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随着哲学体系问题探讨的深入,人们不可避免地都要去重新思考诸如哲学的对象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的功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何在这类基础性的问题,并由此引起不同看法的争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这是大家都同意的。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应以世界为对象,这也是人们都可以承认的。“世界”原本是一个界域概念,据此甚至我们说,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省哲学界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年。至今,对于“两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大体上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的概括和表述;另一种是认为“两变”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我则认为“两变”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而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的、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经理 《南方论刊》2007,(12):47-48
人们正在坚信现代科学的崛起宣告了哲学的终结,正如那些现今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被阅读到的一切那样。据此,哲学看上去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被嘲笑为那些只为饱食终日的人准备的饭后谈资。然而,现实情况刚好与人们理解的相反。本文据此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人与哲学的内在循环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理解哲学,如何理解人.目前哲学界讨论十分热烈。笔者试图通过论证表明.这两者其实是一个问题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方面,对于这种内在联系,我们可以用内在循环来加以概括。这意味着.哲学与人之间具有一种互相缠绕的本质关系:要把握哲学的本性,必须以对人的自觉把握为基本前提;而与此同时,要真正实现对人的辩证觉解.又必须通过哲学的方式、运用哲学的智慧,这即是说,我们必须通过人去了解哲学,也必须通过哲学去把握人。哲学的奥秘在于人,意味着要理解哲学必须从人出发去理解,而人的奥秘在于哲学,则意味着人之…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探“哲学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现在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重分析的认知方式比较,更偏重于追求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中国哲学的这种特质,在道家与道家系统(本文把《老子》、《庄子》、《淮南子》和何晏、王弼等著作和人物,均认作道家系统)的著作中即有明显的表现。(一)道家与道家系统的哲学几乎都是从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性提出问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在道家思想家看来,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7.
张蓬 《学术研究》2012,(4):7-13
我们对于西方哲学关于“存在”问题之“如何”的叙述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从中国哲学语境所观察的西方哲学把握“存在”问题的方式.西方哲学是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与“在者”,“存在”作为“问题”乃是因“在”与“在者”的分别所致,这种分别的所缘是“在者”与“在者”之间的不统一性(同一性),从而衍生出我们的所见所感如何可以是可信的实在的问题.因此,由“在者”之可信之疑而走向“在”本身.如何在“在”与“在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为“信”的桥梁,成为西方哲学努力的目标.但是,在这种分别中所形成的对“存在”本身(是)的“是什么”的把握,却不得不陷入对“存在”问题知识论的解释性悖论.  相似文献   

8.
杜威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亦即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只有理解了这个内在逻辑线索,我们才能够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其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结构.杜威在解决了哲学所应该关注和研究内容的论证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经验"和"民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对应关系再探索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有一批论者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在他们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对...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在学习中,对哲学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意见异常分歧,归纳起来主要的是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提两个——除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外,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问题。一种则坚持恩格斯的提法,主张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我是主张后一种意见的。为什么说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呢?因为这是经典作家无数次肯定了的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全部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伟大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列宁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说过:“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是否把自然界、物质、物理的东西、外部世界看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意识、精神、感觉(用现今流行的术语来说,即经验)、心理的东西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哲学界关于《资本论》哲学性的确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应用论"的确证方式和"视域论"的确证方式。将《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等同于"哲学知识"研究至今仍然是难以拨去的思想迷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全部理论活动(包括哲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从结构上看存在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各种具体的思想观念)之分。《资本论》中的科学(实证)活动不是自足的,其得以展开的前提——基本范畴和原则是由哲学(思辨)活动提供的;同样,哲学(思辨)活动也不是自足的,反思思想最终是为了构成更合理的(关于世界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哲学活动与科学活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却存在哲学活动的结果能否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条件的问题。当下相关研究应在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基础上,以哲学的提问方式、表征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推进《资本论》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曾于前年在《广东社会科学》发表过《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一文,由于篇幅所限,一些问题尚没能广泛展开讨论.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就在于补前文之不及.一 “迨其晚年,超悟极于高远”白沙门人张诩在为白沙撰写的《行状》中讲到,“迨其晚年,超悟极于高远,则又非人所能窥测,言语所能形容者矣”.说白沙学问到了晚年境界极高,已经到了人所难以理解的程度.这里可以看到,白沙哲学有过一个发展过程.过去我们研究哲学史,对某些哲学家思想的探讨就往往忽视了“发展过程”这一点,抽去这些思想所存在的时间空  相似文献   

