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与政府对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使得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量存在,并已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障碍,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因此,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政府应该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体系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才能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社区化和弱势群体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社区照顾的发展。通过整合社区内外资源,结合政府与民间力量,社区照顾不仅可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而且还能避免社会福利单纯由国家提供的弊端,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心俱乐部组织下的老人社区自我照顾模式,创造了社区照顾的重要经验,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但是由于体制和资源的约束,俱乐部的运行需要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支持;改革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既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能否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问题 ,不仅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 ,只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既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护 ,又要能够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和“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从而化解政治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松德 《云梦学刊》2009,30(6):113-11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群体的基本特征看,大学生弱势群体表现为家庭一经济弱势、人际一心理弱势、学习一学业弱势三种基本类型。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扶助政策,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怀,不仅要体现在表层的解决其生活困难和学习问题上,更要关涉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发展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弱势群体道德发展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分化重组进一步加大,从而弱势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以此同时,弱势群体犯罪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参照群体选择失当、社会纽带关系断裂、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广泛的社会排斥等因素,弱势群体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并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因此,应该对弱势群体增加社会支持、开展社会修复,培养该群体的社会归属感,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从而有效防控弱势群体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心态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汉 《中州学刊》2005,(3):114-116
中国弱势群体有一些负面心态,如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较强烈的受挫情绪、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等.思想政治工作须立足于社会体制转型这一宏观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弱势群体的负面效应的心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制定相应的对策,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问题,使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稳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视文化中弱势群体的界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精神和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的人文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人文诉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必然获得双赢:即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电视新闻节目资源的补充。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电视新闻聚焦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王玲 《兰州学刊》2004,17(3):201-203
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帮助、支持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 ,不仅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而且是增加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 ,更应提高弱势群体的自力更生能力 ,使他们不再返贫、返弱 ,真正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基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导致其弱势地位.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干预机制,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农发行的作用、职能、地位,从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健全、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重视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和发展。立足于农发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的实际,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农发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 ,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工作中构建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是发挥和提升社区工作调动社区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有力措施。社会支持网络有其特定的结构和互助互济功能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对于专业性社区工作的发展 ,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无业人员、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犯罪呈现出一种日趋严重态势.事实表明,现有的以刑罚打击为主的消极刑事政策具有诸多弊端,难以抑制日趋严重的弱势群体犯罪.西方社会支持理论推崇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该理论所假定的一系列事关社会支持与犯罪关系的命题多被实证研究所证实.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缺失已是不争事实,这已经成为致使弱势群体犯罪的一类重要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犯罪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社会支持理论所推崇的积极刑事政策为预防和减少我国弱势群体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弱势群体基本特征及其深层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转型以来,弱势群体总量逐渐增大,他们同时承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边缘化日益明显但整合性较弱,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社会风险承受力脆弱。弱势群体问题正在对中国社会造成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使社会公正原则受到了挑战甚至严重的侵蚀,降低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制约了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限制了弱势群体成员的潜能开发,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由于信仰天平的倾斜,弱势群体易受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利用,如果在体制内不能给弱势群体建立正常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势必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以来,下岗失业职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城市弱势群体,政府和企业安排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由于制度的覆盖面有限,在正式制度缺位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提供的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下岗失业职工经济和就业问题解决途径的考察,分析了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学生中弱势群体曲就业心理障碍问题日渐明显。研究和解决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心理障碍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转型期该群体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社会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正式支持、社区提供的准正式支持、个人社会支持网提供的非正式支持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的专业技术性支持展开,并着手探索社会支持系统化问题。总的来看,已有研究初步形成了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框架,但是在多元主体间协作以及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还缺乏有深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青兰 《天府新论》2009,(2):157-159
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且呈扩大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注弱势群体一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国内不少学者仅从社会保障、政策倾斜、收入分配、权利地位等途径来探讨改善弱势群体处境的问题,外在环境固然重要,内因才是根本.以思想教育为路径,提升弱势群体的自强意识,改变其就业观念,增强其对改革的认同才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9.
把弱势群体纳入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处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加大扶贫力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教育和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提升弱势群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收入较低、精神缺少慰藉、社会参与机会较少等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与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1月至3月在黑龙江省做了实地调查研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依据社会工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理念,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人在情境中”的核心思想,为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路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