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产品责任适用范围理论与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产品、缺陷、责任主体的界定及归责原则、因果关系的角度对现代各国产品责任立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我国在产品责任适用范围立法和执法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产品、缺陷、责任主体的界定及归责原則、因果关系的角度时现代各国产品责任立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我国在产品责任适用范围立法和执法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总的说来,英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无责任时代、过错责任时代、严格责任时代以及当前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当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上述演变路径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筑起了"合同相对性"的堡垒,这意味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选择了违约责任;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视,过错责任勃兴;20世纪60年代后,保护消费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主导性国家政策,严格责任开始盛行;因为严格责任的单一性,不能适应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逐渐过渡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家、组织以及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从产品的概念、产品缺陷、产品责任主体以及归责原则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交换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世界范围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大多经历了一个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漫长演进过程。我国现行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既有过错责任,也有严格责任,更有担保责任,因而为“综合责任”。我国未来产品责任应采用以过错推定为主体、以市场份额相补充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保护水平的高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行至今,我国产品责任制度虽经多年发展,但仍存有缺憾,与发达国家相比亦存在较大差距,并在实践中严重影响了对消费者利益的有效保护。因此,从立法宗旨、产品范围的界定、产品缺陷的界定标准、产品责任制度、赔偿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论产品责任     
彭茂庆 《学术探索》2001,(2):151-153
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本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法律领域之一,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律体系还处于完善的阶段,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产品责任构成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就产品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及其抗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郑素梅  陈泽锋 《兰州学刊》2005,(4):158-159,162
本文根据产品责任理论的发展和国外产品责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范围的界定、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等,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10.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侵权案件也对我国尚未完善的产品责任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人工智能产品具有不同于普通产品的自主性,需要在法经济学视阈下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产品责任制度。依据科斯定理分析产品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及制度目标选择,运用生产者责任—创新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分析产品责任制度对市场主体权益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应当明确以过错责任而非严格责任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这既符合司法中的保障主体权益要求,又能最大化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产品责任立法应运而生。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从产品范围、缺陷认定、归责原则以及诉讼时效等几个方面对产品责任进行分析 ,对重塑我国的产品责任制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产品代言人侵权责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侵权法的理论而言,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关联共同理论,可认定在某些情形下产品代言人与制造商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而相对于理论上侵权责任的认定,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的问题在于产品代言人的侵权责任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落实.对此,构建严格的产品代言人侵权责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产品责任法重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产品责任立法应该借鉴外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重构,可从安全注意义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严格责任是我国产品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以此来解决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产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故意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也有因技术水平有限而产生的。因此,在适用严格责任的同时,应辅以完善产品责任保险、有限制地使用惩罚性赔偿和市场份额责任制,既能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兼顾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非正式的第三方产品责任治理机制(私人仲裁者)作为一种事后规则对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产品责任风险的激励作用;并通过构建私人仲裁者外生和私人仲裁者内生的产品责任模型来阐述特定条件下,其能在参与人的注意投入、市场均衡产量和产品缺陷标准等方面提供有效激励,而无需借助于正式第三方产品责任治理机制(包括产品责任法和产品责任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在产品侵权案件中,当某种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而市场上存在多个制造该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时,如果受害人无法举证该致害产品到底来自哪一个生产者,根据传统侵权法的举证规则,受害人就会因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而无法得到救济。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法院在涉及产品责任的案件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市场份额责任规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这类案件中的受害人还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全面分析美国产品责任法中市场份额责任规则的产生背景、司法适用状况、发展完善程度,厘清该规则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差异,明确我国立法中引入该规则的必要性及其适用条件,对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体系,避免民法典制定中出现相关疏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品缺陷认定,是产品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之一.产品责任案件实际上都是从缺陷认定开始,并围绕其展开的.在国际产品责任法中,美国产品责任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美国把产品缺陷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或说明缺陷,对缺陷认定有一定的标准.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认定存在一定缺陷.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应借鉴美国的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罗蕾 《理论界》2014,(3):90-93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确规定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其中"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为主观构成要件,本文认为,这里的"明知"指明确知道行为必然或可能导致产品缺陷,而不包括对人身损害结果的明确理解。同时,"明知"不仅包括恶意和一般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还包括"准故意"即重大过失在内。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6条的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对于缺陷产品违反召回义务的,亦可构成上述"明知",并在造成他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时承担惩罚性赔偿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在我国仅冲突法领域的《民法通则》中有关侵权行为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样单一、僵硬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从立法体制、立法具体内容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