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史学巨擘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史学不仅惠泽西方史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本文阐释兰克史学的贡献、理清其东传的路径、揭示其在中国史学界的回响,以此展现这一重要史学流派对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杨 《理论界》2009,(2):129-131
兰克史学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对隋唐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唐代"四等官"的概念,门下省的判官是给事中, <唐六典>中记其官品为正五品.在唐代.给事中的权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本文首先利用兰克治史的原则将给事中的渊源出处作细节上的梳理,然后从其职掌的范围的变化入手,试图分析门下省的地位的变化,从而对于兰克史学在唐史研究的影响做出具体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西方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东传的实证史学著作主要包括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等 ,这些著作中所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的”、实证的理论和方法 ,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学自兰克时代起至20世纪60年代,以自然科学为参照系,以价值中立为标榜,以追求绝对的一元历史真理为奋斗目标。然而,史学总归是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本质是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就是一种政治态度。美国史学思潮的演进表明,史学力图脱离政治而达科学之境,实属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5.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士军 《北方论丛》2006,(6):99-101
虽然不乏有史学评论的传统,但在今天中国史学界史学评论仍然是一个涉足人数不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世纪,史学评论将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评论应成为史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予以评判、考量。史学批评是史学评论重要功能之一。史学批评不仅对史学研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史学评论、史学批评水平高下反映着史学存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促使史学研究者真正建立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7.
趋新反人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8,3(3):24-42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史学正处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夜.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危机四起,针锋相对的批评质疑之声遍布欧美各国,新史学的崛起已不可遏制.达到巅峰的欧洲汉学也非语文考据派一枝独秀,同样孕育着变革的因素.法国汉学内部分化出以葛兰言为首的社会学派,主张社会科学化的美国中国学也正处在上升时期.成立于1928年、由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虽苦心孤诣孜孜以求接轨国际新潮,却误引兰克史学为同道,追步欧洲汉学,阴差阳错地融入西方传统史学之末流.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些许影响也未能使傅斯年摆脱兰克史学的支配.当时学术界努力趋新求变,但时新史学与兰克史学的学术时差缺乏明确意识.傅斯年及史语所受此制约,面对西方史学的新旧潮流取舍失当,以致走上一条与现代学术趋向逆行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8.
史学的客观性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锋 《中州学刊》2001,28(6):77-82
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认为,史学是有客观性的,但他们无限夸大了这一面,忽视了实证主义的不足,因而屡遭相对主义者的质疑。但相对主义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打出了否认史学客观性的论调,把史学等同于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相比于实证主义的缺憾,后现代主义者的这一激进观点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缺失,因为它已完全背离了史学求真的根本。笔者通过对这一争论的评析,认为史学的客观性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历史史料、主观态度中,而是存在于史学研究者求真求实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于读者、研究者实事求是的审视与评判中,简言之,就是存在于求真求实的史学研究过程中。求真求实,这是史学客观性赖以存在的基石,是史学有无客观性的重要评判标准。经世致用、服务现实的史学研究思路只有同求真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史学活力,使史学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祝宏俊 《江海学刊》2014,(2):171-175
公共史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内在的公共性,对公共史学之公共性的认识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传统史学为参照,公共性表现为专业史学家之外人员的广泛参与以及研究内容侧重于公共领域;二是立足于史学研究本身,其公共性表现在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选题、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表现途径、服务对象(或成果去向)等环节;三是公共史学的公共性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史学期刊是近代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事物,对近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发展过程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史地类期刊的兴起为标志,此后又有了历史语言类期刊的产生,再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类刊物的开始大量创办,最终导致了专门史类史学期刊的产生,这一过程表现出近代史学发展不断专业化的发展趋向。由此可知,自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以来,中国学人不断致力于中国史学的转型,这一转型从理论到实践,迟至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乔治忠 《河北学刊》2005,25(2):174-181
在中国古代,官方修史机构是史学的主体之一,与私家分担着史学发展的社会职责。官方修史逐步成为国家政 权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史学的连续发展和繁荣。但是,官方史学也对史学发展起到一些负面的影 响。在清朝灭亡之后,官方史学意识仍然存在。在当代,应充分利用官方史学因素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和防 止其弊端发生,以保证史学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简论战国诸子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托古之风”是一场研究古史的史学实践活动,诸子们把历史发展看做一个过程,逐渐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转向重视史学教育作用,提出的史学思想和原则,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是诞生于19世纪的两大资产阶级史学流派。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史学大师利奥波尔德·兰克(1795—1886年)创立的。兰克主张以客观主义(即历史中的非党性原则)和科学方法(即考证法)治史,而且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此也极力标榜,因而形成了一个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学派,成为19世纪欧洲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观念不尽合理,但观念总是在历史地发展。民国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学是不断发展的。既然有发展,就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如在其发展初期就常会出现观念和公式的套用和强加,史料引用也不够严谨。到社会史论战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转换。以至于一些标榜唯物史观研究的史学作品,在传世性和严谨性上,反而不如那些仅仅视唯物史观为学术观点之一种的史学作品。这与作为唯物史观史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者矢志追求其作品的现实革命价值有关。一定时期内,史学研究者会面临学术价值追求或社会价值追求的两难选择。民国时代唯物史观史学研究者在其中选择了后者,挖掘了史学作品的社会动员意义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学术性的缺损。  相似文献   

15.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学批评 ,是史学的自我审视和总结 ,即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认识。史学批评是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批评的正常开展 ,有利于推动史学发展、促进史学规范的构建乃至史坛学风的建设。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吴怀祺 《东岳论丛》2001,22(1):30-36
史学史应当对一定时期的历史研究进行总结 ,并且把这种总结升华到理论思想的高度 ,以促进史学新的发展。中国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学科发展的事实表明 ,史学史与史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表象上看 ,以司马迁、司马光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到了近代是终结了 ,但实际上 ,传统史学经过火的洗礼后 ,成为新史学中民族史学的因子 ,形成新时期史学的民族特点 ;批判继承传统史学是发展新世纪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代史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进步主义史学、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等四大流派。美国现代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实用主义、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鲜明的特点。美国现代史学每一学派的兴盛与衰落都是和美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不开的,每一学派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历史发展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发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但也产生了诸如史学研究“破碎化”、缺乏统一的课题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史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开始重新提倡史学的综合性和叙事性。  相似文献   

18.
史学交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中外史学交流史源远流长,不过迄至近代,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中外史学直接碰撞以来,才以其恢弘之势,写在人类史学交流的史册上。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内容宏富,它将为史学史研究开辟新天地,即从它与汉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联就可略见一斑。中外史学交流多途贯通,其主要有译书、教学、著述和讲学等。中外史学交流对于正在迈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意义重大,也将给未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威 《中州学刊》2005,(1):163-166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发生了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但奇怪的是,一度得到宣扬的心理史学却没有在后来发展下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史学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当时史学革命的主旨也限制了心态史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影视史学是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为历史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也成为史学研究新的领域.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