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在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山东等姜区均有发生。感病植株不仅不能产生子姜,而且种姜也会全部腐烂。据笔者在浙江新丰姜区调查,得病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颗姜无收,农民种姜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姜  相似文献   

2.
姜腐烂病是姜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发病率可达50%~100%。经柯赫氏证病律验证鉴定病原为类产碱假单孢菌(Psendomonaspseudoalcaligenes),病菌最适pH值为6~8,在土壤和病姜块中越冬,亦可在菜园等土壤中习居,通过土壤和种用姜块及病株残体、流水传播,5月下旬即可在田间出现症状,8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轮作、使从无病姜种是预防此病的根本措施;种植前用新鲜石灰粉、菌毒清等杀菌剂处理姜种,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尤以新鲜石灰粉防治效果为最佳,即使在重茬的病土中使用带菌姜种,也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此法使用简便,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小阳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116-117,5
根据大田生产试验,对生姜瘟病多种防治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姜瘟有效的防治技术,经检测,这些防治方法均是无公害的,值得有关生产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稻瘟病。主要抓好穗颈稻瘟的防治,并将感病品种,常发病区、丰产田、多肥田、前期叶瘟发生较重的田块列为防治重点。拆住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一般破口5—10%)施第一次药,以后视天气变比及病情发展情况,酌情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0%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每亩兑水60—75公斤常规喷雾,或兑水1.5—10公斤低量喷雾。  相似文献   

5.
胡凯 《小康生活》1995,(6):39-39
近几年安徽六安地区河蚌育珠效益显著。但少数养殖户因“蚌瘟”造成河蚌大批死亡,损失严重。“蚌瘟”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另外,伤口的感染,工业废水污染,生态环境改变,营养失调等也可引起此病。发病季节在4—10月,高峰期在5—7月。症状是:病蚌喷水无力,呼吸缓慢,蚌壳边缘出现硬边;严重时,闭壳肌无力,蚌壳开裂0.3—1.0厘米,常有一团痰状粘液。  相似文献   

6.
刘娇 《小康生活》2003,(6):35-35
(1)姜油:鲜姜洗净,除去须根,切片,置于晒帘上晒5-6天,碾碎,通过水蒸汽蒸馏提炼。设备有蒸馏器、冷凝器、姜油收集器等。蒸馏器内设有多孔隔板。工艺是:把水倒人隔板下面的铁锅内,隔板上面置姜原料,加热使水沸腾产生蒸汽,通过隔板上的姜料。把姜油化汽带去。水蒸汽与姜油气体通过鹅颈,进入冷凝器,成冷凝物进入收集器,油水分离后即可得到姜油。此法每百公斤姜料可提取姜油4公斤。(2)干姜片:将鲜姜根茎洗净,除去须根浸于清水中过夜。用刀剥去皮层,洗涤,切片。姜片的厚度以4毫米左右为佳,即二刀三开,切片后干燥,晴天放在阳光下摊晒5-6天即可,阴天,则要火焙。方法是:在室内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品种和年龄的鸭,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夏秋两季发病最多,传播迅速,死亡率很高。症状表现:病鸭潜伏期约2-3天,得病后一般3-5天死亡。病鸭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鼻分泌物增多,有  相似文献   

8.
毕锦云 《小康生活》2003,(12):33-34
生姜具有喜暖怕冷、喜湿怕干的特性。适宜贮藏温度为10—15℃,低于10℃姜块容易冻害,受冻害的姜块在升温后容易腐烂。温度过高,姜腐病等病害蔓延,腐烂严重。贮藏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5%。贮藏湿度过大,有利于病菌繁殖而导致腐败;但湿度过小,会造成姜失水,发生干缩,降低食用品质。下  相似文献   

