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1983年以后的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结束了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局面,实现了连续7年稳定增长。对于一个长期粮食短缺,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的省份来讲,这不能不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甘肃农业在新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增长,需求增长,资源约束,投入限制,发展后劲不足。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尹在赋 《社科纵横》2008,23(12):64-65
"粮荒"在世界蔓延,一些国家因饥荒引发了骚乱.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粮食市场却是相对稳定的.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的粮食生产政策是我国粮食市场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发展本国农业是确保自己粮食安全的根本,并提出了发展本国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张莉华王双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主题:一是保证粮食增长问题;二是保证农民收入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保证我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建国以来,经过风风雨雨,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  相似文献   

5.
一、中印两国粮食生产的条件1.自然条件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7年,中国总人口为10.81亿,其中,农业人口为8.57亿,占总人口的79%,农业劳动力为3.14亿,占  相似文献   

6.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我国是世界的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世界粮食安全。世界各国经验表明,政策在粮食安全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建立合适的粮食政策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拟选取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同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及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对其粮食安全政策加以考察分析,以求有益于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运作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程玉林李立红应该说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是粮食问题。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又不能把农业单纯看作12亿多人口的吃饭之事,我们必须确实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特别是不要忽视农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一、战略和措施印度独立以后,经济上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为此,从1947年至1951年开展了“粮食增产运动”和“统一增产计划”。从1951年4月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的时期,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加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满足工业和出口的需要;二是加强和巩固资产阶级在农村的阵地,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印度政府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和措施,通称印度农业的发展战略。由于印度历届政府在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上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因此提出的政策措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大的方面大致可以6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47年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粮食问题却长期没有解决,年年进口大量粮食。历届政府都把取得粮食自给自足作为农村建设和发展农业的基本目标,但至今收效甚微。长期缺粮的直接原因是人口过分稠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孟加拉国面积约144,000平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今,农村改革已有十年,农村经济在这十年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了8,100亿斤,这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其繁荣发展的局面令人欣喜。在农村改革十年取得初战胜利的时刻,也同时反映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人们警惕。1984、85年,农业生产是一个高峰,以后几年却连连滑坡,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极大的波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威胁。与之相随,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一) 1979年至1988年这十年,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1.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作物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比较经济效益下降情况下,仍有较大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  相似文献   

12.
吴崇伯 《创新》2017,11(6):5-15
印度尼西亚拥有较好的粮食生产条件,土地肥沃,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能够一年多熟,印度尼西亚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短暂的粮食自给。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粮食自给无法满足。为此,佐科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包括制订粮食生产计划,做到粮食作物自给自足;提高农业预算开支,支持农业发展;修复农田灌溉系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政府发放更多款项,以社会福利计划或现金补助形式来救济贫民;计划在国外开辟种植基地,并改进国内种植方法。同时,加强国际粮食合作确保粮食安全,包括加强国际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着力加强农业领域外资利用工作,加强与中国的农业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在印度 ,由于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农业问题一直都是历届政府关注的重点。独立以来 ,印度农业生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其农业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产出率 ,其内在生产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市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 ,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但这些巨大的成就却并不能掩盖印度农业相对发达而国家在总体上仍旧落后和脆弱的局面。随着国内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 ,社会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对提高农业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一切都决定了印度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将农业问题放到更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引言农业目前仍是印度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国民收入中占40%,在全国男劳动力总数中有63%从事农业。令人鼓舞的是,同1901年至1945年期间不到1%的增长率相比,印度农业自1950—51年以来平均年递增率达到2.7%。这个在三十年的长时期中不平凡的增长成绩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是毫无愧色的。然而应该指出,直到现在尽管这种生产的增长是相当可观的,但仍远不能满足印度经济的需要。这是因为在1951—1981期间人口年增长率达到2.15%的水平,而二十世纪前半期这个增长率只有0.83%。其结果是印度对粮食的需求以空前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估计到这种空前的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的高度弹性以及工业对农业原料需求的迅速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但自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农业连年大丰收的同时,农产品价格时洗时跃,“卖粮难”的问题一再发生,以致广大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收不抵支,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我国在粮食生产上多次出现反复。与此同时,国有粮食企业连年亏损,债务剧增,职工收入持续下降,粮食企业财务亏损挂帐也使得财政部门和银行不堪负担。以上问题主要多与旧有的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病态运行有密切关系。旧有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它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几十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票,标志着粮食的充裕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人们便产生了“有了粮,心不慌”的感觉。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真的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的隐患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威胁越干越人.前景不容乐观。警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跌破警界水平据报道,199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4亿亩.低于《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确定的我国粮食播神面积不能少于16.5亿亩,越过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警界线。实际上我国粮重面积逐年减少的迹…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如下特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封闭性。因此,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我国以占世界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一成就是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从3亿吨跃增到乙5亿吨,人均占有量375公斤,人均消费量300公斤。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一事实被誉为世界奇迹和创举。但在成绩背后也存在着隐忧。17年来,全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而耕地却从1984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94年16.5亿亩。在1994年全国减少的250万亩耕地中,最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三省,约占总量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五省,占22%。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调,而且全国又有30多个城市重新使用了粮食卡。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粮食自给率下降和几次粮食危机中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提高粮食自给率以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问题的根本。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下降,源于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的萎缩和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的选择。日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主要是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信息、想方设法提高粮食自给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做好应急储备等。依据不同的粮食自给率计算方式会出现不同的结论,日本热量自给率的公开数据可以说是被低估的结果,事实上若发掘土地利用和农业政策潜力,日本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实现完全的粮食自给。粮食安全与其说是现实问题,毋宁说是忧患意识的体现,粮食安全与农业保护成为话题源于日本人的不安感、政治竞争等多种因素。不局限于国内耕地而充分利用海外资源,是日本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特色,也因此获取了包括粮食在内的综合利益。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有30多个市、县,耕地面积6,6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7%。这个地区的农业人口有1,265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67%。近两年来由于干旱,农业受灾,粮食大幅度减产,占全省减产总量的85%。所以,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干旱问题,是关系到我省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过去,在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上,想了很多办法。如修水库、打井以及解决春季干旱采取刨埯坐水种等办法,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见了一些成效;但是效果不大,粮食产量低,波动性大。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粮食生产。这是一条规律。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争取在今后十多年内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这是实现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忽视农业的倾向。”抓好粮食生产对贫困地区尤为追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