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与近代西方的道德变迁不同,近代中国道德转型的动力不是来自传统道德自身内在的逻辑发展,而是源于西方文化的外部挑战和救亡雪耻的现实逼迫。这一方面使得中国道德的自我嬗变来得异常的艰难和曲折,另一方面则使得中国近代伦理学主要不是从传统伦理学那里获得自我变革的理论资源,而是从近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武库中寻找自我转型的灵感。从宏观角度看,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从道德人性论转向自然人性论人性论是伦理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对人性的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是西方资产阶级建立“东方从属于西方”这样一个近代世界新格局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面对“侵略的西方”和“先进的西方”的双重挑战,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出现了三种回应:1.闭关主义——导致误国的回应;2.甘当附庸——卖国主义的回应;3.以林则徐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的回应,即在坚决反抗“侵略的西方”的同时,学习“先进的西方”。这最后一种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开端的最为重要的标志。本文提出的“挑战与回应”问题,作为一种研究近代中国的理论架构,同西方学者的“冲击与反应”模式,字眼相似,但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并比较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身因素和西方影响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客观看待以“冲击一反应”模式为内容的西方中心观和从内部寻找城市发展动力的中国中心观,以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早期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对云南通商口岸开埠的原因、云南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进行重新的诠释,最后提出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并落实当前的桥头堡建设.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家具受到西方家具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中式传统家具被西方列强带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开始传播,另一方面西方家具也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始流行.近代中西家具的这种交融对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新型的"海派"家具,"海派"家具是中国继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以后的又一重要家具发展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出现的全面、激烈、持久的刑法学派之争,推动了西方各国刑法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自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刑法思潮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刑事立法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也推动了我国刑法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彻底否定旧法的同时,对西方历史上的刑法学理论也全盘予以否定,从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对中国刑法的直接影响被切断。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刑法学说再次传入中国,并全面冲击和推动着中国当代刑法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充分借鉴、吸收了西方刑事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的合理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西方刑法思潮对我国当代刑法及刑法学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结合中西方文化背景,考察中西方对信仰世界的不同称呼,尤其是近代以来宗教一词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近代中国人对信仰世界称呼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他们通过隐喻方式来认识信仰世界所依赖的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其背后,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至近代以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一发现,不仅能促进对隐喻理论在文化研究尤其是跨文化研究中应用的一些新思考,同时也能从另一个层面认识到,在文化形成过程中,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的佛道二教的势力有所衰落。这种变化是中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科学知识和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庙产兴学”风潮的冲击等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尽管这一变化是有限的、缓慢的、曲折的 ,但它毕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是近代社会整体变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中国的近代化在更深层面上展开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骤然面对西方的暴力进攻 ,农耕文明下的传统社会理念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步走向离散、崩溃 ,整个社会理念趋向重新建构。近代学人对社会理论的重构是根据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在对西方社会学经典文本翻译、引进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固有的学术资源优势进行评判与抉择 ,由此而言 ,严复、章太炎关于社会学思想的争鸣与交锋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理念跨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的艰难变革历程 ,它承载着近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独有的辛酸与苦涩。  相似文献   

9.
"球案"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围绕琉球的归属权的争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看到亚洲古老的宗藩关系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处心积虑地要确立对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的领土主权。这是日本对国际形势加以分析以及对近代国家观念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而中国清政府依然固守着宗藩关系的陈规,寄希望于西方国家体谅自己保卫属国的责任而干涉日本吞并琉球的行为。"球案"折射出近代初期中日外交理念的重大差异,这种外交理念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所做出的不同反应及其迥异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为例,重新分析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内部关系,可以发现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可学习性、中国有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功利性动机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自身分裂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列文森的近代中国史观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得到充分展示.列文森认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实质性变迁,只有在西方冲击造成传统断裂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发生;儒教从普世性价值变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乃至博物馆的陈列物,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基本图式;儒教和君主制之间张力链条在近代的断裂,是儒教衰亡的重要原因,伴随儒教衰亡的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的冲突;被转换或被抛弃了的儒家传统,导致了反映中国思想变革结果的共产主义变体的产生.历史认识主体的凸显和思想史研究路向,是列文森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特色,他的近代中国史观深受欧美史学理论、现代化理论以及西方中国研究传统的影响,并在其早期著作中进行了初步展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并被赋予很强的政治含义:在西方的民族理论中,民族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政治目标,民族主义是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族觉醒以及国家主权意识的培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染指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策划少数民族独立、分裂中国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在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中,以中华民族为依托的国家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得到加强,使边疆危机最终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传播对宣传之偏重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是在当时中国遭受外来先进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论是新闻实践还是新闻理论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然而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后,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宣传”的变异,从而导致西方新闻事业和我国新闻事业对“宣传”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宏观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生成路径来看,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是以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为导向而形成的;而其理论内涵,主要是根据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模式加以确立的。基于中国现实语境,权利本位思想在吸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权利理念的前提下又被创造性地重塑为一种能够解释社会主义法律特征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樊霞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4-7,41
陈垣是一位贯通中西的史学巨擘,处于中西文化冲击的20世纪,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亦时西方文明深入了解,并全方位接收西方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其西学之动力来源主要有三:其一,早年的学医从医经验使其接收了系统的西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神的洗礼;其二,直接从欧美和日本汲取史学研究之动力;其三,从学界友人的学术交流交往中吸取西方史学精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一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冲突、比较和选择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无疑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滥觞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却是中国文化及法文化嬗变的内在动力。受这一思潮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在救亡图存的大旗下,不同的政治派别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宣传西学,实践着自己的文化及法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江南家庭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小农经济,由清朝中期斯密型动力的"男耕女织"模式,向19世纪中期农业过密化的蜕变,是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特征之一.19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日益被西方帝国主义金融国际贸易体系所支配,为中国经济史打上了又一近代印记.太平天国起义是对前者的直接反应,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明显加速了后者的演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近代的意义还应该从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这一更宏大的历史规律中求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西方女权思想、人权观念、婚姻理论等渐次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社会引起共鸣。近代先进之士对比中西方女性道德文化,在对中国传统妇德的缺陷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新型女性道德观。这种新型女性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集中地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性别伦理道德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也清晰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0.
日本从古代文化到近代文化的演变是一段生动的历史,它正好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在日本冲突与消融过程中的不同命运。在古代,中日两国作为东方形态的文化,它们之间既有着各自的民族特点,又有着十分丰富的交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因为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借鉴来的,正如北欧人民同地中海地区人民具有共同的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一样。但是,这种状况到了近代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它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冲击,日本文化逐渐同传统文化诀别,中国文化从整体上让位于近代西方文化了。这是历史使然?然而,在日本这样一个东方国家却变异得如此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