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养晚秋蚕一般从9月上中旬到10月上中旬。方法是:(一)严格消毒,控制蚕病危害。饲养前半月将蚕室打扫干净,蚕具洗净晒干;蚕室地刮去一层表土填上新土,用20%的石灰浆粉刷墙壁;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洒蚕室地面、墙壁和蚕具,关闭门窗,使其阴干。饲养过程中,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将桑叶两面轻轻擦拭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湿叶后饲喂,以防蚕子食下病原物;对蚁蚕和各龄起蚕、盛食期蚕各  相似文献   

2.
正秋蚕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之间饲养,此期间蚕儿受气温高,天气变化大、桑叶质量差,病源多,饲养难度大的影响,往往产茧量不高。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当地蚕农的经验,现将养好正秋蚕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蚕片叶立体饲育技术,是近三年来科研与生产结合进行试验示范的一种养蚕技术新方法。它改变原平面饲育为立体饲育,桑叶新鲜,蚕座呈立体状态,蚕娄和饲料分开,有利蚕的健康,能取得“四省两高”的成效,即(1—3龄)省工30-40%,省叶30%左右,省蚕座面积40—50%,省成本40%左右;单产  相似文献   

4.
据养蚕专业户介绍,防止蚕病的发生,可采取如下的“十看”法。一看群体发育。收蚁时,如孵化不齐,蚁蚕大小不匀,头大尾小,吐丝多,向蚕座四周乱爬,表明体质虚弱;饲养过程中,甩手触蚕体或把蚕提起,如蚕立即收缩,有反抗作用的为健康蚕;无感觉的表明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农村调查,发现养蚕中存在许多问题是带共通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消毒不严。蚕桑重点区域的蚕农多数能坚持搞蚕体、蚕座消毒,但大面积消毒较差,并有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农户则不消毒。桑叶消毒更谈不上。(二)舍不得淘汰弱小蚕。弱、小蚕是导致蚕病暴发的祸根,许多蚕农总舍不得  相似文献   

6.
蚕从四龄饷食到老熟上簇,这段时期称为大蚕期。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根据大蚕生理情况,保障饲养必需的生活环境条件,进行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才能获得蚕茧单产高,质量优,效益好。(一)饲育方法。(1)室内蚕架蚕箔育。根据养蚕量的多少来确定蚕的数量和蚕架的多少层高。为了饲养操作方便,蚕架层高不超过12层、层高16.5厘米,总高度不超过233厘米。蚕室要有对流窗,蚕架只能放蚕室两边,不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蒸笼蒸笼为一竹制圆形容3.1、6和7公斤;各龄蚕饲养时间若有增加,器,形似家用炊食蒸笼。每格高8—10厘米,其给桑量则视蚕头密度、气温而定。给桑直径70—80厘米;在笼高2.5—3厘米处设底,动作要快,厚薄要匀。给桑完毕调换蒸格底用竹片并列镶嵌而成,两块竹片间留0.1位置,上调下、下调上,使每格蚕感温均厘米宽缝隙,底面平坦,笼周沿不能漏气,匀,发育整齐。格与格重叠结合要紧密。养蚕时,将若干六、调节气候小蚕期温湿度标准为:格重叠起来,最上层加盖。生产实践证明,1龄—2龄,温度26.5℃—27.5℃,干湿差一张蚕种仅需6格蒸笼即可饲养至第三…  相似文献   

8.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采取全面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严格消毒,杜绝传染:要将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搞好养蚕前、养蚕期中和蚕期结束后的消毒防病。养蚕前对蚕室蚕具等要进行全面打扫、清洗和药剂消毒,药品的用量、浓度和消毒方法都要严格按规定施行。养蚕期中,应定期  相似文献   

