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22,(20):159-163
文章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绩效,主要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0—202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高于河北省其他城市,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相匹配。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提升北京、天津发展质量,推动城市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京津冀城市群河北省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承载力存在差距。(3)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从顶层设计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推动京津冀城市群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承载能力的弱化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文章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以及人类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2003~2009年中国及各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生态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人类支持能力发展较快,环境纳污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发展缓慢,其中资源供给能力低于全国生态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能源承载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最后以鞍山市为例,模拟在不同的方案下,工业废气排放量、GDP、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承载力因子四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对城市的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并探讨三个因素对鞍山市能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因素对能源承载力影响最大,税收这一杠杆可以有效调节环境污染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承载力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总体发展,因而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各个城市群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人口承载量现状,继而为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提出政策建议。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先统计分析出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状排名,并基于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资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贡献普遍较大,自然资源的贡献并不均衡,城市群内部城市承载力不均衡;经济理论的实践需要一定程度上政策的支持;政府政策应着重在政绩考核GDP指标单一化、产业引导、宏观经济发展的把握等方面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城市群承载力的提高速度。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人口承载力模型和适度人口量化测算模型,对陕西省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规模进行定量估计,探讨了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选取11个单项指标,从经济贡献、资源利用能力、环境影响、循环利用四个方面构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可操作性强的熵值法对贵州省资源型产业2008~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两个方面,系统的分析贵州省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影响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相关部门更好的引导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旅游环境成本是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成本分散于其评价指标的各个分量中,环境生态承载力作为衡量旅游环境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指标,是囊括旅游环境成本的主要承受者,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受害者,污染损失费用的增加表现为空气、土壤、水源等的污染、植被的减少、地质的硬化、物种减少等等,这些表现直接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环境生态承载力的下降;反之,环境生态承载力的提升表明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降低污染损失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的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信息熵评价法在经济、就业、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其评价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省际的影响.通过对各个省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及其对资源依赖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对资源产业依赖程度越高,其综合实力及排名就越靠后;而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越高,地区综合实力就越强,由此产生了“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9.
省级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副省级城市为例对构建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实例分析.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运用熵AHP确定指标权重,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性.二是构建了包括经济总体发展、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资源与环境、城乡差异的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现有指标体系缺乏层次性和全面性的问题.三是使用指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权重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避免了反映信息的重复,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构建以资源价值、资源现状、产业规模、市场绩效、基础设施、社会务件、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共8个评价要素、29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度量方法,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求解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和矩阵一致性检验等途径计算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求和法量化文化产业竞争力高低,为评价不同地域的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金滟  胡赓 《统计与决策》2012,(21):122-126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中国内地2009年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能源消耗为评价对象,分别构建基于工业GDP和生态容量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评价方法,以工业贡献系数判断工业经济效益及资源利用率水平,以绿色负担系数判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公平因子,并将两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顾名思义,是描述城市相对于时代和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或某方面的限制程度,是城市系统产出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综合表现。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目标是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来评价并定量描述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一、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薄湘平  唐敏 《统计与决策》2007,(22):141-143
本文以武陵源风景区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旅游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对景区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是经济水平方面,而负面影响则是环境容量、垃圾处理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景区改进旅游环境质量,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合了竞争力与投资环境分析理论,考虑经济环境、基础环境、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要素,构建了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中东部21个省级单位为评价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定量揭示河北省的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分析其与毗邻省域以及整个中东部省域的差异,确定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成果有助于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的有效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产业资源力、产业结构力、产业创新力、产业效率等四个一级指标,共20个二级指标,利用归一化法对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各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是我国的一个大省,2003年人口居于全国第五位,达到740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二,达到12460.8亿元,仅次于广东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资源少,环境恶化情况日趋严重.象这样一个经济大省要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而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急需有一个切实可行评价方法体系加以客观评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以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江苏省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建立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3年江苏省各城市的协调系数,最终对各市的协调性加以评价,并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出各市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尚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子,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环境状态,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DPSIR模型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综合评价研究在赋权方面的单一性,采用DS证据理论思想,融合独立度、非均衡度、贡献度及灵敏度属性信息进行指标赋权;采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法进行时间集成赋权。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距离贴近度与方向贴合度的改进TOP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间水资源承载力地区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下游地区大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大于中游地区的特点,下游长三角地区及上游川渝地区表现最优,进一步表明实证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依据地区实际经济社会与地理环境,对水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