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今传《孟东野诗集》十卷五○○余首,其作年可考者尚不及二○○之数。前辈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就中以华忱之先生《孟郊年谱》所作考订最称精详,然疏忽遗忘,有所不免。近读《孟东野诗集》,颇注意及此。兹就管见所得,作为《补考》六题,既求正于华忱之先生,亦望海内方家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3.
孔见 《中华魂》2012,(17):54
偶得闲暇,信手翻阅《孟东野诗集》,顿生爱不释手之感。东野,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字。他的诗多伤感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诗显寒苦之音。他长于五律,诗的风格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孟郊题为《古兴》的一首诗:"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读后引起了我的许多遐想。诗人在这里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楚人卞和在楚  相似文献   

4.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东野条称:“郊字东野……贞元十二年李程榜进士,时年五十矣。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蓊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命酒挥琴,徘徊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辞官家居。”解放前后的一些年谱、文学史,多用“辞官”之说。证诸史籍,这种说法是不确的。《唐才子传》中所说的“辞官家居”,不见于新、旧《唐书》的孟郊本传;亦不见于更早的《贞曜先生墓志铭》。韩愈写墓志铭,常因过分颂扬死者而遭后人批评。  相似文献   

5.
读《清人诗集叙录》札记朱则杰《清人诗集叙录》为当代著名学者袁行云先生所著,专门著录清人诗集版本情况。袁先生曾以三十余年之时间与精力,遍历北京地区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及其他个别地方图书馆,前后阅读清人诗集四千余种...  相似文献   

6.
一、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此篇(《孟东野诗集》卷七)系元和三年秋冬作:(一)、诗云“老人非俊群”、“形拘在风尘”,必作于盂郊元和一、二年间卜居洛阳之后。老在这前后几年间张姓官中书舍人者有张、张弘靖二人。捡两《唐书》,官中书舍人在贞元二十一年以前(《新唐书·张说传》),而弘清官中书舍人在元和初(《旧唐书·丰贯传》),因订张舍人当为张弘靖而非张。(二)、张弘靖官中书舍人在元和元年至四年。检《全唐诗》卷三二一权德舆有《奉和张舍入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通简僚友》诗,卷三七0吕温有《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  相似文献   

7.
唐诗名集《孟东野诗集》自宋敏求编订至今,历代传本总计近30种①,讹传甚多。1959年人民出版社曾以明杨一清刻本为底本校订、出版。因当时一些善本尚未访知(如北宋刻本、汲古阁影家精抄本、明初抄本等),加之校勘者欠加“本校”,致使该校本遗漏了不少说误。在遵照国家古籍整理规划组关于“重校孟集意见”的十多年研究中。笔者以访得十多种罕见善本对勘发现为1959年母校本所遗漏的础误计百条。本文先举出十条。1、“每苔”系“莓苔”之误卷六《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商龄每苔滑,石板上下频”。句中“每苔”二字除扬一清刻本和汲古…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是一篇颇有名的文章。据某些译释的资料来看,恐怕有些研究者并不瞭解此文的真义。兹举四个问题讨论之。一、“其他”原文:“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古文观止》注:“其他美处纯乎其为汉氏。”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曰:“大意是,他的诗超过了魏晋时代的诗,有些精妙的诗达到了上古诗歌的水平,其他的诗也接近汉诗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9.
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谢冕冯至先生写《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是在二十年代末。1929年以后至1941年以前大约十年的时间,先生极少写诗。先生在1955年《冯至诗文选集》序言也说,这段时间“写作非常稀少”。直至194...  相似文献   

