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元7世纪到13世纪,中阿两大文明同处于世界文明的顶端.在长达数百年间,中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频繁交往,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两大不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唐宋时期中阿文明的交往,不仅在中阿关系史和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当代价值.这种交往对今天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都有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比和阿拉伯人民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阿两个伟人文明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阿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直保持着极其广泛的友好合作。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实现发展目标上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阿合作的基础在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阿两个伟大文明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阿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直保持着极其广泛的友好合作.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实现发展目标上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阿合作的基础在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与相互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长期以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合作的主旋律。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秉承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强化政治互信,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投资贸易、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和平与安全各领域合作中不断取得丰富成果和显著成就。2022年将要举办的中阿峰会,必将进一步加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阿全面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阿合作,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治理与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丁俊 《阿拉伯世界》2003,(2):35-38,34
“中间主义”作为当代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重申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积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间主义”思潮对于维护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团结进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文化共性是文化交往和传播的基础.中华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首先是能够被双方认可的“共有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寻求中阿文化共性的前提下,促进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实现两大文明间的交往和共赢.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阿盟助理秘书长海法阁下, 各位代表, 很高兴同阿拉伯各国和阿盟秘书处的代表们在线上相聚,共同出席第九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交部,对与会的各位阿拉伯朋友和中方同事表示热烈欢迎,对阿盟秘书处等为筹备本次会议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是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深化友好关系的重要对话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本届研讨会将聚焦"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阿文明交流"主题,继续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彼此社会、经济发展,为世界文明进步注入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史源远流长,它们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堪称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佳话。本文旨在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唐朝至明朝期间阿中友好往来的历史进行回顾,以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知相交,中阿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作为战后国际关系史重要里程碑的万隆会议,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直接接触,为中埃关系实现突破性进展并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第一波建交高潮奠定了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万隆精神下的中阿友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近十年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2020年,中阿双方在抗疫合作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谱写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成为双方在新时代对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政府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贸交流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舞台。由于互补性强而使中阿经贸交流实现了互利双赢,但随着中国商品和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阿拉伯国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未诚信守法经营、部分中国员工不能融入当地生活等问题,这些经贸因素已逐渐成为在阿拉伯国家影响中国形象的重要变量,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年底突尼斯政局发生变化后,一股群众抗议示威浪潮随即席卷阿拉伯世界,东起巴林,西至摩洛哥,鲜有未被波及者,其声势之大,为中东地区历史所罕见。总的来看,中东地区动荡高峰期已过,但政治诉求不断,内部矛盾纷呈,外界干预有增无减。虽然中东剧变对中阿经贸合作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未来应充满信心。中阿双方对于彼此间的经贸交流都有需求,肯定还会持续发展,这对中国企业而言,应是需要牢牢把握的战略良机。  相似文献   

15.
自"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双方良好的政治特殊关系,这种政治特殊关系既不同于联盟关系,又超越了普通国家间合作关系,具有"战略合作"之特点。未来十年,中阿战略合作将迎来历史机遇期,但"中阿合作论坛"能否上升为类似于上合组织的多边组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促进因素来看,中阿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对重大国际问题持相似看法,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共同倡导政治多极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文明对话,这已成为中阿战略合作的利益和价值基础;从制约因素来看,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其缓慢的一体化进程和在安全上依靠西方国家,亦影响其与中国战略合作的深度。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还须消除"伊斯兰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对双方民众的影响,提升对方在中、阿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美国媒体,结合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将“泛阿拉伯主义”附会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进而视其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纳赛尔掌权后,美国媒体出于对埃及亲苏外交的敌视,纷纷指责埃及政府试图仰仗苏联支持,建立“阿拉伯帝国”。随着埃及(阿联)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舆论界仍继续敌视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认为纳赛尔建立“阿拉伯帝国”的“野心”虽然导致其与苏联的纷争,但仍是西方的威胁。美国人对纳赛尔的敌视,虽然伴有强烈的冷战心态,但他们频繁以“阿拉伯帝国”或“穆斯林帝国”的历史意象,比附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实际上是对“东西对立”叙事模式的延续,反映出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伊斯兰征服”的历史记忆,并连带着对中东地区整合倾向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双方有类似的国情,都需要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近年来中埃两国各领域关系健康发展得益于双方开展的首脑外交。穆巴拉克总统第七次访华确立了中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它对当今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岱  张永璟 《城市观察》2011,(1):175-188
关于广州历史,人们通常用“四地说”予以概括,但这应当说主要是事实性表述,而不是更具价值性的表述。如果要对广州进行更具价值性的表述,只需要两句话:千年绵延的世界性滨海商都;中国现代化的前沿。准确而透彻认知广州的历史铭刻,以及由此历史铭刻而酿就的城市历史文化基因,对于面临新拐点的今日中华文明转型中“广州再前沿”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