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无数的必然和偶然因素构成的。过去在历史研究中,对必然性因素比较重视,而对偶然性因素却研究不够,这是造成一些历史著作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历史发展的进程是非常丰富多采的,要把历史的研究从只是围绕几条干巴巴的规律下解脱出来,恢复历史 相似文献
3.
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曾经是历史上一个斯芬克斯的谜,纠缠不清。马克思主义才开始科学地说清楚了这个问题。社会历史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又只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马克思援引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必然性,因之而出现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伟大人物,则是一种偶然性。恩格斯说得更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5.
6.
正确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把握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事变性质及其进程,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们,都曾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表明过对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对哲学范畴的看法。他们不是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就是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或者承认两者共同存在,而把它们视为绝对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对立物,从而在两者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7.
8.
究竟应当如何定义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这是在当代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学说时,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此,笔者将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日常语义分析,对几种有关必然性和偶然性定义的批评,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哲学范畴定义这三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极其深刻而又复杂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对范畴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自然科学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这对范畴作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偶然性起决定作用还是必然性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其根本症结在于:第一,没有把“层次”这一概念引入这一问题的讨论.首先,关于生命起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层次”和“过程”这两个概念引入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研究中 ,具体地分析了相同层次同一过程及不同过程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重点阐述不同层次各相关过程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相互转化 ;在此基础上 ,对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哲学中的必然性、偶然性范畴和自然科学中的决定性规律、统计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自然科学中,人们称决定性规律为必然性规律,称统计规律为偶然性规律。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自然界本质的许多规律被发现,自然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能为哲学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丰富了哲学的内容。物理学中统计规律的提出,对哲学上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及规律、因果性等范畴,发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偏向,就是重视必然性而轻视偶然性,关注历史的因果关系而忽略历史的选择关系,满足于对历史的决定性解释而放弃对历史的概率解释。这种偏向严重束缚了我国史学的发展,有必要加以矫正。一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选择关系无所不在。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 相似文献
13.
现有哲学教科书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概括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们的统一表现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并且受必然性支配。这种表述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以前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是,当代科学的进步、社会实践的发展表明:这种概括已落后于现实。现代的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以及突变理论已向我们揭示:不仅由内部根据所引起的必然性决定事物进化和发展的方向,而且由外部环境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与人有没有自由关系极大,说它难以解决,是因为在哲学上几乎没有比这两个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了。因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几乎都对它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欧洲近代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所以,理清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观点的发展线索,不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公民社会成为我国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概念和对象,学者们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出发对公民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凸显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维护自身政治权益,参与公共决策以及行使公共权力的渴望和诉求。影响、参与、行使公共权力是公民社会产生的历史原点和本质特征,本文以社会与公共权力关系的历史嬗变为视角,提出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历史地位的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各种论证多将主要着眼点放在以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上,将商品经济的存在看成一个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问题,生产力只起间接的决定作用。而事实上,商品经济本身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存在直接地就是由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为什么是在那个时候而不是在别的时候呢?这是研究中国改革史的人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改革的驱动力。同时,实行改革也是在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另外,国际形势的缓和对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重新估计,也有利于我们党实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开放。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需要促动党的领导人作出这一艰难而伟大的决策。显然,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把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都卷了进去。抗日的主张和行动 ,形成了一种合力 ,在中共的努力下 ,最终和平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张、杨发动兵谏的本意 ,当时国内所面临的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及方针的制订和产生的影响 ,认为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所作出的正确决定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积极而有步骤地进行改革。邓小平同志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邓小平文选》第281—282页。以下引该书仅注页码)又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第140页)邓小平同志这些远见卓识,科学地论述了实行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 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生产力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就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为它开辟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