10.
贺季衡,名钧,一字寄痕,江苏丹阳人,清末民初杰出的临床学家,孟河马派之支流———丹阳贺派的开创者。贺先生师从孟河马培之,深得其谪传。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活人无数。其所传弟子达36人,有《贺季衡医案》传世。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要把“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看成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口语”是这样要求,我想,对“书面语”更应这样要求。因为它对口语作用大,影响深,能起到净化语言的主导作用。这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说的:“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 (《送孟东野序》)本文试图仅就书面语言美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韩愈诗系年,自宋及今,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用力尤多的有宋方崧卿《韩文年表》、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当代学者钱仲联先生之《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精慎的考证、辨析,对韩诗399首、联句15首悉数进行编年、笺注和集评,可谓集前人之大成而有创见之巨制。但笔者在研读唐诗时发现,钱《释》在系年方面仍有少量疏误之处,兹提出六则加以考辨,以就教于钱先生,并盼海内专家、读者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3.
《马端肃公诗集》是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马文升的诗集,白寿彝先生在其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中认为该诗集已经佚失。其实,《马端肃公诗集》自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刊刻后就一直在流传,并于20世纪初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笔者试对《马端肃公诗集》的刊刻、流传情况及价值作一考论。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后,论者常将庄子和屈原相提并论,对二人风格特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加以比较分析。韩愈在阐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时曾以庄屈为例: “周之衰……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送孟东野序》)指出了他们思想风格的某些一致性。明末陈子龙在《谭子庄骚二学序》中指出:“二人所著之书用心恢奇,逞辞荒诞,其宏逸变幻,亦有相类。”清刘熙载也说:“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方,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初唐的开拓,盛唐的丰收,中唐的独创,都为古典诗歌增添了夺目的光彩。每逢提到唐诗,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忽略了一些过渡时期作家所起的作用。本文将要论及的中唐诗人孟郊就是这样一位处于过渡时期的作家。一孟郊,字东野,人称“苦吟诗人”。历代评论家对他颇多微词。北宋著名大词人、散文家苏轼曾把读孟诗比作听“寒虫号”(《苏东坡集》卷九《读孟郊诗二首》之一);金末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陆时雍  相似文献   

16.
《秘藏宝鈅钞》中存有公孙罗《文选钞》原文一条,这是目前中日所有文献中仅存的直接冠以公孙罗《文选钞》的注释.东野治之据此和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论证,《文选集注》中的《钞》即为公孙罗的《文选钞》.富永一登结合日藏的九条本、上野本及其他各种《文选》刻本对东野治之的论证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文选集注》中的《钞》应是《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的无名氏的三十卷本的《文选钞》.  相似文献   

17.
北宋扬州诗人王令在宋代作家里,颇象唐代的李贺,他们都很短命,却给后人留下了数百首以奇警创辟为特色的诗歌。钱钟书先生曾说王令“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王令的诗歌奇崛警迈,令人可惊可愕,当时就为人所瞩目。“年十数岁……未尝从师为辞章,即雄伟老成,人见之皆惊”。就连公认的倔强人王安石也赞誉他“卓荦可骇”,“非安石所能及”。王令的诗歌创作,在气度上与唐代韩、孟,宋代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相同。他在《还东野诗》里云:“吾于古人少所同,唯识韩家十八翁。”所以钱钟书先生说:“王逢原作诗,心摹手追,最属昌黎。”精确地指出了王令诗歌最显著的特色。而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则  相似文献   

18.
<正>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云龙百尺楼。 [集笺] 东野穷愁死不休《笺注》:《六一诗话》:“孟郊、贾岛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是都无一物耳。”《隐居诗话》:“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相似文献   

19.
《古小说序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小说史、古代小说理论,古小说的序言和题跋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序分为题书、赠人二体,孔子为《易》作《系词》,大概是最早的题书序跋之类,清人姚鼐论其作用为“推论本源,广大其义”。唐初,将送别赠言始称为序,如韩愈《送孟东野序》、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等都是著名的赠人序言,它的作用是表示“致敬爱、陈忠言”的友谊。两种序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赠人之序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姑且不说。较早为小说作序的可推刘向、刘歆,他们雠校  相似文献   

20.
《顾诗汇注》校补举例周可真《顾亭林诗集汇注》(简称《顾诗汇注》)是已故教授王蘧常先生的一部宏篇巨著,为清代以来顾炎武诗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她集中地体现了王先生之谨严踏实的学风和渊厚博洽的学问;读之,令人叹服不已。但是,任何优秀的著作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