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局部抗战,推动了民众救亡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同时他们在国民党内的率先联共抗日,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给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政治前提;芦沟桥事变后,地方实力派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敦促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对全面抗战的开始发挥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尽管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日是被动的和消极的,但国民政府最终还是放弃了不抵抗政策,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主战场的地位,是不容动摇和否定的,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统战工作是中共总战略、策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湘系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前后持续20余年。其间,既有良好的合作和顺利的发展,也有尖锐的对立和严重的挫折,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圆满的结局--实现了湖南的和平解放。尽释前嫌,化敌为友,正确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共上层和中下层领导在统战工作的不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湘系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中留下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5.
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是指除蒋介石的嫡系之外的一切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 ,它关系到国共两党力量的消涨 ,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前夕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行动 ,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方面达成的共识 ,促进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研究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必须注意二个问题。一、要历史地看待国民党战场的溃败,当时实际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不能忽视国民党军队采取的一些战略性撤退;二、蒋介石的抗战心态可谓“一箭三雕”:打败日本侵略者、削弱和消灭中共及其革命武装、削弱和消灭威胁其统治的各派军阀。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实际行动自然互为矛盾,这就势必影响抗战的成效,最终招致了初期抗战中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老年保障问题媒体报道较多,而学术界却鲜有关注。根据诸多媒体的调研报道,目前大多数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生活比较困顿。虽然社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帮扶,但是没有彻底解决其老年保障问题。因此,应该从实施主体、保障项目、保障供给三个方面重构其老年保障,切实保障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英雄气概;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正面战场牵制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掩护了沿海工业内迁,使大后方的工业基地得以建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中共处理福建事变的失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中共通过争取粤系、滇系和川系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对华北、西北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巩固了长征胜利的成果,为中共立足陕北,继续领导全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些学者所持的应对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重新定位,并将其视为国共两党共同纲领的观,大,本文从分析《抗战建国纲领》的相对进步性和成因入手,进而比较了其与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异同,指出《抗战建国纲领》是具有鲜明二重性的纲领,具备逆向发展的可能,它在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过程中的作用有限,甚至未能规范国民党自身的政治行为。因此,不能将其视为国共两党的共同纲领,亦不能给予过高评价。  相似文献   

11.
1938年 11月至 194 0年 3月是中国军队参战次数、参战兵力和歼敌人数最多的时期之一 ,并且进行了四次攻势作战 ,扭转了被动局面 ,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因而这时期的抗战是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方实力派和地方主义研究》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开眼看世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辟新领域。引进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多样化,摒弃绝对化的研究模式和引进非史学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了史学研究方法的新扩展,书中关于广东社会是“一个畸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亦新亦旧、有得有失的方法”,“呈现出向商业社会过渡的特征”等论点和论述,以及对“地方主义”和“地方实力派”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科学的总体定位,均体现了作者不囿成见与追求新知的勇气,为作者及后来者开展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壮族陆军官兵在正面战场英勇作战,付出很大牺牲,壮族飞行员给日军很大打击,壮族青年学生参加学生军,动员民众配合军队作战,为正面战场抗战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深受国民党派系斗争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1927-1936年,两广地方实力派在与蒋介石抗衡时,关系密切,似乎结成了粤桂联盟.1929年李济深被囚后,广东陈济棠依附蒋介石,与桂系处于对立冲突之中.1931年胡汉民被囚后,两广又紧密合作,对抗中央,酿成困扰中国政局的"西南问题".因此,粤桂关系的互动实际上是广东、广西、中央关系的互动,此种情况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地方主义势力的强大.  相似文献   

15.
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成立于1937年7月,先后参与了徐州、武汉、随枣、枣宜等地的作战。担负了重要的作战任务,钳制消耗了大量日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后来五战区作用有所弱化,但五战区一直都是中国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战区与其他各战区的关系也从最初的"领导",慢慢更强调"协作"。作为统一构成的整体,五战区和其他各战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协同和配合。而且五战区为了捍卫民族生存,不论是在歼敌方面和自身损失方面的贡献都是突出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澳门在广东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中 ,由于澳门的地缘和特殊环境 ,成了战时中共党组织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对外联络窗口和桥梁。广大澳门同胞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挺身而出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利用澳门的特殊条件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并团结国际友人 ,开展对澳葡当局的统战工作 ,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抗日战场 ,对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国民党对西北民族发源地的关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和作用。第一,明确指出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 源地,以此维护民族的自尊;第二,鼓励国人从西北辉煌的历史中恢复起民族的自信;第三,以祭奠黄帝陵来增强民族 的凝聚力,达到团结各民族各阶级共御外侮的目的;第四,指出开发西北是激发西北民众精神力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高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要为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先进文化方向,并以独特的大学精神积极引导社会前进;为此要通过高校自身的适度超前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科技机制、保持大学品格追求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主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地方司法改革是抗战时期建国的实际举措,建设独立的司法组织,有法定经费来源是司法独立的必要条件。战时,最高司法当局在组织建设和经费划拨方面有着突破性的制度设计,在国家财政最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最高国防委员会却意外地通过了此前千呼万唤而不得的地方司法经费国库支付的决议。但是,对这个在司法独立道路上的实质进步,地方实际操作中则是窒碍丛生。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频遭阻碍的各方原因,总结了司法改革的多重效果,对此后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