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间耦合协调关系,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西省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及金融发展各子系统均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协调性水平还不够高;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度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金融发展状况;城镇化与金融效率的协调度提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赵健  魏欣 《统计与决策》2023,(15):142-146
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集聚与空间联动特征;当前,湖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处于高水平的良性共振;山西和河南处于低水平的互相制约;安徽、江西和湖南已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湖南处于乡村振兴领先、数字普惠金融滞后阶段;安徽和江西则处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先、乡村振兴滞后阶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研究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发展状态。结果显示: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绿色金融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度发展较平稳,处于拮抗阶段,西部地区耦合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由中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轻度失调阶段。地区差异方面呈现东部最大、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地区较小的状态。总的来说,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破除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而产业相对断裂是重要的阻碍。在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后发现,中国不同区域和产业内部的发展差异性较为明显,同时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各区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性总体处于濒临失调与中级协调状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协调程度较低。因此,要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运用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提出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与类型,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14年能源产业、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及能源金融产业共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但协调性总体较低,尚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该结论对更理性地把握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参考。同时,基于研究结果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促进中国能源金融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曾昭法  王颖 《统计与决策》2016,(11):140-143
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建立协调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动态耦合协调程度,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发展并对金融生态主体起支撑作用,后者波动较大并相对滞后,整体上,金融生态系统处于磨合时期及比较协调发展状态,发展空间较大,近五年将处于良好协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相似文献   

8.
基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从银行体系脆弱性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赋值评分法,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实证表明,1986~2006年间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经历了下滑后又持续上升的过程,但整体均处于安全边际内.影响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质性经济环境、银行的发展质量以及量性经济环境,其中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银行自身的发展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对1991~2010年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及预测,根据协调度建立了预警系统,并对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不断下降,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与相对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仍较为突出;较经济发展而言,人口素质相对滞后,且地区间差异逐步扩大.期间,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其经济水平与人口素质表现为同步发展,而人口素质相对滞后的嘉兴、南通、宁波等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协同学相关理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人才、资金、设施、创新这四个环境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分析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差异。结果显示:2013—2020年,全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已由最开始的轻度失调过渡到良好协调及优质协调状态;四大地区的协调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其他地区并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优质协调状态;而东北地区则处于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发展水平低下,且严重失调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均处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之间,虽然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但一直处于轻度失调和一般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张崇辉  李浩 《浙江统计》2013,(12):23-25
摘要:本文在界定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构建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动态和静态测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2年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看,两者的协调性在1996年、1997年、2003年和2004等年份较差,而在其他年份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以稳定为主与市场以竞争为主的导向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而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管理中则需要实现两者的协同,方能产生协同效应。根据金融稳定与金融协同的内涵,分别构建评价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典型相关对两者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同时以典型相关中的典型变量为基础,建立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耦合度函数,利用耦合度函数对50个国家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协同效应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的滞后表现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3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根据以往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由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陕西省协调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增长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虽促进了陕西省协调发展度的提高,但仍处于中度协调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17.
税收与金融政策对稳定房地产价格的系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房地产市场的协调与住房价格的稳定,但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之间分散化,即没有形成系统.文章立足于房地产税收与金融政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二者对稳定房价的效果及其相互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要素协调和区域协同建立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概念示意图,参考权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内涵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虑动态性、兼顾主观与客观计算权重,综合运用AHP和引入时间加权向量的粗糙集理论,并设置分级标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局部协同度模型对2012—2018年京津冀13市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相对水平和绝对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识别关键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除天津有所下降外,其余市域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绝大多数市域工业增长质量下降较快。(2)除承德仍处于勉强协调区外,其他市域工业绿色要素协调均已跨入协调区,其中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唐山、张家口等处于初级协调区,但沧州和衡水上升趋势不明朗。(3)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的区域协同已分别跨入良好协同区、中级协同区和优质协同区,但与河北11市工业资源利用区域协同的差距不断扩大;增长质量区域协同由中级协同跌至勉强协同但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0.
阮云婷  徐彬 《统计与决策》2017,(19):136-138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