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铃薯是一种喜钾作物,钾肥的合理施用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山西省大面积推广实施的以增施钾肥为主要内容的“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减少化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促进马铃薯高产、优质、增效开辟了科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饭不香、果不甜、菜没味”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肥的副作用。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传统农业生产依靠农家肥,现代农业生产更多地依赖化肥。化肥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这主要是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而带来的恶果。过多施用某种化肥或施用方法不当,就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营养元素的平衡,造成农作物产量品质下降。粮食、瓜果、蔬菜中的化肥残留过量,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人体中长期积累还会引起疾病。怎样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当前,化肥紧缺,价格又不断上涨,可一些农民在化肥施用中仍存在不少失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甚至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将当前常用化肥施用中的失误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肥投入的污染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农业化肥投入总量、强度、结构及其粮食增产效应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化肥投入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清单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数量。研究发现,中国化肥投入强度已远超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施肥上限,并呈现出从东到西递减的特点;化肥投入结构仍不合理,利用效率偏低,养分流失现象严重;化肥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已变得不显著,单纯靠增加化肥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已逐渐行不通。同时,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化肥投入面源污染呈现出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在三种粮食作物中,稻谷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逐步实现脱钩,玉米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关系变为强脱钩状态但不稳定,而小麦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最不理想;1996年以来,在不同稻谷品种中,中籼稻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关系转向稳定的弱脱钩,而早籼稻、晚籼稻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强脱钩状态还需进一步检验,粳稻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关系波动较大;2016~2018年间,不管是稻谷还是小麦抑或是玉米,在化肥施用强度与单产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主产省份表现出强脱钩的理想状态,而有些主产省份却表现出强负脱钩的非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稻农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流域6省678户稻农化肥施用数据,利用双对数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农户化肥施用减量的有效路径,其中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和田间管理服务能够显著降低化肥过量施用量,但是统一育秧服务的减量作用不显著;农户参与技术培训、接受农技员技术指导和与亲朋邻居进行技术交流等技术推广方式也能够减少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但是通过媒体学习技术可能会增加化肥过量施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判断我国主要化肥污染区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增加粮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比较我国各地区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流失比例,根据评判标准,判断我国主要化肥污染区。最终得出,我国大部分粮食产地存在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衡,化肥污染较严重的问题。分析化肥污染带来的危害,提出治理化肥污染的对策建议。对存在化肥污染的地区,提出结合利用新技术,治理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2004—2011年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因素分解方法从农产品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变动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2004—2011年间,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目标范围值;②在农产品层面,化肥利用效率下降是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增加的主导因素,农产品结构调整虽然起到了减缓化肥施用强度增长的作用,但影响较为有限;③在区域层面,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肥利用效率变动共同推动了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且化肥利用效率贡献率明显高于结构调整贡献率。可见,改善和推广节肥增效技术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化肥施用强度降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徐成文 《小康生活》2002,(12):48-48
当前,农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着某些失误,这些失误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甚至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肥害。误区一:磷酸二铵随水撒施。这样做,不仅其中的氮素易挥发损失,而且其中的磷素只能停留在地表,根本不能随水流至根部密集处。因此,磷酸二铵提倡做基肥施用,如做追肥,则应早施,开沟深度为10厘米左右,并覆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2006-2014年13市77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化肥施用强度下降主要由效率变动驱动,其累计驱动效应达127.85%,种植结构调整反而制约了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累计驱动效应为-27.85%;效率变化驱动的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呈明显下降趋势,江苏化肥施用强度正处于“倒U型”的下降治理阶段;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生物有机肥替代。因此,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推广、土地流转、剩余劳动力转移及粪便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农户化肥施用低效率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利用4省57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基于SFA方法的单一投入要素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对我国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农户的平均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仅为0.35,存在很大的节肥空间;户主年龄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施用技术效率都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耕地细碎化、劳动力外出务工却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户主受教育年限、种粮补贴和水稻商品化尽管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无助于其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呈现新态势;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植业呈波动上升,农业要素和水耗持续增加;长江经济带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逐年增长,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中,化肥施用强度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标准;农业废水排放总量也在不断增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需协同发展,调整农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内陆开放港口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同时,需要提高发展现代生态友好型农业,降低投入产出比,控制化肥、农药等污染。工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齐头并进,方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很多农民开始注重培养地力,却因不了解土质情况,不懂培养地力的方法,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农民光靠化肥种庄稼,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板结,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乡、村干部只管粮食的产量和上交任务的多少,却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生长处于高温季节,生长发育快,管理回旋余地小。加之,前茬生育期长的小麦、油菜,地力消耗大,农民不习惯施用氮肥,干旱、雨后、施肥不当或比例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板茬早发栽培是淮北地区夺取大豆高产的有效途径,其主要配套技术措施有:  相似文献   

15.
化肥减量施用需要从宏观上掌握农户的决策逻辑。选择了12个能反映自然禀赋、投入要素和市场变化的指标,利用1999—2019年30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粮食种植面积占比、经营规模、可支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等因素的提升能有效推进化肥减量施用;但灌溉水平、机械化使用、财政支农、预期生产价格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却显著刺激了化肥施用;主要宏观因素对两大区域化肥施用量的作用方向完全一致,但南方地区化肥减量施用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提出了实现化肥减施与收入保障有机统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环境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用于粮食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文章采用1983-2010年的数据,运用比较法和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57%的速度增长,是粮食增速的3.52倍;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的化肥投入边际效用以年均1.58%的速度降低;粮食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加0.32个百分点,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增加1.74个百分点。最后,针对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耕地面积越大、低碳农业认知越高、没有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药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高碳行为方式;文化程度越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需求弹性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基于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出1997-2012年中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及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变化趋势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大体呈现递增的态势,农业剩余劳动力下降明显;各地区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同,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及其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其中京津沪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处于高水平,而海南省最低;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对农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力度按大小依次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化学肥料的输入及其在中国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将舶来肥料与中国传统有机肥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中国社会关于化肥优劣利弊的激烈争论。人们或以传统天然肥料作参照,强调化肥本身的优点,支持化肥的施用与推广;或指出化肥的各种弊端,反对化肥的销售和施用;或认为化肥对农业发展有益,而化肥进口却会造成财政漏卮,提倡中国自造化肥。这场持续近20年的肥料论战,促进了中国人对于化肥与有机肥的认识、管理和利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方针的形成,也体现出近代农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关言论和观点对于当今社会倡导化肥的合理使用,保护农业生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水平、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经济水平、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化肥施用强度,地区经济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贡献最大;邻接省份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农业结构调整,但是邻接省份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对化肥施用强度有负向直接影响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化肥替代技术推广,在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区域内影响因素,还需考虑省际间邻接区域经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乡村人口密度等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