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增值和外商的土地壟断帝国主义“在华投资”中,房地产部份所占比重很大,1931年为33,900万美元,占总数10.5%;1936年为48,400万美元,占总数16%。在房地产投资中,以国别论,英国占首位,以地区论,70%集中在上海(不计东北)。英国人对于土地投机和土地剥削是有傅统经验的,因而,一侵入上海,他们首先就选择交通最便利的地段,迫使清朝政府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性工业和科学文化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它光荣地屹立在东海前哨,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阵地。但是,上海在过去曾经经历过一条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一百多年前,在大炮的轰鸣和鸦片毒雾的笼罩下,西方殖民主义者把魔掌伸进了上海滩。从此,上海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沦为鬼蜮的世界,万恶的渊薮。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刺刀统治下,上海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同全国人民一起,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展开了英勇不屈的长期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把这批豺狼一起赶了出去。在革命的暴风雨中,人民的社会主义新上海成长起来了!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这段历史吧!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方式侵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经济方面,“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845年第一家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起,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时止的一百多年里,在帝国主义开设的数十家银行中,势力最大的,是英国的汇丰银行。这家银行对中国政府所进行的借款和其他业务活动,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从金融、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和居于统治地位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旧中国投资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剖析帝国主义的本质时指出:“对于金融资本最‘方便’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上的独立这样的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典型的‘中间’形式。显然,在金融资本时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独立国的斗争一定会特别尖锐起来。”日本虽然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在列强争夺中国这块半殖民地的角逐中却是后来居上的。它通过1894年甲午战争,获得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割取了中国的台湾。1900年,它积极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5年,它通过日俄战争,以战胜国的身份获得了在我东北南部的种种帝国主义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继承了德国在我山东地区的帝国主义特权。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西方社会对其进行的理论论争由来已久,对其理论基石、缺少伦理维度和市场腐蚀等问题都展开了批判和反思。而我国学界对之进行的理论反思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了解西方社会对之进行的理论批判,以便于我们正确对待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际反动势力始终没有中断对社会主义各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随着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东欧国家的变化,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大有高潮迭起的势头,以致帝国主义的吹鼓手们狂妄的预言,在根据历史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共产主义最终将寿终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本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与投资问题,尤其是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的数额,是史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并对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的数额提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锐 《社会科学》2022,(7):79-88
由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的演进脉络来看,从庚子事变后梁启超向国人介绍西方列强的“灭国新法”开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就已将帝国主义问题作为思考中国内外状况的重要切入点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传入中国,它在继承先前理论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正当性与必要性。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分析时局、制定战略影响极大,它促使革命者在剖析中国内外局势的同时,不断思考新的政治力量如何产生。而真正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内化为中国革命理论资源的,还数毛泽东关于中国处于内外统治阶级统治的双重薄弱环节与中国内部不均衡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在黑龙江建立“集团部落”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发动侵略战争,迅速占领了辽吉两省的大部分,并向北染指黑龙江,11月侵占省城齐齐哈尔,此后,东三省沦陷于日本殖民统治下长达14年之久.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日力量,隔断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的联系,强制推行了一项“集团部落”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列宁曾经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就爆发了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第一次世界革命高潮,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紧接着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都清楚地证明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刊登薛岚同志的《不可磨灭的功绩——略谈许广平同志在整理鲁迅遗产中的贡献》一文,看了很受感动。但我要议论的却与本文无关,可算是节外生枝之议。文章说:戚本禹“从旧文化部保险柜里抢走了  相似文献   

13.
“新帝国主义论”被认为是美国现今的国家政策。该理论主要包括“失败国家”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自由民主”论以及“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万能”论等论调。  相似文献   

14.
“新帝国主义论”被认为是美国的国家政策。该理论建立在自由、民主观念之上,鼓吹市场经济万能,同时不失老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本性。霸权稳定论是其理论根基,新保守主义是其哲学渊源,新自由主义是其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蕊 《理论界》2013,(2):96-98
"9·11事件"爆发后,新帝国主义思想又重新回到了世界政治研究的焦点。新帝国主义虽然与传统帝国主义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新帝国主义也有它的"新"意所在,它不再是简单的殖民扩张,而是综合了文化扩张与价值输出、建构由霸权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最终通过金融资本掠夺相对落后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的"新帝国"扩张系统。明确"新帝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各方阐释,有助于全面理解"新帝国主义"推进文化扩张进而为金融资本主义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何谓“和谐社会”?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这用的虽是拆字释义法,却道出了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经济“滞胀”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加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是由资本主义垄断和国家垄断产生的两种长期折磨着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及其矛盾激化的表现。但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顽症同时并发而形成的所谓“滞胀”,却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一种“经济新病”,它是帝国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激化,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所造成的恶果,是帝国主义腐朽性新的和最突出的表现。在滞胀条件下,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更加深刻更加严重了,这可以从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新帝国主义问题"是一个由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而引发的世界"政治-经济"问题——新自由主义霸权危机使"帝国主义"又重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哈维看来,尽管当代金融资本的内涵发生变化,马克思的金融资本思想依然能为我们分析"当代新帝国主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马克思的分析,金融资本是一种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通过其运动而不断为其创造必要"现实基础"的资本形式。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新自由主义霸权危机"事实上表明了金融资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为自己创造"现实基础"的历史发展阶段,这表明了新帝国国家权力实践的重点领域及其权力限度。根据这一历史性判断,超经济力量的国家力量将重新构成未来世界经济秩序建构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章永乐 《学术月刊》2023,(3):108-125
面对后冷战时期单极国际秩序的衰变,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主张参考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重建全球性的“大国协调”机制。然而,作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作为殖民帝国“大国协调”客体的历史经历,尚未获得充分总结。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相互之间形成了临时的利益连带关系,进而发展出了驻京公使团会议、“条约网络”与银行团等协调机制。在一战前夕,即便欧洲内部冲突加剧,六大列强在中国仍然通过“大国协调”塑造了辛亥革命的结果,直到一战的爆发带来战前协调机制的衰落。日本利用了一战的时势,在华权势迅速增长。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局部重建了协调机制,然而其内部具有极大的结构性矛盾,英法美等列强未能及时阻止日本侵华步调。然而,殖民帝国之间“大国协调”的破裂,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殖民秩序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旧邦新造”准备了基础条件。以近代中国“大国协调”经历为参照,如何避免历史上旧式“大国协调”阴暗面的重演,将是中国推进当代“大国协调”机制之时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资本主义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增长得很快。于是,客观现实就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认识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如果这一结论仍然是正确的话,那末,帝国主义又为何“垂而不死”? 列宁在其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