9.
蜀地是中国最早植桑饲蚕的地区之一,蜀地蚕业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在全国蚕业中都占据领先地位。蜀锦历代都是皇室贡品,闻名天下,也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蜀地丝绸质量上乘,鹅溪绢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蜀地蚕业延伸出的农桑文化、丝绸文化等更是成为蜀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地区,蜀地蚕神具有地位高、数量多、信仰程度高的特点。蜀地蚕业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以及审美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蜀地蚕神值得引起学术界更高的关注,而至今尚未有关于蜀地蚕神的研究综述问世。在此将前人对蜀地蚕神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再思考,以反映蜀地蚕神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明清至民国时期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主要产区,蚕桑业相当发达。蚕农在从事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祭祀蚕神以祈求蚕桑业丰收。佛山蚕农信仰的蚕神包括嫘祖、马头娘、邓氏蚕姑,不仅修建庙宇供奉蚕姑娘娘,还有不同的祭祀习俗,有些还在家居或养蚕缫丝作坊里面张贴蚕姑娘娘木版年画,祈盼蚕桑业兴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佛山蚕桑业的衰落,蚕神信仰也逐渐被淡化,如今南海、顺德的乡村还保留一些蚕姑庙,见证着佛山蚕桑业的发展历程。佛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经济振兴,也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和蚕神信仰习俗的深入研究,以增强乡村群众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纸箱孵鸡法     
用纸箱孵化小鸡,每次可孵蛋40—60个,方法简单,孵化率可达90%以上,适宜于农户使用。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用小棉被一床,棉垫一块或几块坐垫,温度计一支,长1米、宽0.5米、深16厘米的纸箱一个。操作方法:用火炕做热源,把纸箱放在炕头,棉垫铺在箱内,温度计和小棉被也放在箱内盖好。待箱内温度达到38℃时将种蛋摆在箱内最多不超过两层,面上盖好棉被及箱盖开始孵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蚕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及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展望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蚕业。指出建立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蚕区布局、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养蚕户、稳定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机制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蚕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蚕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应放在蚕业基础研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省力高效的种桑养蚕技术体系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上 ;同时指出中国蚕业发展应走工业化和生态化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初生后,便要学会成长,蜕变后,就会变得强大!——题记初生蚕懒洋洋地在桑叶上蠕动着,这是初生的蚕。"李沁瑀,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点到了我。我的心猛地一颤,连忙站起  相似文献   

14.
"蚕马"杂谭     
“蚕马”原型可以解读出多层的文化意蕴。儒家的“蚕马同气”说代表了官方的“天人感应”哲学思想,并 有着“禁原蚕”的实际功用;民间的“蚕马”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在某种程度受上述官方思想的影响,另一方 面佛道二教也借助于这个民间故事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使其逐渐神化和仙化;但作为民间故事有着自己演变的特 点,后世文学在不断地重复这个母题中生发出新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饲养早秋蚕的特点:一是气温高、湿度大.有时超过蚕的生长发育要求.使蚕体生长发育失调、抗逆性的减弱;二是春、夏蚕连续饲养后,病源积累多、毒力强、繁殖快,使早秋蚕容易发病;三要桑树病虫害多,携带有病源,容易传染蚕病,从而使早秋蚕低产欠收;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当地蚕农的经验,将养好早秋蚕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严格消毒防病.控制蚕病危害。由于春、夏蚕饲后,病毒多、毒力强、传染面大,要认真进行“三消”防病。即养蚕前彻底打扫清洁和消毒.把一切蚕病消灭在养蚕以  相似文献   

16.
    
爸爸从超市回来,给我买了四条可爱的蚕宝宝,我仔细地打量着几条蚕:淡黄色的幼虫,又瘦又小,连一厘米还不到,我对爸爸妈妈说:“这几条蚕太小了,但我一定要把它们养大。”爸爸妈妈齐声说:“那好,养蚕的任务的就交给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入手,阐述了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是安徽省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揭示了影响安徽省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安徽省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了古代桑、蚕灾,桑灾的产生原因在于雨、雪、风、雹及虫等,而蚕灾的发生除与雨水、低温有关外,还与桑灾密切相关。桑、蚕灾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总结历代桑、蚕灾防治经验,也可发现一些朝代的赈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蚕丛考     
蚕丛氏作为擅长养蚕制丝的部族,即以蚕而得名.蚕丛之"丛"应读为"宗",蚕丛氏实即蚕宗氏,和河宗氏的命名方式一样.蚕丛氏大约在夏代就从岷山辗转迁徙到达成都平原,成为了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而我国文献记载上的纵目之人和昆仑(岷山)关系密切,他们应当是岷山地区的古部族共同的信仰.三星堆的纵目神像为鱼凫族的信仰,而鱼凫族同样源于岷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是民国时期改良中国蚕业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兴办制种场、创设指导所、设立蚕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对促进民国时期的蚕业改良乃至对建国后蚕桑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因自身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良会作用的发挥,并未完全实现振兴中国蚕业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