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原则主义作为当下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路径,在我国生命伦理实践中遭遇现实困境。生命伦理学是理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产生与对于生命伦理问题的解读决定了生命伦理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要回答我国生命伦理学产生的问题,必须依赖于我国的文化语境。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能为原则主义困境的消解提供异于西方的德性基础,即"仁爱";能提供"经权"原则为支撑的方法;以及情理交融、通情达理的理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凤志 《理论界》2008,(12):174-175
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企业伦理精神的茫然和伦理价值观的扭曲;企业产权不明晰;经营管理者对企业伦理的忽视带来企业的非伦理决策;员工的道德素质以及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失信成本过低,忽视了传统的义利关系。  相似文献   

3.
实现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企业文化同社会文化的互动会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中国的人情文化使企业注重“感情投资” ,注重人本管理 ,但也造成关系网、任人唯亲等副作用 ;家族主义文化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但也助长家长作风和盲目服从意识 ;缺乏个性的文化造成企业文化的无个性 ;形式主义文化使企业文化表面化 ;泛政治主义文化虽保证企业文化正确的政治方向 ,也使之政治色彩过浓。企业文化既给社会带来“竞争—合作文化”、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优质的产品文化 ,但也使一些人孳生投机心理、拜金观念、虚伪作风、享乐主义等。为了促使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就必须确定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合理目标体系 ,促使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文化责任意识 ,宣传和推广企业精英人物 ,加大对企业物质文化的投入 ,构建合理的文化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解决价值冲突难题时,有比"管理"更为根本的"伦理"的协调方式,这就是伦理之"手"。它是各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企业在协调价值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路径依赖,是企业寻求管理革命的枢机所在。宏观企业史上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美国企业的"信任优先"和日本企业的"忠诚优先"。中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及其道德前景在于,如何运用伦理之"手"协调管理的价值难题,形成合理地利用"信任"和"忠诚"创造财富增殖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5.
反对物质主义而倡导精神价值,反对宗法主义而倡导独立人格,是中国伦理现代化建设所应该解决的基本任务.今天,"革命伦理"对于中国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已经失去魅力,而社会群体的多元化又排除了将某一种伦理"定于一尊"的可能.因此,新时期的中国伦理体系只能是开放的、立体的.应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接受、容纳各种优秀文化,要容许不同的人群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儒家伦理、西方个人主义、中国佛教的修习主张、道家式"个人主义"乃至屏除"阶级斗争为纲"内容的"革命伦理",只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中国国情而做出适当调整,就全都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以郑重的政治文件来肯定中国与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企业伦理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非道德性神话”,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企业伦理也就成了一种神话。本文将主要针对这种观点,就企业伦理何以可能问题,从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和企业的自身信誉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探讨了企业伦理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并提出了建构企业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否定主义文艺学出发思考"形式"问题,必然提出"什么是中国式形式"之理论命题.一是"中国式形式"首先来自于中国文化八卦的整体性和生生之通透性,是一种"象象"思维,这明显区别于西方以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纯粹性和对抗性形式观.二是"中国式形式"必须应对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缺乏独创之问题,通过从传统艺术中挖掘"象后别象"之经验提出"隐含着的独特形象"之命题,用于改造传统文论被道家和禅宗美学统摄的"象外之象",并可为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全球化境况下坚持自己的文化理解又能避免对抗性冲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企业伦理委员会是将企业伦理贯彻到企业活动中去的一种组织化形式。在当代企业的伦理实践中,伦理委员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活动所面临的诸种道德困境所决定的。企业伦理委员会具有咨询建议、审查监督、教育培训和规则制定功能等四种功能。伦理委员会的运作过程既是一个不同知识进行交涉和得以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因此,组成伦理委员会的成员,不但需要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知识,也能够代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立场,更需要具备一般的道德能力。唯其如此,一个合理的道德决策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伦理精神是法律文化的基础,而不是相反。一个没有伦理精神的法制和法治是不可持续的。但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当伦理精神尚不充分而又不得不保持社会秩序时,法律文化建设就必须先行于伦理精神的建构。此种现象可称为"返身求助"或"倒逼"。然而法治先行会使人产生错觉——法律至上主义或泛法治主义。片面、片段思维乃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最危险的因素。"长治久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期盼,而且也是社会历史"是其所是"的东西。时间性和空间性是人们寻找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之秩序基础时所必须坚持的哲学维度。从社会历史"是其所是"的逻辑着眼,将伦理精神视为体和源,法律文化视为用和流,这不是一种意见和直觉,而是事情本身。要把这种事情本身发掘出来,澄明于世,必须做深入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家族内部,家长式的管理风格和企业内部的高度信赖与忠诚。这些特征使得家族企业产生出一套与非家族企业不同的运作规范与原则。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家族治理的合理性就在于: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减少了企业创立和经营中的事前和事后交易成本,优化了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