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社逸社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租界的清遗民诗社。政治上,这群诗人忠于清廷而拒斥民国,参与了颠覆袁世凯、张勋复辟、筹建伪满洲国等重大政治事件。文化上,他们秉持保守主义的立场,追慕古人,守护传统,参与了一系列文化工程。诗学上,他们宗尚宋诗,鼓吹同光体,隐然与新文学相抗衡。总体而言,他们的思想倾向是保守的,但其中又蕴含着现代的因子,而且,他们“腐”而有“用”,以一种纡曲的方式,滋养着现代中国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
杨萌芽 《中州学刊》2008,(3):179-181
都下雅集在近代宋诗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庚戌、辛亥诗社中宋诗派成员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显示出宗宋诗风逐渐成为诗坛主流.宋诗派理论家陈衍是都下雅集的积极参与者,小秀野草堂是雅集的一个重要场所.都下雅集所建立的人际网络为宋诗派在民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侯长生 《河北学刊》2007,27(6):147-150
同光体派是晚清民初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以道咸宋诗派的后继者自居,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尽管同光体派与道咸宋诗派在宋诗学理论上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但从同光体派的兴起与道咸宋诗派的消歇时间来看,二者并非前后紧密相随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断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栓 《社会科学》2012,(3):174-182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研究主要是实证性的和文化学的,学理性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结社的学理性研究是对结社的本体进行研究,诸如什么是结社,结社与群体、集团、政党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结社的形态和类型有哪些,中国古代的结社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样的结社可以称为文人结社等等。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它比上述两类研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1917年唐宋诗之争看南社与晚清民初宋诗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萌芽 《兰州学刊》2007,(3):136-139,142
文章详细梳理了发生于1917年左右的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南社与近代宋诗派的关系.所谓晚清民初宋诗派,文章中指出现于清代光绪中叶、活跃于宣统及民国年间的宗宋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郑孝胥、陈衍等人.文章认为,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末民初宋诗派的巨大影响.而胡适等新文学因素的介入是矛盾得以激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代宋诗派诗论的核心是性情论和不俗论。他们认为 ,做诗文当由学做人开始 ,在做出自家的好诗文之前 ,必须多学习古人之诗 ,兼及经史百家。除此之外还需养气明理 ,以培护涵养自家的真性情。诗人有了真性情 ,做出诗文自然不俗 ,自然就有“性情面目”。这就是宋诗派的基本诗学观  相似文献   

7.
清代宋诗派诗论的核心是性情论和不俗论。他们认为,做诗文当由学做人开始,在做出自家的好诗文之前,必须多学习古人之诗,兼及经史百家。除此之外还需养气明理,以培护涵养自家的真性情。,诗人有了真性情,做出诗文自然不俗, 自然就有“性情面目”o这就是宋诗派的基本诗学观。  相似文献   

8.
清中叶以降,康、雍、乾时代的“太平盛世”逐渐为全面爆发的社会危机所取代,日益严峻的社会现实,促使诗坛取向发生变化。道光、咸丰年间,程恩泽及其门人与曾国藩等上承“宋诗派”,以杜、韩、苏、黄为诗学风范,提倡学问考证以及经史诸子入诗、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合一,“宋诗运动”由此勃兴。伴随着宗宋派势力的不断壮大,古典唐诗研究渐趋衰歇。  相似文献   

9.
陈恩维 《学术研究》2012,(3):127-134,160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类文化和文学活动,与其他地域诗派展开文学交流,南园五先生传播了岭南诗歌,提升了岭南文人的文化形象,实现了岭南诗派在南国崛起;而南园五先生及南园后学的南园情结,则强化了岭南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也奠定了岭南诗派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民间结社作为一种基层社会组织,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组织到逐渐被官府控制,成为统治阶层的低级行政单位,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值得做更加详细的探讨.从晚唐五代敦煌民间私人"结社",到宋代吕氏<乡约>的制定与推广,再到元代"社"制的广泛施行,实际上暗含了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与儒学教化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列强一再侵华,迫使清廷签订屈辱的条约,引起朝野公愤。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清流派认为向西方学习是离经叛道,必亡国灭种,主张以恶教仇洋之民众消灭洋人,洋人寡不敌众,我国以逸待劳,必可战而胜之,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2.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3,24(6):56-59
儒家礼育是关于礼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体系。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礼育思想,研究其规律与特点,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且乐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型的礼育形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力 《云梦学刊》2006,27(3):107-108
清前、中期湖南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湖南开始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地区。不论是活跃在本地的画家,还是身居他乡笔耕不缀地从事绘画创作者,都给湖南画坛带来了惊喜,产生了像髡残、易祖栻、王船山和“何氏四杰”这样的大家。对它们的查证和研究,可以增添湖南美术人艺术创作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报纸“政党化”特色的历史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0,31(6):100-104
晚清四大家既是传统词学的结穴,又是近现代词学的开端。他们主盟坛坫,转移风会,其承前启后、开拓推衍之功,功莫大焉。他们不仅以其创作实绩、词学思想及词学活动,推动了晚清词学之复兴,为千年词史作了璀璨之结局;同时又奖掖后进,为近现代词学组建了一支生力军,从而为文体陵替中词延一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全华凌 《云梦学刊》2009,30(6):100-103
文学接受是从文学文本接受开始的,对韩文本版的校雠接受是韩文接受的第一环,韩文善本观的出现、形成和发展。不仅对研宄韩文接受史意叉重大,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殷志云 《云梦学刊》2002,23(2):90-91
中小学校长是完成我国“十五”教育发展重点这一历史任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与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应当围绕新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8.
章宏伟 《云梦学刊》2010,31(3):37-45
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是一部开风气之作,以晚明地方士绅捐赠佛寺活动为其分析的核心.使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来考察晚明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生长于欧洲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西方观念,能否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东方社会生长和发展,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市民社会体系或者是否存在着公共领域.卜正民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和靶子。  相似文献   

19.
覃文珍 《云梦学刊》2004,25(3):35-38
留美期间,胡适在接受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东西文明的认识,在接受进化论与实验主义思想时形成了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辩难与讨论中形成了文学革命的主张。他提出以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在中国发起一场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20.
彭昊  姜正国 《云梦学刊》2014,(6):134-138
加强地方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更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管办评分离框架下建设地方高校集群的创新能力,应当建立促进高校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体制,高校集群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依法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分层组建各级各类知识联盟、培育和激发第三方评估三个方面,并以长株潭本科高校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