9.
一、苗瘟:3叶期前发生时,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枯死,多数在3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病斑短纺锤形至棱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可每亩用40%异稻瘟乳油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到农村搞调查时,不少花生种植户纷纷反映他们所种植的花生从出苗到结果,一直不间断的发生不同程度的死苗倒秧,拔出病死株会发现根基部腐烂或茎部腐烂,并生出不少密麻的黑绿菌毛状物。这两种学名分别称做“根腐病”和“茎腐病”(茎腐病又称掐脖瘟)。发生这两种病害,可导致花生减产15—30%;严重时达70%以上减产,甚至还会绝产绝收。而造成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差异,成年鸭最严重,1月龄以下雏鸭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穴烧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全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在我们安徽省内普遍发生,尤其是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区受害最重,主要为害水稻叶片,造成叶枯,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育机物的合成。对产量影响很大。如果在抽穗前发病,顶叶(功能叶)枯死,一般减产3—5成:灌浆后发病损失较小,一般减产1—3成。如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一)主要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通常是苗期传染,中、后期暴发。秧苗期虽有  相似文献   

13.
仔猪白痢病是集体猪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一般多见于断乳前仔猪,其特征是排出粘稠、有腥味的白色、灰白色稀便,各圈发病窝数,每窝发病头数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据对绵阳市种畜场猪场最近十年情况调查,仔猪白痢病的发病率约为40%—60%,有的一窝仔猪发病率高达80%—100%。患了仔猪白痢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成为僵猪,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损失。目前在治疗仔猪白痢的方法上,最常用的仍是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致使抗菌药物的量越用越大,甚至几种抗菌药物一起使用。这在成本和后果上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闻华 《老友》2010,(9):60-61
民间俗称:"冬吃萝卜夏吃姜,省得医生开药方。"生姜不仅可做菜调味,还是药中佳品。一般食用选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生姜味辛性温,主要含有姜醇、姜烯、姜  相似文献   

15.
詹成 《小康生活》1999,(3):21-22
(一)存在问题。灰霉病是近几年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番茄感病,一般可减产20%—40%,重病田块可减产50%以上。该病在我县春大棚蔬菜中每年于冬春季节(2—3月)和梅雨季节(5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症状为:病叶色浅,病斑灰白色,水浸状,表面有大量的褐色霉层,大发病时,茄果类秧苗成片腐烂、枯死。第二次主要症状为:花瓣烂果实脐部灰白软腐,继而产生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6.
裴斐  张研 《小康生活》2002,(9):31-31
嫩姜罐头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营养保健食品。出口创汇,是姜农增加收入的有效途轻。其加工方法是:(一)原料处理:选用新鲜、色白、生长良好的嫩姜。整块呈手指状,单支直径15毫米,长40毫米。其折断处无明显粗纤维,虫蛀、变质、生长不良及过老的姜均应剔除。合格嫩姜用流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沥干水分。(二)盐水腌制。将姜放入腌制池中,加6%-7%食盐溶液浸泡8-12小时。姜不得露出液面,应用卵  相似文献   

17.
红爪姜是生姜的一种,因其茎秆基部鳞片呈淡红色而得名。目前亩产可达2800—3000千克,产值逾万元,姜农有“一亩生姜10亩稻”的说法。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作畦、施基肥。红爪姜忌连作,近2—3年内发生过姜瘟的田块不能种植。在此前提下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先冬翻晒垡,然后结合春整亩施厩肥50—60担作基肥。播前整平作畦,畦宽1.3米,畦沟深  相似文献   

18.
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捆腿痧。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短期急性高热的全身性疾病。它是由吸血昆虫的传播而发病的。这次诊治活动,是从1995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先后在蒙城、利辛的某乡村,累计诊治100多头,现整理72头的临床资料,供同行参考。这次流行特点:呈散发性,各村发病率不一,一般在5——15%左右,成年牛发病占65.28%、未成年牛占34.  相似文献   

19.
(一)兔瘟: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上青、成年,但在大流行期3月龄以内也会发病死亡。病兔体温40C 以上,主要病症:急性、突然死亡,有5—10%病兔鼻孔流鲜红泡沫样血液。肝、肺郁血、水肿、出血。脾蓝紫色。脑和脑膜  相似文献   

20.
从有关资料看,王渔洋与姜埰有过一次交往,并由姜埰给王渔洋的赠诗,引出了清初批评王渔洋“清秀李于麟”的诗学话题;这一话题又与王渔洋后来对姜埰“遗命宣州”的批评有关.王渔洋对姜埰的批评,反映出王渔洋后期对明遗民诗人的日渐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