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包含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指标的包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变迁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内在动态响应机制。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冲击在短期内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看对产出的影响十分微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显著的时变性;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在短期内具有真实效应,而长期来看缺乏持久性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短期利率上升导致长期利率下降的"利率之谜"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考察了货币冲击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货币冲击在长期里是中性的,但对短期产出水平具有真实效应。不过,与实际冲击的作用比较起来,货币冲击对于解释实际变量的波动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3.
谷宇  安辉 《统计研究》2011,28(9):28-34
 本文依据汇率决定理论,构建包含人民币汇率、中美两国GDP、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方法,识别了包含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方程及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方程,进一步应用方差分解判断了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对源自美国的非对称冲击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是中国产出及通胀水平相对美国的提高,而汇率传递效应则是不完全的。在1-2年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来源主要受源自美国的需求冲击(实际冲击)影响,而在3-5年内则主要受美国货币政策扰动(名义冲击)影响。因此,央行重启人民币“汇改”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应对外部冲击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曦  邹文理 《统计研究》2011,28(12):55-65
 本文采用理论引导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反映我国特定利率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结构理论模型,表明货币政策的三个作用渠道: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实际产出效应。之后以其为指引,识别模型内、外生变量,限制变量当期冲击的作用特征,以实现对SVAR模型的整体识别和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货币增长率增长1%,将使沪市和深市股价分别上涨1%和0.7%;②货币政策的瞬时影响在第3个月时最大,第6个月之后基本消失;其累计影响具有持续性;③沪深两市的政策反应略有不同;④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流动性效应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解释力分别达到91%(沪市)和70%(深市);通货膨胀效应有一定正向影响,产出效应体现出微弱的负向影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在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应该对股市动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继红 《统计研究》2010,27(7):25-29
 长期以来,伴随油价冲击的往往是国际经济和社会的剧烈动荡,这使得油价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次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研究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动态冲击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国际油价上涨确实对产出有逆向影响,但冲击后的产出变化在回归到零值后会越过零值继续上升;国际油价上涨对CPI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且CPI并不会在当期就对油价冲击做出响应,而是有一个相当的滞后期,然后在达到一个高点之后慢慢下降,逐渐回归到0值,但在达到0值后还会继续向下;国际油价上涨对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没有影响。针对造成这种实证结果的原因,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给、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会因新的经济背景而呈现不同的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52~2010年的数据,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与M0、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M1不存在协整关系.然后构建一个三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货币短期内(3年)非中性,长期中性;而货币对价格水平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显著影响.继而引入利率,建立四变量VAR模型,发现,利率对于研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剑玮  李原 《统计与决策》2023,(13):155-160
物价稳定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部经济冲击会对中国物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对外部冲击影响中国物价的路径进行梳理,建立了中国物价DSGE模型,利用中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结构参数进行校准,并使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动态参数进行估计。应用该模型测度了名义汇率、境外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三类冲击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冲击组合对物价的影响有所差异。最后,针对不同的冲击组合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曦  冯文光 《统计研究》2009,26(6):3-12
 针对我国汇率和利率制度的特殊安排,本文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以体现我国特定的经济结构。我们证明,在外生变量的约束下,我国存在一个产出、价格、货币供给、出口和进口相互作用的一般均衡系统。然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结论是:升值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过程呈现“J曲线”效应;升值减少了内生货币发行并确有助于抑制价格水平;升值在短期内降低了总产出,但长期内则稍有助于产出增长;升值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本文还阐述了升值动态作用的经济学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肖强  魏蕊霞  李欢 《统计与决策》2022,(23):132-137
文章通过构建混频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测度动态金融状况指数(FCI)。然后利用动态FCI表征金融市场,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分析金融市场的变动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单向溢出作用较大,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带动作用有限。此外,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利率、汇率以及货币等多种渠道影响实体经济,而且随着经济金融状态的不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存在差异性。因此,FCI作为实体经济的预警指数,能更有效地表征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周鑫  王雪标 《统计与决策》2017,(21):146-150
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对我国产出、通胀和利率期限结构的联合动态进行系统性建模,对我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变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溢价存在且具有“阶段性”变动特点;宏观经济冲击主要作用于短期利率,且期限越短冲击作用越大;方差分解显示,影响名义收益率的主要是潜在通胀预期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在线性Engle-Granger协整模型和非线性指数平滑迁移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 (ESTAR-ECM) 的框架下,对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序列进行了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发现线性协整模型不能捕捉到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对于ESTAR-ECM模型,无论利用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还是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均证实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明“费雪效应”在我国是成立的。但由于“费雪效应”系数小于1,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费雪效应”。其意义在于,我国利率政策对稳定通胀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由于利率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导致完全依靠利率政策控制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黄正新  舒芳 《统计与决策》2012,(22):146-149
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较新的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基准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利率中介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弱具后向传导作用。(2)投资和消费对利率的弹性低,对收入的长期反应大,但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前3季的影响。(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低且存在3-5个季度时滞效应。由此表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利率传导机制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异方差进行了分析,发现呈现显著的"聚集"现象,说明存在ARCH效应:通过非对称ARCH模型族拟合对比分析,非对称CARCH模型能更有效捕捉我国股票市场的暂时的非对称效应,且负面信息冲击比正面信息冲击带来的波动更大;同时该模型中的长期波动率表明,波动率收敛于稳态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对中国股市、利率、汇率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四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相对最不通畅,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较为有限。此外,利率对股市的长期调控是行之有效的;股市对汇市冲击的反应伴有"隔夜回调"现象;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效应长期有效且稳定,但与非平抛利率曲线相驳,这或许与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与国际资本外流有关。2018年之前原油市场与中国股市有脆弱的"共热"现象,此后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因此原油价格风险应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股市的风险溢出至其他市场,建议继续深化"两率"市场化改革。要引导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或者为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溢出构建相对应的缓冲机制,还需注意不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从而增强货币市场的内外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具有描述非对称性传导机制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我国实际产出的动态扰动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GARCH和T-GARCH等非对称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要优于GARCH等对称条件异方差模型,这与Shigeyuki Hamori(2000)关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实际GDP扰动过程具有对称特征的结论有所不同,上述实证结论说明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不仅经济增长率水平存在非对称性,而且波动性程度也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孟庆斌  荣晨 《统计研究》2014,31(6):25-32
本文将购房者、房产商与中央银行纳入统一的模型当中,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建模,然后拓展了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长短期分解技术,研究了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土地价格以及经济增长率对房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表明,利率上升对房价具有长期的负向效应,短期内会加剧房价的波动;通胀预期在长期内促使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对房价会产生推动作用,短期内,通胀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快投资速度,房屋供给增加预期引起房价下降的冲击;人民币升值在长短期内均与房价上涨存在正向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和房地产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提高时,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和投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地价格长期来看推动房价上涨,短期内对房价影响的传导较慢。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惯性门槛自回归模型(M-TAR)和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APT-ECM)对玉米国内外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玉米国内外价格传递在长期和短期均是非对称的,具体地,玉米国内外价格向长期均衡调整时的调整速度是非对称的,而且玉米国内外价格存在滞后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从ARCH模型的角度,对我国CPI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得知其残差序列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而且通过GARCH模型分析得知我国的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并且外部的一个冲击对我国的物价波动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其次利用脉冲反应模型,以投资与消费为例对物价的冲击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知,投资对物价的冲击力度明显高于消费的冲击力度;最后通过方差分解结果得知,CPI自身的冲击是导致我国物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才是投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CPI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特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极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