13.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 ,意在实现 (体现、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内容极为丰富 ,基本取向和表征是使其理论能够更为有效合理地分析说明当代现实。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也可以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发展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发展的把握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其一 ,当代发展是怎样的 ;其二 ,哲学怎样把握当代发展。前一个方面涉及当代发展特点 ,后一个方面涉及哲学把握方式。恩格斯曾经说过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次划时代的发现 ,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按…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是哲学的主题和实质。探讨未来哲学的状态,就必须了解未来的人将会怎样,因为,迄今哲学所经历的形态也就是人所经历的发展状态和理性映照,人的未来发展是理解哲学未来发展的支点。 无论是了解人的未来发展还是理解哲学的未来发展,都聚焦在对于类存在即对人的“类”的本性和特征的理解上。人类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正在走向类本位时代。适应人类的这种走向,哲学不但应当反映、表达这一趋向,而且应承担促进、推动和升华人对自身的本质变化的自觉意识的任务。因此,“类哲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哲学的未来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再论“天理”“人欲”□杨达荣“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和归宿。笔者去年写过《朱熹的天理人欲辨析》一文①,主要从历史背景分析理欲之辨的伦理意义。本文打算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讨论天理人欲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天理”“人...  相似文献   

16.
张江明同志在《关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探讨》(载《学术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中仍然坚持“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概括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对这个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再探讨”。对于张江明同志“再探讨”一文中一些主要观点,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同张江明同志“再商榷”。不对之处,敬请张江明同志和其他持不同观点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 我认为,首先要把哲学问题同哲学命题区别开来。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短语,它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哲学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史上唯  相似文献   

17.
一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广泛深入的探讨,说明人类开始普遍、强烈地认识到自身活动对自然界的全方位影响。这种影响中的负面因素构成了自我反省的主要内容,它大致上包括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人口过度增长等几个方面。相应地,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也得到了基本规定,它呼吁节制、全世界的明确意识和共同努力,以及寄希望于发展出种种适应于环境保护要求的高新技术。鉴于近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多数论述大抵局限于在现象层面上展开,笔者以为尝试剥离问题的核心,从而对问题进行思想史根源的挖掘…  相似文献   

18.
李雷  李庆保 《南方论刊》2016,(4):58-59,75
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行政化色彩浓郁,危及审判公正的实现。究其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官僚文化、上下级法院司法人员素质配备失衡、法院内部的考核制度以及地方各级法院院长选任制度缺陷等因素所致。应该废除上下级法院间存在的案件请示批复制度、完善人事选拔制度、改革法院考核制度、建立下级法院监督上级法院的制度渠道。  相似文献   

19.
对实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战场.在当今哲学界,人们或把实践看成是主观客观化的活动,或具体化为生产活动,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力图从葛兰西的文本出发,解读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包含三个维度:历史、人和关系.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进入生产力的结构系列,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当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与“人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这一传统哲学教科书的观点相对时,则仿佛出现了科学与人同是生产力中第一的或首要的因素的逻辑矛盾。因此,探讨生产力中科学与人的关系,解开这个咋一看来的逻辑矛盾,对在全社会确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晚出的社会因素,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近代,它成为区分强国和弱国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它成为区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到了当代,它进一步成为经济为主体的综合国力激烈较量的坚实后盾。以科技实力为特色的国际竞争环境,使得人类社会实践呈现出一系列的新面貌和新特征。并以五个方面的变化表明,人类的社会实践已由传统形态转化为当代形态。在这五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