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参照霍尔的理论,以时间的有序性、实在性、综合性、持续性、深度性为起点,从语言体现角度,探讨各个特性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强调的程度、然后再扩展到时间与空间、人生两大概念的比较,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的文化,时间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2.
先秦的老庄学派提出复归观念,其本质就是复归自然。至魏晋时期,士人们以具体的山水景色象征自然,于是山水就成为士人们的游居环境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目标,因此,多种形式的山水文化渐次产生、发展起来。由此看来,复归观念在中国山水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正确地继承、发展山水文化,必须正确对待复归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概括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基本特征;其次,分析了民族文化心理对当前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强调民族文化心理是可以改变的,但仅仅依赖其自发改变是不够的。教育作为改变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重铸将起到巨大、直接的作用。要想发挥教育在重铸民族文化心理方面的作用,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生教育观、素质教育观、个性教育观、开放性教育观和民族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擅长表现连续、持久、立体的时空观,而西方绘画则一贯表现现实中某一短暂时刻瞬间的时空观。本文针对中西绘画所表现的时空观差异,从文化起源、哲学渊源、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对深刻理解中西绘画的文化视觉和艺术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文中阐述的中西绘画表现时空观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对中西绘画理论的对照研究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往乃为历史证明的文化创新发展之道,但实践中的文化交往会受种种文化和文化交往观念所制约。更新文化和文化交往观念是充分利用全球化条件下文化普遍交往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观念有过内容丰富的探讨。古人对时间概念从不同角度做过定义 ,这些定义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特性的认识。在对时间是否有限问题的认识上 ,古人多持时间无限观念 ,但也有古人认为时间是单无限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立论依据 ,今人对古人单无限时间观念的指责是无的放矢。古人在文学作品中还提出了同时相对性的见解 ,该见解来自于他们对仙境、尘世及梦幻世界之差别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角度,论述了精神文明与文化观念的关系,指出树立正确的社会文化观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隐性工程,因此,只有重视和加强正确的文化观念的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在深层次上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观念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并提出当前特别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偶观念是汉民族深入人心的古老传统观念之一 ,它体现在汉民族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其中以汉语这种言语表达形式体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是静态的各级语法单位 ,还是动态的言语表达 ,汉语都无处不体现着对偶观念 ,特别是对联这种汉语特有的话语形式。汉语表达中广泛体现出的对偶观念 ,反映了汉民族对称均衡、好事成双的审美意趣。从这个角度讲 ,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甚至可以说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在当时"学问饥荒"的背景下,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建构了一种"即中即西"的文化模式.这种"即中即西"的文化模式特色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和宗教五大领域得到了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既成的历史存在。中国山水和西洋风景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载体,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繁衍生息,以绘画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理念和独特民族文化个性心理。解读和认识这种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这两种伟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拓展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国人习惯于形象的、综合的思维,西方人习惯于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反映在语言上,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中西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差别,并直接影响英汉语言句子主语的使用及语态的选择。此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这也导致了语篇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为组织行为主要部分之一的组织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组织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乃是文化精神,因此要分析组织文化就势必首先面对文化精神的探讨。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更多地彰显出社群主义、德性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的精神,那么与之对应的西方文化则更多地强调个体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分野的实质乃是追求事实判断的科学主义与追求价值判断的人本主义之分。二者的差异对中西组织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中西各自不同的组织行为理论。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两种组织行为理论皆有失之片面之虞。而当代的对话理论则将科学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卓有成效的一些人的话语取代了少数人的精英式的话语或多数人的民粹式的话语,为未来更为辩证的组织行为理论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的传播是依赖符号实现的,因而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自然语言符号及人工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各有其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这新旧时代转型期,中国绘画由“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向深研传统、心系生活、广济修养和容纳中西等多方位相互依存的绘画特征过渡,并对当今的中国绘画如何构建一个现代性的艺术平台和坚持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前者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提倡“协和万邦”;后者主张认识改造自然,强调个性和个人的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并力图征服世界。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廓清历史积存的雾障 ,尊重和关注“语文”本体 ,凭“求是”的精神 ,以“证伪”为方法 ,正本清源 ,深入于作为人的心灵活动和生命存在方式的“言语活动”之中 ,探究“语文”和“语文教育”的发展动因 ,从而认识其本性 ,以实现对“世纪难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魂与身"的故事。细加区分,可以将这些故事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死后灵魂脱体的故事;二是生魂离开活体的故事。文章对这两类有原型结构模式的故事的发展作出简要概括,并试图从文化学批评中的宗教批评和原型批评两种视角对其形成背景作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论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实务领域,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就始终在不断的发展与丰富.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受到了医学模式发展的深切影响.本文主要对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医学模式由传统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使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得以深化,理念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