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明星也是榜样的一个缩影,追星、偶像崇拜、榜样崇拜其实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每个年代都有明星,他们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是一种榜样效应的诠释。当前,追星的粉丝年龄趋于年轻化,追星的青少年比例呈上升趋势。我们不能否定青少年追星的正面影响,但是如何引导青少年正面、理智地追星来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更是当前迫切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如何建立合理的榜样教育措施干预和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就成了有价值的探究话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追星的非理性行为表现为偶像被曝丑闻后仍迁就之、不顾后果地追捧偶像、为了引起偶像的注意而不择手段等,其根源在于青少年对偶像的人格崇拜。明星对社会展示着技能形象和道德形象,民众对明星的信赖分为技能欣赏和人格崇拜两个阶段。明星的虚假道德形象起因于其刻意把自己"打造"为道德榜样、独特的"成名"路径等。青少年追星族应该警醒偶像可能在人格方面并不完美,在追星时应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3.
"追星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作为青少年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它的出现与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追星"现象是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同时,它确实给对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那么如何建构合理正确的导向机制以期能通过偶像获取正能量、学到知识、激发追求理想的决心和是否把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明星、理智地追求时尚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范畴,就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今,被誉为天之骄子的青少年,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在他们许多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其实,在众多追星的青少年当中,多数人能够把追星行为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青少年因为崇拜偶像,严重影响了学习。  相似文献   

5.
“网络红人”现象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网络红人”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要人群,因此,研究这一现象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背景、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红人”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其对青少年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丹阳  王胜男 《职业》2013,(21):183-184
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和分析,明星属于特殊商品,其价格应该符合价值规律并受供求定理影响。而当下社会存在的“明星效应”现象却看似违背了价值规律,脱离了供求定理的作用,即各类明星的劳动力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明星高收入原因以及明星高收入现象的合理性,并提出高收入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将这种薪酬激励机制运用到更广泛的劳动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7.
追星:新传媒网络中的大众文化增殖与偏食──兼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特征与审美导向孙抱弘"追星"及其有关的争论,一度沸沸扬扬成为新闻传媒的热点。那么,"追星"之根源何在?如何评估当代青少年的审美特征及趋势?如何对他们进行审美导向?这需要我们从文化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青少年网络“追星”案例切入,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及成因,认为青少年网络行为是其所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综合映射。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网络世界真正发挥出推动社会进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 《职业时空》2008,4(9):74-74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社会大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信息,崇拜体育明星的队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其中构成体育明星崇拜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青少年。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偶像的崇拜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  相似文献   

10.
吴杭民 《金色年华》2008,(11):61-61
新闻回顾:山西贫困县招商先后四次邀明星助阵耗资千万 领导追星、政府埋单,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家明令禁止。然而,山西省定襄县为招商引资,近3年来先后4次邀请明星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000多万元。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却因财政困难而不能解决。群众气愤地说:“眼看不到20天就要上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