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2):111-120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创新政策是政府干预创新的基本手段。使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政策措施、政策形式和政策监控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冲击效果,指明创新政策调整的着力点和方向。结论表明:第一,"政策措施"对创新政策的技术绩效产生了促进效应。对于政策的经济绩效,联合使用"政策监控-政策形式"等对创新政策的经济绩效产生了促进效应。第二,对于政策的技术绩效,"政策形式"的冲击效果最强。对于政策的经济绩效,"政策措施"的冲击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2008年9月中旬,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和冲击明显加重,外需不足和出口增长逐步放缓,对我国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拟通过建立我国出口的时间序列SARlMA模型来定量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4.
通过确立金融危机时点和经济刺激政策时点,构建干预分析模型推演刻画GDP序列的变动轨迹,并测算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三大产业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负面影响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1季度,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GDP拉动效应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3季度,经济刺激政策能够有效缓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政策时滞存在且大约为两个季度,实际GDP变动趋势仍与国际金融危机前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但是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激发经济社会出现喜人变化.虽然2009年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但是在中央诸多利好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正在,且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时美国保险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的保险业产生了影响.通过对AIG危机的分析,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的防范必须始终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建立起经营资本流动性合理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2003~2007年数据,在测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运用带汇率项的泰勒型规则的前瞻预期方程对我国利率与汇率联动性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前后对利率、通货膨胀以及产出等的影响,提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汇率弹性化政策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后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演进趋势 (一)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大势所趋,各发达国家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因此被寄予厚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期,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基调下,低碳产业承接转移与结构调整升级将是"十二·五"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节能环保将是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低碳经济走向产业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通过构建新的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其中不仅考察了资本、劳动和技术因素对增长的影响,而且在技术水平方面将城乡两部门分别对待.更为重要的是,文章将我国城乡所获得的融资环境、政策支持等"外部资源要素"也置于模型中,考察他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宏现调控政策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文章构建了经济周期识别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通过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三次显著收缩和两次下滑冲击;2009年第1季度是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拐点,中国经济复苏扩张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消费、投资、出口运行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扩大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使得消费扩张持续时间加长是当前中国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许坤  苏扬 《统计研究》2016,(3):97-105
本文主要考察我国银监会在2013年实施的逆周期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的政策效果,政策前后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监管压力较大银行的信贷增长,而且还降低了监管压力较大银行的信贷风险.说明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的逆周期操作效果显著.②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实施后,因逆周期资本监管对风险权重的不同影响,监管压力较大银行在信贷结构中更侧重于抵押贷款、长期贷款和个人贷款.研究结论为我国开展逆周期资本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降,而对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疏于研究,因此在当前,尤其必要对十几年来的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开展分析,这不仅是为了了解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轨迹,而且主要是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和实施,提供客观依据.一、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的经济含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简称RMPI)的经济含义可分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逐渐波及世界各国,最终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具体表现为衍生产品价格下跌、投资银行破产或出现财务危机、信用循环断裂以及实体经济遭受剧烈冲击等。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次贷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全球股市出现普遍爆跌的联动效应现象。同样,我国股票市场也在危机过程中显示出漫长而又迅速的下行路径,股指连创新低。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业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业弹性的逐年下降使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扩张,劳动力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对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政策倾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强 《统计研究》2010,27(6):3-6
本文深入剖析了2007年起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性及其根源,述评了各主要经济体出台的应对政策,并从七个方面分析了这些政策措施对后危机时代的影响。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产业和虚拟经济的盛行,先前基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消费观念受到很大冲击,通过建立VAR和ECM误差修正模型,对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长期均衡和短波波动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模型结论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奥百宁 《统计与决策》2012,(14):169-171
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文章采用改进的连续Cagan模型,针对全球各国普遍采用的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物价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着重分析了我国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方式、影响路径、影响结果。同时对消费者在该政策下所面临的境和对策进行了逐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工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重要的在于对中国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工资效应不容忽视.分析说明在当前的宏观就业背景下,实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小波分析和含外生变量的VAR模型,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影响的时频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滞后效应。在高频空间,冲击效应一开始为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持续性,数期后方向改变,这个过程在反应期限内不断更迭;随着频率的降低,效应方向的持续性不断减弱,到高尺度时,影响方向呈现隔期正负交替。同时,冲击效应的强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马勇等 《统计研究》2021,38(4):58-73
本文在DSGE框架下引入金融冲击,比较完整地刻画了包含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流动性支持政策的央行“政策工具箱”,并对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在不同外生冲击下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本文分析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在各种典型的金融冲击下,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均具有良好的宏观稳定效应;二是从政策实施的角度,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政策可考虑盯住银行存款的变动,并在政策操作上体现“及时反应、力度合理”的原则;三是从社会福利增进的角度,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政策的效果受到冲击来源的影响,总体上应对金融冲击的效果较好。分析结果初步显示了流动性支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箱”一种辅助性金融稳定工具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