不是要为后世帝王提供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而是要表达他对人间爱情的看法。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象李杨那样真诚持久,专一不二;同时爱情又不能象李杨那样只顾及彼此相爱而贻误其它,它应具有崇高的社会品格。这就是白居易的爱情观,它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而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济慈的诗集美、真、爱三位为一体,超越了悲情人生,化具体为普通。济慈的诗用精妙的节奏,表现自然状态下的和谐之美,咏唱天与人的和谐之音。济慈满怀热情求索,以生命为代价建构诗的生命天地。逃避并不是唯美,沉湎更见出创造。济慈执著的梦幻追求,多彩的狂迷欢乐,使他的诗的世界充满激情和异土情调,其爱心又总让人感受到生命跃动在他的诗国。济慈以狂迷的体验、多彩的欢乐,帮助读者找到了现代精神的一个形式,即让生命充分扩张、延伸,并使之充满另一个世界。济慈随心所至、自然生成的诗歌的观念同后来意象派的诗歌创作思想是相通的。济慈的诗作及其诗论的影响已超越了国界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世界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红豆》 组诗是闻一多著名的诗作, 它并非人们所阐述的那样是简单的对忠贞爱情的叙写, 而 是完整丰富地记录了因旧式婚姻而产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悲欣怨怒, 讲述的是 “过渡时期的中国爱情故 事”, 在中国爱情诗歌史上, 实现了类型的拓展, 创造出了具有特殊认识价值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传记作家蒙克顿·米尔恩斯所写传记《济慈评传和书信》 ,总结了英国诗人济慈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真实而生动地分析了济慈同范妮·布劳恩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爱情悲剧。这一悲剧全因济慈身染重病、英年早逝而造成。相爱无果 ,惟有悲叹自己命太薄。  相似文献   

14.
"消极能力"(Negative Ability)是济慈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之一,"消极能力"说体现的是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说首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后为文艺批评采用,也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理论与"消极能力"说颇为契合,以作为哲学概念和文艺批评术语的"虚静"理论审视济慈的"消极能力"说,不仅可以阐释济慈"消极能力"的内涵,还可以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代,受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大潮的激发,爱情诗创作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骤然勃发.这一时期爱情诗创作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多元性的倾向性特征,弥补了中国传统诗歌史的薄弱环节,为其后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宁调元既提倡诗言志,也主张诗言情。宁调元的情诗涉及爱情、亲情、友情,具有突出时代主题、多用词的体裁、艺术手法多样等特色,其品位高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我国近代诗词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梧桐意象的情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梧桐意象的情感内涵十分丰富。在思乡怀远诗中,梧桐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在怀友送别诗与酬唱诗中,梧桐洋溢着深厚的友情;在爱情诗与怨诗中,梧桐又蕴含着浓浓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诗人坚持诗歌创作,是因为人生在世,天意难违;诗人痛苦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诗歌是终极理想对丑恶现实的烛照;异域之爱很可能战胜本土之爱,我的散文诗里,流淌着圣琼·佩斯等法国诗人高贵而风流的血统;法国诗与中国诗犹如法国少女和中国少女,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神韵与肉感;尖峰体验奠定一首诗的架构,即肉体,集体无意识则赋予一首诗以灵魂。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教伦理使得中西诗人的爱情观念不同,从爱情观念的角度看,中西诗歌在爱情态度、抒情方式、婚恋题材和情感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