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以前,我常说,我是教语文的。随着教语文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我应该努力用语文教人。这句话就成了我今天和各位同行交流分享的话题。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  相似文献   

2.
●都说“文如其人”,教也如其人。语文教学的质量取决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示范与表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您有一句名言传播甚广,叫做“何谓语文,我即语文”。听听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我想一定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一句话是我一次在讲座中不经意用上的。当时我强调语文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应该在思想文化修养和语言行为习惯方面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示范,尤其是起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的作用。我讲得颇为激动,不免过甚其辞,便脱口说了这一句话,其实前面还有半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敢于说出”,可知这是一句自勉的话,并不是自…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觉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抱怨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的,为什么一写便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时间久了,语文教师的抱怨便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写“下水”作文,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相似文献   

4.
咬过的汉堡     
参加过几次语文教师座谈会,听同事说:“写循环日记既能减轻师生的负担,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友谊,真足一举多得。”一向“耳软”的我.心动了,也行动了——我为学生买来了29本日记本,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轮流写,相互批改,共同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的职业功能做了这样的界定。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呢?在学生眼里理想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多重角色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美的创造上。教学形式美是教学内容美的外化 ,对表达内容的美有促进作用 ,并且形式美本身也具有美育作用。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造教学形式美的能力 ,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和课堂教学艺术的美 ,使语文美育从内容到形式都统一起来。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接受美的熏陶 ,丰富知识 ,多角度、多方位地用“美”来感染自己 ,甚至可以做一个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杂家 ,从而提高审美修养 ,成为一名在美育的天地里游刃有余的高品位的语文教师。一、教师对自身形象的创造教师自身形象的创造包含仪表美、语文美…  相似文献   

8.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是《西门豹治邺》最后一段中的两句话。照通常用法来解释,上句中的“以”字就是“用”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应译成“百姓是可以用来享受成果的。”如照这样译出显然是讲不通的。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讲得通呢?我们翻开通用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可以看到课本中对这句话的注解是这样写的:“[可以乐成]可以和他们共享成果。”这里把“以”译成了“和”。为什么在这里可以把“以”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来新夏 《社区》2010,(8):14-14
从小就爱读书,但“博览群书”这一词语,却是十多岁时从一位中学国文老师谢国捷先生那里听到的。他刚从辅仁大学毕业,风流倜傥,出口成章,颇受学生爱戴。他的话像金口玉言那样被奉为经典。从此以后.我就把“博览群书”作为读书的目标。见着书不管内容讲什么就看,为我后来号为“杂家”奠定了基础。稍长,读了一本《颜氏家训》,有句话大意说:读书未遍,  相似文献   

11.
【案例】“宋老师,我能写两个人吗?”“你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嘿嘿!宋老师您就让我写两个人吧,我保证把这两个人都写好!” (每次习作,这个柴辉同学都是只写一百来字。我让他重写,他总是嬉皮笑脸地说自己水平有限,实在抱歉。有时为了应付。就在结尾处随便添几行字。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的现状 作文,让相当部分的学生头痛不已.原因是“写不好”.写不好怕老师批评或得分较低影响“面子”.因而懒得写甚至干脆不写。“厌写”情绪普遍泛滥,让语文教师和家长也头痛不已。综观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也确实普遍存在相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课无不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但时至高三,仍有学生抱怨:“我们的老师以前很少讲作文”,“我们写不好作文”,“我们没有材料可写”,“我们语言太贫乏”,“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作文写不好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李剑红 《社区》2011,(20):15-15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他们为我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写一篇周记,很多同学都写成了流水账,而我大多写读书的感受,也就是读后感。现在报刊上称之为书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传统的“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的方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而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又成为语文老师特有的沉重负担。辛辛苦苦改完作文发下去,结果呢?学生只看看等级、分数,并不仔细研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教师的批改成了无效劳力,徒劳而无功。对学生而言,也易养成做事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习惯和不肯动脑思考,不愿动手修改的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我就针对学生改文谈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了,二年级一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相似文献   

17.
孟子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语文教学的“所欲”应该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达到“能读会写”。而当前的一些语文课堂“所为”,或是喋喋不休的“讲”,或是泛泛而谈的“晤”;或是掺杂着许多“非语文”因素的,课堂是“热闹了”,却丢失了语文学科特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语文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那么如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推动作文教学呢?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生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望着黑板搜肠刮肚,瞑思苦想寻找灵感。文思时断时续,凑字数交卷了事。这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方式,实在是苦了无米之炊的学生。我曾对学中写作小权状况作了一次调香…  相似文献   

19.
他人的评价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或许,我们很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名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像薛瑞萍老师那样的—“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相似文献   

20.
“又是作文课!”“我最怕上作文课!”语文教师每当听到这些话心里就很难受,不知所措。学生经常是到交作文的最后一天敷衍几句应付老师,有的老师催几次也不交。真是让老师“头痛”学生“头痛”的教学呀,什么才是医“头痛”的良方?笔者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悟出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